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环境制约、政策支持[1]与汽油价格上涨的多重背景下,传统燃油汽车发展受限增大,越来越多汽车企业调整发展战略,将发展重心转移到新能源汽车方面的研发与推广上来。
C公司作为中国汽车四大集团之一,拥有161年的历史底蕴。C公司自2001年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2015年推出首款纯电轿车。2020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销量分别为136.7万辆、352.1万辆、688.7万辆,而C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分别为3.7万辆、11.4万辆、28.4万辆,市场占有率从2020年的2.7%上升至2022年的4.1%,因此,研究C公司新能源汽车营销策略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一、C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策略分析
1.1精准的目标定位
C公司近三年推出的新能源汽车车型,多具有共有性特点——年轻化、智能化。包括品牌商标年轻化、车身设计等,其logo迭代升级,融入“长安引力体”;车身的设计合理利用光线,突出科技感;车内配置多包涵数字科技,如智慧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等,A系列更是与华为合作,致力于打造情感智能电动轿跑。
而新能源汽车作为传统燃油车的竞争对手,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接近140年的发展历程,新能源汽车仅仅发展了30年,故而目前还是有很多人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态度。那么这个时候会选择入手一辆新能源汽车的人,往往是对新鲜事物更感兴趣、相对更具有冒险精神、对未来更有信心人。因此,C公司的产品定位十分符合当下新能源汽车的市场需求,这也是其市场占有率逐年攀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1.2降低生产成本
我国于2001年启动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科技专项,同年,C公司开始研发新能源汽车。依托于政策补贴优势,C公司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压力得到有效缓解,产品初期的生产成本得到有效控制。近几年,虽然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退坡,但其研发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果,如电池CTP集成技术、原力超集电驱、三大新能源动力技术等,目前C公司新能源汽车的关键零部件多为公司自主研发,能够有限控制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
二、C公司新能源汽车渠道策略分析
2.1注重线下体验
目前,多数消费者对于新能源汽车的认识往往浮于表面,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对于促进企业发展具有积极影响[2],而线下体验能够更直观的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知。C公司在多个城市举办过新能源汽车深度体验营、高能体验季等线下体验活动。相较于服装、日用百货等快速消费品,消费者对于汽车等购买成本较高的商品的选择往往更慎重,线上宣传能够扩大品牌的知名度,但促使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的往往是良好的线下体验。
同时,C公司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应用较多,线下体验能够帮助用户更好了解产品。如2023年举办的新能源汽车体验季活动等,大量的线下体验活动,一方面有益于提高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和购买意愿,另一方面可以得到大量可靠的用户反馈,增加与用户的沟通。
2.2渠道下沉
C公司新能源汽车前期凭借奔奔E-star、Lumin两款小微尺寸的代步车型,打开三四线及以下城市的市场。为了进一步提高市场覆盖面,C公司积极参加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在下乡活动期间,采用双重补贴加持,使其更贴合乡村市场需求。2020年-2022年,C公司每年参与下乡活动的新能源汽车车型达到8款及以上,更多的车型意味着可以吸引到更多的消费市场和更大的品牌知名度。数据显示,2020年下半年、2021年、2022年,新能源汽车下乡车型销量同比分别增长80%、169%、87%。渠道的下沉,不仅增强了品牌形象和消费者信任,更为企业带来了更多的销售机会,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市场份额。
三、C公司新能源汽车促销策略分析
3.1树立“科技化”产品标签
品牌可以通过将自己与消费者想要的利益相联系而更好地定位[3]。相关研究表明,在国产新能源汽车中,科技性的体现对销量的影响呈正相关[4]。C公司新能源汽车找准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期望,重点突出“智能化”、“科技化”标签。2020年,C公司与中央媒体合作(中央2台),联合策划品牌日活动,在对外展示创新成果的同时,C公司公布了与华为、宁德时代合作打造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消息。此次与央媒进行合作并发布重要消息,很好地借助了央媒的公信力,对外树立起可靠可信的品牌形象。而华为的“智能化”、“科技化”形象深入人心,与华为合作,不仅是在深化C公司对自我“科技”的定位,更能切实强化消费者对产品“科技性”的认同感,合作后续推出的A系列新能源汽车产品更进一步强调智能与科技化概念。
3.2跨界合作,聚焦年轻圈层用户
相对于传统汽车行业,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技术创新性强、市场潜力大等特点,但这也意味着大部分消费者仍然对新能源汽车持观望态度,而年轻成年人(26岁-35岁)对新鲜事物接受能力更强[5],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购买实力。C公司新能源汽车将广告的受众瞄准年轻成年人,针对其更感兴趣的领域展开跨界合作。2022年,C公司独家冠名里程碑科幻小说《三体》的动画版,《三体》具有科技性、智慧性的内在,这与C公司新能源汽车产品理念十分契合,作为独家冠名,C公司新能源汽车多次在动画中出现且科技性体现明显,播出期间,C公司在抖音、B站等平台,同步上线相关活动,在热度期内直接触达用户,提高用户对品牌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三体》动画播出后的火爆,有效地提高了C公司新能源汽车在年轻成年人中的知名度,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推广作用。
四、C公司新能源汽车价格策略分析
4.1先高后低,撇脂定价策略
C公司新能源汽车售卖初期,其定价较传统燃油车比,相对偏高,但由于存在来自于政府的资金补贴、部分消费者存在好奇的购买心理、社会对于新能源汽车在低碳方面积极作用的大力宣传等多方面原因的作用下,虽然产品设置了相对较高的定价,但仍然打开了市场。撇脂定价的价格策略,使得C公司能够快速收回成本,以更充裕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和研发,这也使得C公司抢先行业内其他企业做到新能源汽车生产力的提高。随着行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造车成本也随之下降,撇脂定价策略为“价格战”留出了空间。
4.2因人而异,分层定价策略
C公司新能源汽车针对不同消费水平、不同需求的消费者,采取分层定价的策略。对汽车性能和智能技术要求较高的消费者,推出A系列高端汽车,设置相对较高的定价,重点宣传产品的科技感、舒适度,与产业内相关顶尖公司合作,打造品牌效应,增加产品附加值。
相对于高端市场,由于传统燃油车市场开拓度较高,大众市场在选择新能源汽车时,往往是“换车”或选择投入较小的“试探性”购买,这部分消费会更多的考虑性价比,对价格也更加敏感。针对这类消费者,C公司推出L系列等中低端车型,在价格方面大众更容易接受。除此之外,C公司同系列的新能源汽车往往会推出纯电版和增程版两种不同版本,其中增程版的价格会更低,更容易得到此类消费的青睐。
五、结论
在这个时代,人们对于绿色环保越来越重视,相对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更好的发展前景。C公司作为新能源汽车行业表现优异者之一,从产品生产、价格设置,再到渠道选择及促销,形成了以自主创新、提高品牌硬实力为核心,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营销策略,C公司新能源汽车的不俗成绩也为行业内其他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参考,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 孙建国,田明甫. 双积分政策是否促进了新能源汽车企业创新的“量质齐升” [J/OL]. 软科学. https://link.cnki.net/urlid/51.1268.G3.20230906.0923.002
[2] 李丹青, 郭焱. “双碳”目标下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及购买决策研究:基于武汉市的调查[J]. 湖北社会科学, 2022(8):55-65.
[3] [美]加里·阿姆斯特朗, 菲力浦·科特勒. 市场营销学[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 丁沛, 马铁驹, 马也. 基于在线评论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影响因素研究[J].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22, 42(10):2647-2664.
[5] 牛丽薇. 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评价探究 ——基于人口统计变量视角[J]. 理论探讨, 2018(11):102-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