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

戴佩娟

巴中市中心医院,636000

摘要: 目的:简要分析发展性照顾在应用后,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造成的影响。方法:择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2022年1月至翌年1月收治的55例早产儿作为参考样本,采用双盲法将其分为对比组(n=28)与分析组(n=27),依次对2组行常规护理与发展性照顾护理,并对2组的生活质量、临床指标、发育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分析组患儿的住院及体重恢复时间明显短于对比组,而组内患儿的其余研究指标则显著更高,组间差异较大(P<0.05)。结论:将发展性照顾有效融入早产儿的日常护理中,可有效帮助患儿提高其生活质量,促进其生长发育,改善家属认可度,值得在临床大范围推广。
关键词: 发展性照顾;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
DOI:10.12721/ccn.2021.15702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早产作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新生儿发育不良,多与孕妇生活环境较差、孕期养护不良以及心理压力过大有关[1]。由于早产儿在母体子宫内发育时间过短,其机体各项功能未能得到完全发育,从而导致其适应能力与免疫力较差,极易受到外界病菌侵袭而产生感染,个别重症者还会产生残疾[2]。基于上述特点,临床在面临早产儿时,为保障其生命安全,需在第一时间将其转至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并在常规治疗的同时,予以其一定的护理干预[3]。近年来,随着护理工作的展开与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常规护理已逐渐无法满足工作要求,并同预期目标存在一定差距[4]。发展性照顾作为近年来新兴的护理模式,现已逐渐应用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效果,为验证该模式对早产儿护理的影响,笔者现开展如下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期间,将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中选取55例早产儿作为参考样本,并将上述人员依次纳入对比组与分析组。对比组中男15例、女13例,胎龄32~36(39.61±1.11)周,体重0.99~1.94(1.21±0.18)公斤;分析组中男16例、女11例,胎龄31~36(39.58±1.12)周,体重0.98~1.94(1.19±0.19)公斤,患儿各项资料并无明显不同(P>0.05)。

1.2方法

对比组:研究期间,对本组患儿开展常规护理,主要内容为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合理喂养、感染预防、日常清洁等。

分析组:在对比组所行护理干预的基础上,予以组内患儿发展性照顾护理及干预,详情如下:

①环境护理。护理人员每日需对暖箱进行清理与擦拭消毒,并将暖箱温度控制在30℃左右。此外,护理人员在为患儿选择被褥时,应优先选择柔软度较高的,将其折叠为鸟巢状,以便营造出与母体宫内较为相似的环境,进而保障其睡眠质量。

②规范日常操作。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早产儿的日常观察,如饮食习惯、作息规律以及外在表现后,在掌握相关规律后,再进行针对性操作,防止操作不当或时机不佳而引起一定惊吓。此外,护理人员在予以患儿相关操作时,应密切关注周边环境,在保持安静的同时,需避免强光照射与噪音干扰。

③体位护理。为提高早产儿的舒适度,有效观察其病情变化,现阶段,临床多选择协助早产儿维持仰卧位,但该体位下,患儿产生胃食管反流等不良反应的几率较高。因此,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实际情况,为其选择合适的体位,如俯卧位,以便帮助其伸直气管,改善其肺部功能;交替选择仰卧位或俯卧位,以便改善其消化功能,促进营养吸收。

④喂养护理。为促进患儿营养吸收,予以其优质的护理干预,护理人员应结合患儿实际情况与表现,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在面对禁食患儿时,护理人员应指导其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指导其形成吸吮与觅食反射;面对进食患儿时,应尽早对其予以其微量喂养,若其吸吮功能较差,可选择胃管置管的方式对其进行喂养,若其吸吮功能较强,则可对其进行经口喂养。此外,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进食后的具体反应进行密切观察,防止其产生反流等不良反应。

④抚触护理。为有效安抚患儿,提高其体重与免疫力,医护人员应予以其一定的抚触护理,并在护理前将指甲剪断,避免在对患儿进行抚摸时,刺伤或划伤其皮肤,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抚触时,应按照前额、下颚、胸部以及下肢的顺序,并将时间控制在15~20min,若期间患儿出现哭闹,需立即停止抚触。

1.3评价指标

在相关统计学软件的支持下,对患儿行生活质量、临床指标、发育情况以及家属满意度的比较,若比较数值低于0.05,则表明数据差异明显。

1.4统计学分析

将统计学软件SPSS20.0作为依据,并在其指导下对相关指标行统计学分析,[n(%)]与(x̄±s)分别代表比对计量与计数资料;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

2.结果 

2.1  研究患儿生活质量的比较

分析组患儿护理后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对比组,数据间差异显著(P<0.05),见1表。

表1  比较不同组别患儿的生活质量(x̄±s,分)捕获.PNG

2.2  研究患儿临床指标的比较

2组研究患儿在临床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2表。

表2  比较不同组别患儿的临床指标(x̄±s)捕获.PNG

2.3  研究患儿发育情况的比较

分析组患儿的身心发育情况均显著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见3表。

表3  比较不同组别患儿的发育情况(x̄±s)捕获.PNG

2.4  研究患儿家属满意度的比较

分析组患儿的身心发育情况均显著高于对比组,组间差异较大(P<0.05),见4表。

表4  比较不同组别患儿的家属满意度[n(%)]捕获.PNG

3.讨论

早产儿是指胎龄在37周以下的新生儿,该类患儿在母体内的发育时间较短,其出生后在体质量、器官发育水平以及生存能力上同足月儿存在较大差异。此外,相关研究指出,早产儿患有各类疾病的几率显著高于足月新生儿[5]。因此,如何改善早产儿生活质量,提高其免疫力与疾病对抗能力,降低其患病几率,便成为了临床关注重点[6]

既往,临床在对早产儿进行治疗时,多选择辅以一定的常规护理,以便予以其全面的干预,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7]。但相关案例指出,常规护理的应用效果并不理想,无法有效满足早产儿家属的相关需求[8]。发展性照顾护理,作为临床上新兴的护理模式,在实际工作时,主张将患儿作为工作中心,在尊重与满足其生理特点的同时,可按照早产儿的行为习惯、发育特点、个体差异以及环境影响,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计划[9]。发展性照顾护理可为早产儿营造一个与母体子宫生长环境较为相似的护理环境,在有效减少外界环境不良影响的同时,有利于帮助其平稳度过新生期,尽早适应外部环境,从而更好促进其各项器官系统与身体机能的生长发育,提高其自身防御功能[10]。此外,发展性照顾护理的有效开展,可降低患儿治疗期间发生各种不良反应的几率,在保障其健康发育与生长上效果显著。

分析笔者所得研究后可知,相较于常规护理,发展性照顾护理应用在早产儿护理中的整体效果更为优良,且组间差异较为明显(P<0.05)。

综上所述,将发展性照顾护理应用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日常护理中的作用积极,在改善早产儿生活质量、发育情况与家属满意度上效果显著,临床应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1] 袁丽萍.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运用效果评价[J]. 基层医学论坛,2019,23(36):5194-5195.

[2] 祝希亚.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 中外医学研究,2019,17(4):107-108.

[3] 廖秋梅.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和不良反应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2020,18(11):95-97.

[4] 王静,殷倩倩.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心理月刊,2020,15(16):141.

[6] 施春兰. 发展性照顾模式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8,37(35):137-139.

[7] 张金凤.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民康医学,2019,31(18):174-176.

[9] 李烽,杨慧芹.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河南医学研究,2019,28(5):938-939.

[10] 林琳. 发展性照顾护理对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的发育及睡眠的影响[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7(2):255-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