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核心素养下的中学体育教学路径

李子房

聊城颐中外国语学校,252000

摘要: 现阶段学生的体育素养在体育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确保当代学生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法宝。所以我们应将体育素养的培养,积极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去,将体育素养的培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自觉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和全面发展,是值得探究的问题。
关键词: 中学体育;核心素养
DOI:10.12721/ccn.2021.15708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进步和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学校和教师对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越来越重视。构建中学生体育核心素养高效课堂主要是提升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他们的安全健康意识,培养他们遇到困难沉着应对的能力,培养他们体育运动的习惯等。教师对于现阶段的体育课程,要善于利用核心素养的思想进行教学,让学生正确对待体育这门学科,加强日常体育锻炼,增强自身身体素质,养成体育锻炼的好习惯。构建以核心素养为基础的体育教学有助于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以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新课程的理念下,能够愉快、健康地学习和成长。

二、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

(一)创设问题情境,精心设计任务课堂

提问作为中学体育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学体育课堂教学中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课堂的导入环节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教师在导入时仅仅是用比较直接的语言描述知识点,这样是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后续的教学也无法有效进行。对于中学生来说,仍然处于一个好奇心比较重的阶段,因而教师需要把握住这一点,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教师寻找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资源和素材来设置教学问题,这将会有效提升课堂的丰富程度,进一步活跃课堂氛围,让学生能够从这些问题中发展疑问,从而对体育知识产生学习兴趣,让兴趣再成为学习的内驱力。例如,在讲授跨栏跑的相关内容和技巧时,教师在课堂的导入环节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教学情境,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奥运会刘翔110米跨栏的比赛精彩视频,然后再用问题引导学生:同学们,刚才的比赛项目精不精彩?学生会回答:非常精彩,看得我十分激动。接下来,教师再对学生进行引导:那你们想不想学呢?学生们会异口同声地说:想。通过创设这一情景,教师可以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跨栏跑,然后应该为学生做出合理的示范,让学生可以发现跨栏跑其中的技巧。最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按照动作要领自己进行练习,从而更加深刻地感受跨栏跑的技巧和规则。由此可见,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一个学习情境,能够提升中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当中学习体育知识,不断探索新的知识,去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激发出学生的内在潜能。

(二)立足学生情况,合理设置游戏

对于中学生来说,相较于小学生,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那么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就必须要考虑中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在开展运动量比较大的活动之前,教师必须要深入地了解全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如身体健康情况和体育技巧掌握情况等,从而能够防止学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出现意外事件而威胁学生的安全。虽然中学生不同于小学生,但是在心理成熟度方面仍然不够,那么他们就仍然喜欢游戏,也不会排斥在体育教学中进行游戏。因此,教师可以在体育教学当中利用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便于可以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例如,在进行“追逐跑”的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游戏来开展教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不妨与学生开展“捕鱼”游戏,让学生先带上提前制作好的小麦子,然后再在帽子的前面绑上“鱼竿”,然后在“鱼竿”的上面挂着“小纸鱼”,再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来开展游戏。这样的游戏更加容易激发出学生的兴趣,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在开展游戏教学的时候,教师必须要注意,由于学生已经玩过了很多传统的游戏,那么一些普通的游戏很难能够引起他们的游戏,因而教师有必须要增加游戏的难度,尽可能地保证学生的学习兴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不断对游戏进行改变,在原有的基础之上创造出更加新颖的游戏,如“小小推车”“捕鱼能手”等。由此可见,教师通过合理的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然后选择一个富有趣味的游戏来开展体育教学,同时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体育运动技巧,锻炼学生的身心素质,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

(三)组织体育比赛,培养体育品德

体育品德的培养也是中学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只有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和内在修养才可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对于体育活动来说,其具有多元化的特征,并且许多的体育活动在开展时都需要进行团队配合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成绩和效果。尤其是在一些体育比赛当中,团队合作能力的强化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团队的战斗力,进而直接关系到体育比赛的胜负。因此,在开展中学体育教学时,教师必须要注重学生合作习惯的培养,通过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为学生搭建合作平台,对学生进行有侧重的合作习惯培养,促使学生习惯性的进行合作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体育品德。例如,在开展4×100米的接力赛这一教学活动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设定的距离内进行自然快跑,并且在途中还可以加入跨、跳、钻和爬等方式的障碍。在本次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需要保障每名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同时还可以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障碍物做出增减,在学生活动完毕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活动成果进行总结,如“你认为本小组超越其他小组到达终点的方法有哪些”,此时学生便会纷纷进行思考,最后得出结论“在活动前需要做好热身活动,在活动过程中组员之间要做好相互配合等”。在比赛结束之后,教师还需要做出具体客观地评价,并且还可以句型班级内部颁奖仪式,以激发他们内心的荣誉感。由此可见,教师通过组织体育比赛,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竞赛管,明白“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体育比赛精神以及体育品德。

(四)制订相应的体育考核制度

体育课程大多都是每堂课结束了教学任务也就结束了,体育课结束就代表体育教师任务的完成,同其他课程不一样,别的学科都能够通过考试的形式检验学生学习的效果,而中学体育课结束之后就几乎没有任何考核了。不管是什么运动项目,如果学生把它仅仅看成课堂任务去完成,对体育运动逐渐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会直接影响课堂的整体效果。因此,学校对要体育课程考核方面有一定的重视,不能仅通过运动项目本身进行评价,还要适当结合学生对体育运动的态度和各项意识的培养等方面综合考虑,更好地检验学生体育运动的效果。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须要在日常教学实践中,积极主动地为学生创造教学条件,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缩小师生之间的距离感,拓宽训练的途径,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积极性。加强对体育素养培养的宣传力度以及室内室外教学模式相融合的现代体育教育理念,以此来使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以及坚强的意志品质使他们能够在未来生活中拥有更强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体育多样化”教学改革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8,26(09):81-84.

[2]陈小腾.核心素养愿景下初中体育教学之转变[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21(02):168-169+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