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基于主题探究式问题视角下的高中地理教学研究

杨熙馥

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一中,419200

摘要: 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只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缺乏主体地位和能动性。而在新课改理念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更多的是在课堂上创设探究式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由于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对地理探究式问题教学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和要求,再加上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教得太多、学生学得太少等原因,致使教学效果不佳。为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方式,将探究式问题教学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 主题探究式;问题视角;高中地理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01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效果差。而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则是以探究为核心的教学方式。探究式问题教学以问题为载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特定主题展开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通过探究式问题教学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效率和效果的提升。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只是简单地把传统课堂模式下教师提出的问题搬到了探究式问题课堂上进行讲解。这种简单、机械地将课堂知识传输给学生的方式并不利于学生自身能力和素养的提升。因此,本文立足于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和新课改理念对如何将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融入到高中地理课堂中进行了探讨。

一、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探究式学习

以问题为中心,开展探究式学习,是高中地理教学的重要目标。教师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应将地理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探讨。例如,教师在进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教学时,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创设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师在向学生提出问题时应注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创设情境。例如,在学习《流水地貌》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根据课标要求带领学生观察当地具体某一条河流,再设计不同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我们可以提出以下问题:1.根据观察,在河流不同河段会形成哪种地貌?主要哪种外力作用形成?2.在上游地区和中下游地区,为什么河谷的形态会不同?3.为什么河流两边会出现河流阶地?小组根据阶地的形态,探究其形成过程。4.中下游的冲击平原和三角洲在什么情况下面积会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以问题为中心来引导学生探究与思考。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时,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例如,教师可以在进行“自然地理环境”这一知识点教学时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人与自然环境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人类应该如何保护地球环境,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思考。值得注意的是,问题的设计需要具有递进性和流畅性,不能让问题生硬且无逻辑。

二、以情境为基础,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主体,以教材为基础,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目的。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成为教学的目标。在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应在情境创设中加入探究问题,利用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新课改的推进下,传统的问题教学模式存在很多弊端和不足之处,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促进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课堂教学策略。在实际的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以情境为基础来创设课堂情境,通过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例如,在讲解“气候类型”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在课堂中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体验世界不同的气候类型。例如在7月的非洲大草原上,在赤道以南为什么看到的是草木枯黄,动物不停迁徙到赤道以北地区呢?当你走进亚马孙热带雨林,你感受到的和看见的景观又有什么特点?等等。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入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在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中应用情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和策略,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意识。在实际的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中应用情境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情境应以生活实际为基础;二是情境应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三是情境应具有趣味性;四是情境应具有开放性;五是情境应具有开放性与创造性。

三、以问题为基础,开展合作探究

在传统的地理课堂教学中,学生常常被动接受知识,教师的地位比较高,学生的主体地位难以体现出来。在传统的问题教学中,学生不能主动提出问题,学习兴趣也不高。因此,为了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来开展地理课堂教学。在开展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时,教师应结合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进行情景创设,并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例如:在讲授“中国农业的区位条件”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可以以“中国农业”为主题来开展探究式问题教学活动。首先教师可以给出一道问题:中国农业类型多样,在不同的地区农业类型不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发达,你知道这一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是什么吗?在提问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然后教师可以根据问题进行分组合作探究:你认为这些地区能够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分别有哪些?在进行合作探究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个人学习目标、小组内成员分工以及课题讨论等内容。例如:可以让小组成员共同研究讨论:为什么我国东北地区较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独特优势条件是什么?在进行小组讨论时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通过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来开展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增强。在开展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活动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能力。另外,教师应结合地理学科特点来组织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活动。在组织问题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从而促进地理课堂教学效果的提升。

四、以探究为重点,培养综合思维能力

地理教学中应用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启发式的引导方式来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在主题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中,教师应以探究为重点,让学生自主设计、组织与实施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学习和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例如在“世界农业带”这一教学内容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美国的乳畜带主要分布在哪里?分布在该处的原因有哪些?”通过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结语

探究式问题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课堂中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传统课堂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问题,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但在实际运用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情况,合理设计探究式问题,有效引导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此外,在运用探究式问题教学时,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探究式问题教学的优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方琦,翟宏.整体主义视域下高中地理作业设计研究[J].地理教学,2023,(11):23-27.

[2] 姚巧芳,基于真实情境的地理“主题+问题式”教学案例设[J].辽宁教育,2023,(12):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