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形势下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探析

宋美蓉1 黄笛2

1.克拉玛依市生态环境局,新疆克拉玛依,830000; 2.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克拉玛依,830000

摘要: 我国大力发展工业,人民经济水平显著提高,但环境污染问题也随之增加,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环境质量改善工作迫在眉睫。新形势下,国家、企业甚至个人都要直面目前存在的水体污染、大气污染以及土壤污染这三大主要生态污染问题,并认清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的现状,然后采取合理经济有效的策略解决环保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最终才能营造美好生态环境。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污染
DOI:10.12721/ccn.2024.15708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 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合理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宏观调控而言,实现对现有生态环境资源的合理、科学开发是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对于社会发展而言,适当的开发生态环境是必要的。在生态环境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人们必须要保证以下几个机制得到实现。

一是宏观调控的机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而言,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不可避免的。但所有的开发和利用都必须要服从宏观调控机制,政府需要在此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建立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开发平衡通道和途径,更好地促进适度的开发,实现经济好生态的双赢。二是协调机制,人们对生态环境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必须要考虑经济的长远战略发展、环境的可持续变化,要充分考虑时间和空间的协调,注重长期效益的实现,不能只注重短期目标。三是市场交易机制,生态环境的开发与利用不可避免地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有联系,而要想平衡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则需要引入市场交易机制,实现循环经济,实现对生态环境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利用的目标。

2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协调发展

在传统的工业社会发展中,经济产业规划建设和生态环境产业规划建设之间通常存在非常激烈的矛盾和争议,社会经济向前发展,必然会面临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基于新形势,我们应正确认识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正确对待两者之间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是推动社会经济产业发展进步的必要举措,基于此,我们应以生态环境准入原则作为重要参考,以保护生态环境、节约生态资源为重要前提,不断调整优化经济产业结构,逐渐转变能源消耗量大、对环境破坏严重的经济增长方法,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2.1 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

在地方保护政策下,很多地区侧重区域经济产业发展,忽略了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建立健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应充分立足于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情况、区域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等各方面因素,不断优化区域经济产业结构,控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保护区域生态环境。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相关部门必须明确界定主体功能区域范围,对国土空间的开发利用进行强有力地质量管控,修改并完善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评价指标体系。

2.2 创新优化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结构

部分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产业对区域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负担,针对这部分产业,相关部门和企业应改造升级生产结构,引进新型节能环保生产技术及设备,创造标准化、节能化的生产环境。对于重污染产业进行专项整改,严格禁止开展高污染、高耗能的建设项目,控制区域污染排放总量。

2.3 建立健全资源优化配置体系

针对不同行业的生产活动,相关部门和企业要严格把控生产资源的消耗和使用,对于资源配置、调动等情况进行精细化管理。对资源消耗量巨大的经济项目进行全面检查整顿,对其生产活动和生产方式进行全过程监控管理,在确保安全生产的前提下,严格把控资源消耗成本,合理配置资源,提升资源利用率。

3 我国生态环境保护策略解析

3.1 健全环境污染治理体制

环境污染的治理与社会各方都有着紧密的利益关系,绝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职能,因此要解决当前环境污染治理面临的困境,可以转变政府单向治理的局面,尝试多方合作,构建由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机制。为了吸引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可以立足于各方利益,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在具体推行中,要分地区、分层级以绿色生态城市为目标循序推进,各地区针对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环境污染治理的整体方案,其中应包括长期目标、短期目标等,分阶段、分层次的实现综合治理,使环境污染问题得到改善。

3.2 完善生态治理法律体系的现代化进程

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推行,离不开法治的保驾护航。从当前的国际形势来看,国家治理的法制化、规范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因此,要实现生态治理,建立健全现代化的生态治理法治体系成为必要举措,要完成这一项工作,离不开对制度的设计与规划。在我国当前的法律框架中,关于生态环境的相关法律法规还存在一些空白,甚至存在滞后于现行制度的情况。基于此,我国应当针对生态环境治理,加快法制建设的脚步,通过制定、修订相关法律法规,出台、颁布相关环境保护政策,填补当前生态环境治理在法律层面的空白,扎实有力地用法律法规将生态治理落实到位。

3.3 企业是环境治理的重要辅助力量,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以往的观念中,在谈及环境治理的主体时企业并没有出现在其中,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环境污染问题是因为企业在追求经济利益过程中造成的,企业在依托资源环境发展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造成了对环境的损害,因此企业理应在环境保护工作中承担相应的责任。而从其长远发展来看,更好地治理环境,实现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企业能够从环境中获得更多的资源来助力经济发展。一方面,企业应当服从、配合并支持政府职能部门的环境监管,及时整改不符合环境保护标准的生产经营行为;另一方面,企业应当强化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建设,配备节能环保设备,适用环保型生产技术,从企业内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在生态污染治理上,企业是重要的辅助力量。

4、结语

经过上文的探究可知,新形势下,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工作的发展,首先要加强环保的宣传力度和形式、提高民众和企业的环保意识,使环保概念深入人心,促进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深度合作。其次,要加强环保体系的建设、加大政府部门对于企业环保监管力度。最后,人才和科技是环保事业发展取得成效的关键,要加强人才的培养和科技的创新。

参考文献:

[1]工业城市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陈珂,田林锋,胡桂荣,李娇.  智能城市. 2019(23)

[2]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的研究[J]. 邓绮雯.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1(01)

[3]浅谈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及发展对策[J]. 张怡.  化工管理. 20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