PDF下载
高中地理户外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融合策略研究

冉景杰

四川外语学院重庆第二外国语学校

摘要: 地理户外考察是一种地理实地实践活动,它的开展既能丰富高中生的学习方法,也能丰富高中地理教师的教学方法,还能对高中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激发他们的地理学习兴趣,推动他们的专业成长。
关键词: 高中地理;户外教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DOI:10.12721/ccn.2023.15708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地理课程的灵活性、实践性、实践性强等特征,决定了在地理课程中开展实地实习是必不可少的。根据实地见习在地理教学与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将地理课堂搬到室外,让学生亲身感受教科书中所讲的地理与自然界所呈现的地理是一致的、协调的。希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加深对户外地理教学的认识,并能更好地将户外地理教学融入到实际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学习方法的改变,从而为户外旅游地理教学的开展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一、高中地理户外研学课程化教学的价值意蕴

高中地理户外研学是将地理学习与现有的高中地理教学计划有机地联系起来,从概念、目标、体系、实施、评价等方面进行统筹,从而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以项目化的形式推动高中地理研学旅游的发展,能有效地解决目前“只旅不学”,“只学不研”,“不研不学”的现象,在某种意义上消除了游学旅行无序、盲目、无秩序的现象,使之走向科学化、常态化,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运作机制;完善高中地理教学体系,解决当前高中地理教学中的一些问题,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实现深度学习。

二、高中地理户外研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地理户外研学存在着较弱的课程意识

对高中地理户外研学进行积极地认知是开展地理研学的首要前提。但是,由于受传统课堂的影响,部分学校和教师对其教育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只将其视为一般的课外活动或地理类的辅修课程,对研学旅行的重视程度不高,课程设置过于形式化,课程执行不力。在开展研学旅行时,存在着对地理学习旅游的定位不明确、认知上的错误。

(二)地理教学中的户外课程设置还不够清晰。

作为一门新课程,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专业课程标准,相关部门和学者对课程内容的讨论大都停留在宏观层面。当前,很多学校都不清楚开展地理研学旅行的目的和性质,而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因自身的专业能力不足,常常无法准确地理解和思考课程的目标和方向,难以掌握特定的课程目标。

(三)地理户外研学评价体系不健全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可以为地理户外研学的教学提供指导和监督。目前,我国高中缺乏一套完整的评价制度,如部分学校只对其产出的某一环节进行评价,而忽视了其在旅游前、旅行中如筛选、方案制定等方面的评价。

三、高中地理户外教学活动与课堂教学融合策略

(一)结合生活实践来展开设计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准确把握地理课程知识与生活的联系,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吸收相关的地理知识。很多情况下,高中地理课本上的知识可以在生活中得到证实。所以,教师要善于处理好地理课程和学生生活的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并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老师可以给我们讲几个例子,比如我们在美国,和自己的亲朋好友打电话,会有时差,比如中国是正午,而美国却是半夜。老师可以用这个现象来解释为什么会有时差,是因为地球一直在自西向东地自转,在自转的过程中,不同的地方会有时差。再者,一年之中,我们会经历春夏秋冬,所以,为何每一季又会有不同的变化?为何冬季必定要比夏季更寒冷?由于黄赤交角的原因,使得该地区在公转期间,日出和日落之间会有正午和夜晚之间的差异,也就造成了四季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地理知识都可以被发现,如果要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就应该让学生对日常生活有更真实的感悟,这样不但能够让学生对一些地理思维和地理规律有更具体的认识,还能够让学生自己的地理知识体系变得更完善。

(二)拓展课外教学,扩高中学习范围

地理知识既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毕竟,书本上的知识所包含的知识是有局限性的。要保证高中生可以在班级考试和高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就必须要拓宽他们的地理知识学习范围,让他们的地理知识掌握的内容更加丰富。课外教学指的是教师利用客观存在的非课本优质素材,对地理知识进行教导,使高中生掌握更加全面的地理知识,这不仅对增加高中生的地理阅历有好处,还可以在课外素材的观看学习中,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进而促进高中生夯实地理功底的形成。

比如:老师们在他们的课余时间里,会带着他们去看一些关于地理的纪录片。比如《行星地球》,这部电影就是一部更深入、更细致的研究电影,它把重点放在了地球自然史上的一些重要因素上,展示了自然界的发展规律。这部电影以“季节森林”,“无垠深海”,“雄伟高山”,“奇幻沙漠”,从不同角度对地球上的各种天然景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通过这部电影,学生们可以对地球上的各种生态环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这对他们的视野有很大的帮助。再比如《美丽中国》,这部电影主要讲述的是中国的野生生物和自然景观,展现的是一种罕见的大自然奇迹。这部电影涵盖了中国50个国家野生动植物及自然景观保护区,86个中国野生动植物的形象,30多个少数民族的生平事迹。透过这部电影,高中生能够对中国的人文景观有一个更深层次的认识,从而能够对中华地域的人文景观有一个更为明确的认识。在课外拓展中,教师通过纪录片观看的方式来传授知识,既可以拓宽高中生的地理知识获取途径,又可以促进他们课内外多种知识的融合,从而帮助他们打下扎实的地理基础,形成全面的地理思维。

(三)注意对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进行培养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水平,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师应结合某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来明确教学任务。教师可以为学生确定一个特定的研究主题,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探讨主题中的问题,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置一些开放程度较高的问题,并以这些问题为导向,这样能够使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用各种方法来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从而让学生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地理知识水平,同时也能够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比如,老师在讲授《中国自然灾害》的有关知识时,在开始学习这一章的知识时,要将学生分组,通过多媒体投影仪,给他们展示近年来中国发生的自然灾害,并给出其名称和危害程度的精确标准,从而让他们对自然有一个更清楚、更具体的认识。

结语:综上所述,从现阶段我国高中地理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仍存在着一些缺陷,未能有效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注意了解当前学生的兴趣,并以此为依据来合理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在课堂教学活动的设定上,可以有许多切入点,通常以生活为切入点,能够使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取得理想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教师也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使学生更好地吸收地理知识,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综合掌握程度。

参考文献

[1]王曦;地理户外考察活动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研究[];高中地理教学参考;2015年10期

[2]赵艳阳.高中地理课程中活动的设计与教学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8,(72):146.

[3]贾小艳.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高考,2018(1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