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是中学地理课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维度。地理学科不将空间视角奉为地理教学的唯一视角,而是倡导空间与时间并重的时空耦合视角下的地理教学体系。地理学科的时间序列是由各种要素空间秩序变化的综合作用所决定的,是地理空间时间性的表现。地理学中的时间尺度研究,不仅包括日、季、年变化等小尺度,也包括百、千、万年等大尺度。时间脉络的研究涉及时间变化驱动力、变化机制、变化影响等。地理学科关注与地理时间有关的“周期”“发育”“突变”“演化”“更替”“循环”等概念,地理学科以此为研究线索,构建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发展变化的完整地理过程,推导过去解释触发原因,认识现时典型特征,预测未来发展趋势等。
一、构建时间维度的地理过程知识框架
高中地理必修教材和选择性必修教材中,各章节中的地理过程内容都能以时间为线索进行教学和学习,也就是说地理过程中蕴含着培养学生地理时间思维的知识基础。
比如河流侵蚀地貌的形成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等都是需要多年的自然运动和演替;地球更是有46亿年的演变历史。构建时间维度上的学科教学框架,以时间线索串联起学习过程,学生更容易学会以联系的学习思维看问题,兼顾新旧知识,逐渐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体系。
近几年来,高考试题愈来愈强化对地理过程的理解与考察,引导中学地理教育研究者与地理教师重视对地理过程的探究,这就是“以考定教”,学生必须夯实地理过程基础知识,才能从容应对考题。基于地理过程知识独特的“过程性”的特点,教师在复习时采用专题复习的方式梳理地理过程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另外,地理过程的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动态的过程,动态过程在时间上的表现特别明显,所以即使有的地理过程的空间属性极为明显,课程标准的要求偏重于认识其空间特征,但是认识地理过程的空间特征的变化又必须借助其在时间维度的时间尺度、时间序列等思维工具。基于此,时间思维在地理过程学习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时间维度上构建起的地理过程知识教学框架便是重中之重。
教学框架的构建分为两部分:第一,明确不同地理过程的核心概念,围绕核心概念形成清晰的逻辑思路,建构知识框架。第二,为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梳理常见的地理过程,落实学科主干知识的教学。地理过程的知识框架可以大体上分为两类:发展过程框架和循环过程框架。
地理过程发展框架适用于时间维度上呈现由简到繁,与周围环境的联系越来越复杂密切的地理事物发展过程。许多常见的自然地理演变过程将就具有这种他点。
比如河流地貌的形成,以“悬河”为例,其实质就是泥沙沉积的日积月累,最初泥沙沉积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微乎其微,但是随着“悬河”的不断壮大,它逐渐开始影响到当地的气候、土壤、植被,甚至威胁到该地区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不得不采取措施对其进行防御。
二、选择突出时间序列特点的教学方法
地理过程的时间序列分析地理要素随时间变化的历史过程即空间的时间性,也就为学生开启了更为开放的地理视角,更全面、系统的地理思维模式。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将地理过程的时间序列划分为循环、渐变、波动、突变这四大类,根据其不同的特点对目前的教学进行更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和改进。地理过程循环时间序列中,地理事物随时间迁移表现出周期性的循环运动和变化。不同的地理事物周期性循环的运动形式或演化形式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地理事物最终都会经过循环后回到原点,这种回到原点不是返回或者恢复,而是来到下一个循环的起点。对于循环时间序列,重在把握其循环周期和发展顺序。循环周期涉及到地理过程的时间尺度问题,需要教师在教学时将地理事物运动或演替的周期告知学生。
比如自然地理过程的时间尺度大、人文地理过程的时间尺度小;受内力作用影响深刻的地理过程时间尺度大、受外力作用影响深刻的地理过程时间尺度大等。而对于循环时间序列的发展顺序,需要对每一个循环环节进行呈现,将前后环节进行比较,教师应该采用更加直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比如板图、挂图或者多媒体视频、图片,传统的口授只作辅助和指导,做到因型施教,仅用口头讲授的传统教法,学生头脑中难以形成清晰的表象,一头雾水。
三、强化时空综合分析的学科思维训练
时空综合要求对地理事物的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都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学生通过学习应当掌握兼顾地理过程的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的思维方式。地理课堂的思维训练应选择丰富且有趣味性的学习素材。地理课程资源并不仅限于课堂或教材,教师需要做的是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要培养学生的时空综合思维,就需要同时给学生呈现空间视角和时间视角下的地理过程,地图集、景观影像以及模型和标本等,对于呈现地理事物空间形态特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要呈现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则需要搜集地理事物不同发展状态并排列成有逻辑的组合。
比如讲解土壤的形成过程,可以将成土母质到成熟土壤的形成过程制成视频或动图,有的学校会开辟地理学习乐园,鼓励师生走出课堂,有条件的便可以借助土壤的剖面模型或者土壤标本,以此来呈现土壤的先后发展形态,在帮助学生理解时间与空间二维因素的综合影响方面比简略示意图或文字更有效率。地理过程的学习本就不该拘泥于课堂,学校所在城市的山河湖海都能观察到自然界的地理现象,一些博物馆、天文台、水文馆、植物园等具有专业齐全的学习资料和展示设备,趣味性和操作性高,不仅给学生更加直观感受地理时空的体验,更是打开了学生多个视角认识地理过程的思维模式。
四、结语
地理过程知识具有明显的时间属性,非常适合在教学过程中构建时间框架,培养学生的地理时间思维。本文通过对地理过程教学中高中生地理时间思维培养分析,发现了时间思维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改进的教学策略。旨在为中学地理教师的地理过程教学以及学生地理思维的发展起到一定程度的促进作用,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些参考。
参考文献
[1]蔡峰.时空耦合视角下的高中地理过程教学[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0(10):97-99.
[2]戴何明.注重地理过程分析提高辩证认知能力[J].教学考试,2019(27):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