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人民日报》指出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首先要仔细梳理各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将其列入教学计划的重要条目和课堂讲授的重要内容,将知识教育同价值观教育结合起来。大学英语课程是除英语专业学生外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一门主要课程,并且学习时间大多在两年左右,对学生的影响范围广,影响时间长。因此在大学英语课堂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大德育意义,并且能够收获良好效果。
1.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意义。
(1) 有利于防止西方文化侵蚀
大学英语教材的课文大多是取自西方原版英文材料,其不可避免地会包含源语言国家的文化习俗,或者价值观,宗教信仰等。如果不在讲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引导,他们很容易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因此,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大学英语教学有利于帮助学生在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更加客观地对待西方文化,防止西方文化侵蚀。
(2) 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大学英语可以通过对中西的文化和观念的对比,使学生增强对中国道路、中国社会主义的信心。对于西方优秀的文化及品质,学生也能看到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体现,而不是盲目追随崇拜西方文化。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大学英语教学能够有效解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单一的问题,为高校的思政教育提供一种新的范式,有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3)有利于增强对母语文化的认同,促进中华文化输出
“爱国”、“诚信”、“友善”、“和谐”等价值观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英语教师在讲授英语国家概况、介绍英语国家历史知识、欣赏英语文学作品等西方文化知识时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需要增加中国文化知识及时政语言的输入,锻炼学生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最终提升学生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因此,大学英语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的有效融合,将弥补中国文化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缺失的现状并提高学生用英语向西方介绍及宣传中国文化的能力,为继承与弘扬中国文化发挥积极作用。
(4) 有利于提高英语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及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使得语言知识与现实生活实际相结合起来,有助于提高英语教学的实用性和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有利于学生在尊重、包容、欣赏异域文化的过程中提高中西两种文化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有利于学生养成思辨学习的习惯。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国文化的融合,扩大了教学的内容,拓展了教学的知识面,丰富了大学英语的教学形式。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带来双赢的局面。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形式与内容
(1)加强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确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师自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是实现融合的首要内容,在各项教研活动中应当引导教师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示范作用加强大学英语教师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培养的意识和责任,同时,帮助大学英语教师明确大学英语课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功能和任务。
(2)立足大学英语课堂教学,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以大学英语课本为实践基础,分析怎样挖掘英语教材中及课外英文读物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与内涵。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应该时刻思考如何在面对不同文化时帮助学生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视角看待、分析和解决问题,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3)丰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根据第二课堂的各类活动特点,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个层面的内容为出发点,设计出相应的主题,运用于大学英语辩论赛、大学英语演讲比赛、大学英语戏剧节、英文歌曲大赛、英语翻译写作大赛等赛事及英语角、英语文化节、英语讲座等各项活动中,使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外活动中体验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3. 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
(1) 与大学英语教学内容融合
将社会主义价值观融合大学英语教学语言基础训练的六个教学板块,即词汇教学、阅读教学、翻译教学、听力教学、口语教学及写作教学。帮助学生理解不同英语词语的运用、不同句式的表达及不同的翻译技巧所蕴含的不同文化背景及不同的立场与观点。在词汇训练方面,选词造句选用具有时代意义的新词新句。例如学习“文明”一词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学会“生态文明”、“生态文明建设”词汇的表达,再拓展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文明”的内涵。语言基础训练中,可以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主题训练,比如关于“和谐社会”、“爱国主义”、“个人诚信”、“友善待人”等。
(2) 与大学英语教学材料融合
① 以课本为核心,深度挖掘核心价值观内容。在课本教学中主要通过引导学生进行中西文化价值观比较,在学习西方文化的同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将大学英语课本中每一个单元设计一个相关的中国文化价值观主题,并使之形成一个系统的德育单元。
②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融入社会主义价值观。项目将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筛选有代表性的古诗词、儒家经典、中国传统礼仪及节日、民族英雄及历史人物故事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补充材料。让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中习得中国传统美德、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中英语言对比中领悟中文的美丽与诗意,从而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③ 以英文时事政治热点为载体,融合社会主义价值观。时事政治热点的关注度高,现实性强,学生们具备材料的背景知识,因此是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可以结合当今世界所发生的国际和国内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时事热点来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同时,可以增加反映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生活的资料,如CRI(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hina Daily(中国日报)等中国媒体传向世界的声音,而不仅仅是使用国外媒体资料。
(3)与大学英语教学环节融合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前导入、课堂讲解、课后操练、及第二课堂活动建设各环节。项目将遵循知识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输入至输出的学习规律,使各个环节设计的练习活动相互呼应,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与大学英语教学手段融合
教师团队可以结合大学英语课程内容,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字,制作12个英文思政教育的微课,上传至网络课程平台及运用于翻转课堂,并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设备制作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英文歌曲或者戏剧小品的微视频。
图一: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英语教学融合的路径与方法
4. 实例分析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一册,第一课为例,在背景知识导入部分,由于课文是校长对新生开学的一次讲话,我们不妨也通过视频资料学习几段习主席对青年一代的寄语。比如:“前进的道路从不会一帆风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一代一代青年矢志奋斗”。( There will be ups and downs along the road ahead, and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the Chinese nation can only be achieved through the hard work of generations of youth)。这样的背景知识既能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也能够帮助他们实现思想意识的提升。在词汇学习方面,在讲解课后单词表中的“胜利、成就(triumph)”这个词时,教师可以拓展到时事热点:如“病毒传播的有效控制标志着全国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效。”(The spread of the virus has almost been tamed, marking an initial triumph for China.)“取得了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complete victory in the fight against poverty)。讲解“繁荣(prosperous)”一词时可以教会学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realize a moderately prosperous society in all respects)”这个表达。总之在词汇学习中融入时事热点表达,能够有效增强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使用频率。课文内容讲解部分,在第六段有关于大学日常生活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入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友善”内容,在第七段关于学生的社会责任方面,教师可以拓展到“敬业”与“爱国”的具体内容。课后练习时,可以结合课文中的表达句型和新闻要点,设计一些翻译练习。比如翻译句子“中国呼吁日本巩固政治基础改善关系”(China calls on Japan to consolidate political foundation for better ties)。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The Chinese nation will not be able to rejuvenate itself without strong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a rich and prosperous culture)。在这两句翻译练习中,“a strong foundation”, “confidence”, “prosperous”和都是课文中的要求掌握的表达,教师也可以把句子一部分英文展示出来,让学生翻译要求掌握的内容来降低任务难度。在讲解完这类句子翻译后,教师还可以联系一些有关 “富强”、“民主”的核心价值观,将思政教育融入其中。最后,第二课堂活动可以设计一个英文演讲的活动,让学生们谈一谈各自的理想或奋斗目标以及具体的实践计划。
参考文献:
[1] 冀淑辛. 大学英语课堂的思政教育渗透[J]. 海外英语, 2012(11).
[2] 张小红. 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具体策略和途径研究[J], 景德镇高专学报,2013(8).
[3] 夏 雪 申东新. 试论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J]. 新西部,2016(03).
作者简介:
曾湘宁(1981-),女,湖南涟源人,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大学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