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对小学体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社会各界也对小学体育这门学科给予了高度重视。作为小学体育教师,需要重新认识体育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合理应用新的元素,创新教学方法,打造活力课堂,以此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如果学生能够对体育学习充满兴趣,小学体育课堂就会充满生命力,进而高效率开展体育教学实践活动,提高小学体育教学的水平,培养学生的体育素养。
一、在小学体育兴趣化教学的意义
(一)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小学课堂中,有些体育项目比较消耗体力,但是,由于学生的体力有限,不少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进而失去学习情绪。为了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应该积极参加运动,提高自身的体质,这样可以预防身体问题,从而更好地学习各科课程。通过培养学生的兴趣,除了能够提高运动成绩,满足学生的生理发展需求,也对学生日后学习也产生了深远的意义,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活跃体育课堂气氛
在当今社会中,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受到了高度关注,学生家长不仅关注学习成绩,也关注学生的健康,所以,小学体育教师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保护学生的身体。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实际安排运动内容,这样可以让学生对体育运动产生兴趣。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性,进而活跃了体育课堂氛围。
(三)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中,不少教师过于关注学生的运动能力。一般情况下,教师会亲自示范,让学生进行模仿,经过反复练习强化学生的体育技能,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为了全面建设学生体育运动知识体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既可以让学生掌握体育技能,保护自己,也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终身学习体育。
二、体育教学兴趣化的开展策略
(一)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明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了解学生能够进行什么类型及强度的体育活动,并且在设计体育教学活动的时候结合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将满足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且能够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形式呈现给学生。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仍处于最初的成长发育期,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应充分考虑教学方式是否安全,能否既能让学生进行具有一定强度及难度的体育活动,又能在此基础上保证不妨碍学生身体健康。此外,小学生年龄较小、兴趣爱好都处于探索与培养阶段,教师一个具有引导性的举动,可能就会使学生对一类体育活动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发挥自己作为学生体育兴趣爱好培养道路上的指路人的重要作用。兴趣化教学应结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学生的身体与心理状况为基础,并通过学生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其良好的运动习惯,引导学生养成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品质,从运动中感受生命的意义在于奋斗不止,在运动中创造精彩人生。小学生由于身心发展不太成熟,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契合小学生的实际,设计他们感兴趣的任务,让他们既学有所获更享受快乐。
(二)设计趣味化运动游戏
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重视体育游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体育游戏是指结合运动项目所进行的一些集体竞技与技巧性的体育活动。体育游戏既有体育运动项目的特点又不乏趣味性与互动性。教师了解到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的过程中,爱好运动的学生对于体育课更感兴趣,而喜静的学生则不愿参与体育活动,这两类学生都对体育课堂上的自由活动、嬉戏更感兴趣。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对游戏的兴趣与热爱,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则将游戏运用到课堂活动中,使学生主动参加体育项目。适合小学生参与的体育游戏有很多,教师可以结合本节课教学目标来选择与设计体育游戏。通过参加体育游戏,学生将对游戏互动中体验到的快乐共享到体育项目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更浓厚。趣味化的内容是小学生的最爱,教师在教学中,要迎合小学生的喜好,精心设计他们感兴趣的任务,将他们引入体育训练的进程中。
(三)体育教学多元化
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接受更多体能训练,总是在课堂上安排紧密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学有所得。而学生自身从课堂上所感受到的确是紧张的氛围、疲乏的身体,难以感受到参与体育活动、享受运动过程的快乐。针对这一特点,教师应有意识的在体育课堂上为学生展现多元化的运动活动,让学生享受体育锻炼过程。例如,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不要急于让学生进行耐力活动,希望学生通过长跑等运动来增强体质,教师应以循序渐进、培养爱好的教育目的来设计教学,为学生介绍多种多样的体育运动,将足球、篮球、排球等各类球类运动带入体育课堂,让学生习得运动技能。此外,教师也应有意识的引导学生以团体为单位进行体育训练,让学生之间进行充分互动,在团体合作与互相比拼中感受体育竞技精神。体育运动的关键在于让学生在参与体育项目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生命的意义,体会到运动所带来的激昂与快乐。教师在开展兴趣化教学的过程中应极力为学生展现体育运动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享受青春的美好与生命的活力。小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依赖他们的兴趣,一成不变的教学方式无疑会引发他们的厌倦。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多元化的教学,能够极大的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他们全身心的投身体育课堂。
(四)适时组织竞赛活动
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特征,在组织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时,适时组织竞赛的形式,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式比赛,既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又能使学生在完成比赛的过程中,感受到参与体育活动的乐趣,也能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有非常大的帮助。小学体育教学需要使学生在该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掌握必要的体育学科知识,同时使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因此在组织体育比赛时,教师要立足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学生在本阶段所学习的相关知识以及教学进度的整体安排,确保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兴趣具有密切的关系,一旦兴趣教学被忽视,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体育教学效果。在体育课堂中,为了取得满意的兴趣激发效果,促进小学生的健康发展,体育教师需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全面掌握小学生的体育特点,充分认识到兴趣激发的重要性,以此来丰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打造活力课堂,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升学生的体育运动能力,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丽丽.小学体育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路径[J].孩子天地,2020(4):30.
[2]董晓奇.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学生兴趣激发策略探讨[J].中外交流,2019(3):41.
[3]沈运道,周宏达.小学体育常态课堂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四性”[J].课程教育研究:外语学法教法研究,2019(3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