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现代林业示范园以国家林区、自然保护区域以及林业科研机构为核心载体,在维护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开发林业环境资源,以及推广林业科技成果方面发挥着示范带动效应的综合性示范园。它为社会大众提供了接触自然、珍视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共生共荣、享受户外活动、远足探险的理想场所,通过现代林业示范园的建设,可以进一步挖掘林业的多功能价值,推动林业从单一的资源利用向生态、经济、社会多重效益并重的方向转变,实现林业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
一、现代林业示范园的基本功能
(一)科普教育功能
现代林业示范园凭借其优越的林业与生态根基,以及独特的地方风情,成为了科普教育的宝库。这里不仅有丰富的林业实践,如种植技艺、产品展示、种植工具演变史,还有多样的地理风貌和珍稀植物种类,这一切都能激发人们对自然生态的深度探索。与此同时,示范园能够充分利用其在森林资源养护与开发领域的丰富经验与技术积累,通过引入先进的林业科研成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在森林资源的科学管理、生态修复及可持续利用上,将示范园区塑造成集科研、示范于一体的林业科技创新高地,有力推动林业现代化进程,实现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文化展示功能
在现代林业示范园中,原有的地方性标志物,如建筑物、基础设施及特产等,构成了独特的风景线,不仅让游览者得以近距离接触并领悟本土文化的精髓,而且充当了文化传承的关键媒介。透过游览观光以及商业互动等,游览者能够全方位领略本地文化的魅力。与此同时,现代林业示范园在建设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以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为核心,注重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强调森林资源的科学培育与生态健康的守护。在此基础上,不断优化林业景观,深入发掘林业文化内涵,进而推动林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路径。
(三)生态保护功能
现代林业示范园的核心在于林业资源,然而,其首要之务在于维护并优化原始的生态环境,确保在利用与开发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态平衡不会遭到破坏,以此来强化生态效益,实现生态与社会经济效益的和谐共存,保障现代林业示范园能够持续地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前行。通过实施生态监测项目,致力于守护示范园内卓越的自然条件,尤为重视示范园内的空气、水体以及土壤的质量。同时,通过培育与保护森林植被,增强其水源涵养与水土保持的能力,从而提升生态服务功能。同时,保护示范园的水资源,确保水质免受污染之害。由此,实现在建设现代林业示范园过程中,对于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最大限度的保护。
二、现代林业示范园规划与建设策略
(一)制定强有力的保障措施
构建现代林业示范园不仅是加速林业现代化进程的关键举措,它还凸显了生态系统的全面效能,为深化林业供给侧改革开辟了重要路径。同时,这亦是落实乡村复兴战略、激发林业经济活力、增进农民收入多元化的关键策略。在这一进程中,需建立健全的支撑体系,强化与规划设计机构的协作,规避因信息交流滞后或不足导致的设计方案反复调整;优化项目监管,完善招标投标机制,精选优质承建方,确保施工的精细与高效;强化监理职责,构建完善的工程质量监控体系与问责制,根除因疏忽或私利驱动导致的建材质量瑕疵。实现项目的统筹调度、统一指挥、协同作业,全力推进现代林业示范园的建设,确保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与实效性,使其能够顺利落地生根。如此一来,不仅能够保证现代林业示范园建设的顺利进行,还能够进一步提升其生态、经济和社会价值,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二)注重与城市建设规划步伐的一致性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绿化体系的构建日益成为焦点,其在维护自然环境、提升居住品质及推动可持续发展上扮演着关键角色。其中,现代林业示范园作为城市绿肺的核心部分,其科学规划与合理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确保现代林业示范园与都市规划无缝对接,实现共生共荣,需深入剖析其规划策略。现代林业示范园不仅肩负着促进城市林业、环境保护及经济增长的重任,其与城市规划的和谐共存更是推动都市繁荣的关键。例如,在选址时,应充分考量与周边环境的融合,确保选定区域拥有稳定的生态基础及未来拓展潜力,以此激发林业示范园区的活力。此外,规划时应着眼长远,将现代林业示范园的设计融入城市整体生态规划中,依据都市未来发展愿景及生态需求,精心布局,以达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目标。
(三)根据不同功能科学分区
按照现代林业示范园内部景观和功能的不同,可将其划分成入口管理服务与休闲游览区、森林文化与自然教育体验示范区、城市景观林品质提升示范区等五大功能区域。
入口管理服务与休闲游览区的作用是传达示范园的主题,同时也是停车场和服务的中心,其主要包含的功能在于为游览者提供基本的向导、咨询服务。森林文化与自然教育体验示范区强调以自然教育和森林体验为主的森林生态人文体验和自然教育活动;通过建设林区步行道,展现林区管理和使用的科技成果,增强公众爱护自然、尊重自然和保护自然的观念,为开展以林地为主题的自然科普和林业体验活动提供示范;改善林地休闲环境品质,加强步行及休息避难处的工程;建立科学普及博物馆,以周围地区为依托,建立红色教育基地;对周围低效率林地进行改造,栽植耐旱、耐土壤腐蚀、固土和高观赏价值的树木,加大特色景观建设力度。城市景观林品质提升示范区主要进行城市园林绿化与区域文化融合的研究,探讨城市园林绿化可持续发展的新途径,为我国的生态园林建设起到示范和引导效应;通过对本地区部分景区的林地进行改建,提高景区的绿地质量,提高林地的生态品质和景观效应。地质地貌景观文化展示区利用该基地独特的地形地貌,植被资源,文化和历史文化等资源,建设一批具有特色的地质、科学、文化等特色的地质教育基地。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将天然植物与人文景观相融合,并增加科学知识宣传展板,加强对地质知识的宣传;以特殊地形为基础,通过对已建景区的绿化改造,改善景区的生态环境,采用土壤置换、土壤改良、苗木专用处理等方法,结合当地的林业研究机构,开展特殊地形下的人工营造实验。外围森林生态保育示范区主要通过开展森林抚育,防治森林有害生物,建立森林防火设施,提高森林品质,保持森林的稳定,创建森林生态保护示范区;采用围封、自然更新和人为加速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示范园内的林地质量;实现对林区病虫害的控制,建立生物防火带,健全林区消防基础设施,在林业资源生态保护方面发挥着积极的示范作用。
结束语
现代林业示范园在空间规划和具体建设过程中,主要依托于原有的林业资源、本地区的人文历史资源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以及建设计划的实施。在林区人文、环境、生态资源共同作用下,实现现代林业示范园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和特点展示。根据现代林业示范园的功能需求,进行规划与建设对策的完善,有助于实现对林区生态资源的保护,提升林区整体生态环境质量成效。
参考文献:
[1]马向明,吴敬芝,谢永明,等.山东省东营市科技示范工程实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1):18-19.
[2]高慎安,范加波.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的创建与管理[J].建筑,2020(5):15-17.
[3]张盛钟,郑建英,卢春英,等.龙岩白砂现代林业示范苗圃规划与实施效果评价[J].现代农业科技,2018(22):144-146,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