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广播录音新闻的制作技巧探析

吴蓝

巴州国融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 现阶段,随着我国广播行业的不断发展,也促进了录音技术水平的提高,引入了各项先进的设备与技术,让广播电视录音新闻在制作的过程中,具有更高的质量保障。在当前的部分媒体中,广播录音新闻占据着愈发重要的地位。因此,必须要重视对于新闻制作与采访中的新设备以及新技术的应用与掌握,将其作用有效地发挥出来,促进广播录音新闻制作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本文首先论述了广播录音新闻的特点,之后进一步的分析了广播录音新闻设备的应用技巧,最后论述了后期制作的常见技巧,以供参考。
关键词: 广播;录音新闻;制作技巧;技术;设备
DOI:10.12721/ccn.2022.158193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在媒体领域持续进步的今天,也带动了广播录音水平的升高。当前,在新闻报导中,涉及到较为广泛的采访报导,所以在进行采访的声音采集时,就需要应用专业的录音设备。在新闻广播报导中,对于采访声音的收集属于一项重要的环节,这也对于录音人员所具有的设备条件、专业性等方面,做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为了保障广播录音新闻能够有序地制作,就要从整体上,促进对于新闻制作技巧的掌握。

1 广播录音新闻的特点

广播录音新闻作为一种新闻类型。同时也属于广播形式。通常情况下,对于录音新闻可以进行多种类型的划分,分别为录音采访录音讲话录音会议。录音新闻所具有的时效,是其最为显著的特点,因此也能够带给听众更为直观的现场感受。但是,相比较,电视,网络新闻等形式广播录音,新闻的差异性较强,这种新闻类型不能够享受中进行直观人物的展现,而且还要你声音的形式,让受众对于信息进行接收。所以在广播录音的过程中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广播的过程中能够具有先声夺人的特点,这样受众在听新闻的同时,也能够在脑海中呈现出相应的画面感受到现实的场景[1]

对于录音广播新闻而言,一个较为显著的优势就是具有简短性和时效性,所以在进行播报时,要依靠现场的有关设备,这样才能够确保信息播报的及时性。在进行新闻播报的过程中,要做到实事求是,同时还要确保所陈述的事实具有较高的严谨性。因此,在进行报导的过程中,播报对象的语言要能够清晰流畅,具有逻辑性和条理性,同时还要注重语言的精简。

另外,在记者实际的采访过程中,也要能够充分的考虑到自身的要求,同时也要重视被采访者的要求。双方在录音的同时,必须要确保具有适中的语言速度,不能够过快也不可以过慢,如果语言速度过快,会造成录音效果不佳,影响语音的清晰度,导致声音产生混杂的问题。如果在录音时语速过慢,那么就会造成录音的冗长。因此,在受众在没有画面的前提之下所进行的新闻收听,就会导致其出现无聊厌烦的情绪。所以必须要确保声音的清晰度,在此基础之上,还能够最大程度上确保语言的精简,防止在录音的过程中出现歧义的问题,这也是对于新闻传播所提出的基本性的原则、要求[2]

通常情况下,在录音新闻的制作过程中,会对其新闻的时间长度,具有一定的限制,一般要控制在5分钟以内,最短的新闻可以达到十几秒。但是无论新闻的时长是多少,都应该能够对于内容,进行明确且清晰的表述。在涉及到丰富的内容的同时,也要注重具有鲜明的主题。

2 广播录音新闻设备的应用技巧

2.1合理的选择采访机

在广播录音新闻制作的过程中,一项关键的设备就是采访机。当前,在具体的录音工作中,所应用的采访机具有多种型号。因此,不同的采访机也具有差异性的特点,特别是体现在音频存储格式上,比如说对于BK-2001自动广播程控机而言,相比较其他的采访机,其配套的分区控制器功能就更为强大。同时,这种采访机还可以进行话筒的外接,从而实现广播更高的精准性。而且相比较其他的采访机,在收音机和录音机的选用上,也具有更大的开放性,能够灵活的设定收音节目,也可以播放录制完成的节目。而且这种采访机具有较为简单的操作页面,同时在人机对话时,具体的界面也较为生动形象。因此,也有利于操作。通常情况下,采访机主要以全中文格式为主要的页面,同时还能够由操作人员设置工作程序,满足不同的广播要求。而且具体的用户也可以按照要求变化,选择相应的工作程序,同时还能够通过遥控产品,对于采访机进行无线遥控。在市场上较为常见的采访机具有的无线操控功能,能够遥控达到500米的距离。在这种长距离的基础之下,实现无线遥控,这样就能够促进广播新闻的跨地区录制,满足不同的新闻录制要求。

根据采访机所具有的性能指标,其中还涉及到传统电源电压和相应的能耗。一般来说,这种采访机对于工作环境以及温湿度,提出了适中的要求,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在进行采访机的选择与衡量时,都要以这些指标作为重要的参数。因此,必须要对于采访机进行合理的选择,这样才能够为之后的新闻录制,打下良好的基础,提供设备上的支持与保障[3]

2.2 科学选择采访话筒

对于广播录音新闻的采访来说,话筒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所应用的话筒要具有便携的特点,同时还能够确保录音长度与质量。在很多情况下,基于不同的环境,也要选择差异性的采访话筒,进而提升声音的稳定性。对于采访话筒所进行的文件储存而言,其具体的格式要具有可编辑性。同时在后续的工作中,如果遇到必要的情况,还能够实现格式的转化。只有在格式上,满足相关的要求,才可以通过音频软件,实现后期的处理。在通过话筒进行采访时,要对其灵敏程度做出不断地调整,同时还要能够有效地控制收音的音量。在结束录制之后,还要利用音频制作软件,在后期对于所收集的声音,做好降噪处理,再经过剪辑合成,这样就能够将所得到的采访内容,整理为一个音频素材。

另外,在采访人物时,也要考虑到录音环境的差异,相应的采取不同的话筒的使用方法。比如说,如果录音环境为室内,那么在采访的过程中,就要让双方具有较近的距离。这样就能够通过对于人声的采集,进行真实情感的传达,如果采访的环境为室外,那么就要配置防风设备,从而发挥辅助的效果。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外界的杂音,防止出现外界干扰,对于采访工作的开展,做出基本的支持与保障[4]

2.3 音频处理软件的应用

在传统的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所运用的采访机器以MP2、MP3为主要的储存格式。而在进行录音软件编辑时,主要以WAV为常见形式,因此在很多情况之下,对于格式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所以,在内容的压缩率上,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比如说,对于语言类的新闻节目来说,以MP3为常见的格式,在进行文件压缩以后,压缩率为原来的十分之一。

在通过常见音频处理软件进行后期合成时,能够实现多种作用,比如说混响、均衡、多轨编辑等等。同时还能够针对音频,实现粘贴、拷贝、删除、合并。也可以进行特效的添加,比如说淡入、淡出,就算产生了错误操作,也能够通过撤销的功能,实现重新制作。这不仅能够促进效率的提升,也能够符合当前新闻的制作需要。

3 广播录音新闻后期制作中的常见技巧

在广播录音新闻后期制作的过程中,常见技巧包括对音频参数的把握,以及对剪切技巧的选择等。具体如下:

3.1 把握音频参数

对于广播录音新闻的后期制作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必须要强调对于音频参数的把握。通常情况下,较为常见的音频参数包括平衡、信噪比、采样率、音频电平等等。通过这些参数,能够对于录音作品的质量,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在大部分情况之下所进行的参数确认,并不会与音频内容,有着直接的关联。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要进行背景音乐的使用,那么就要确保语音能够在响度上超过音乐一倍,避免人声被背景音乐所遮盖。在进行现场的采访时,如果记者在做旁白演讲,那么记者的声音可能会受到吵杂的环境背景的影响,所以基于这种环境条件,就要通过提高语音电平,降低吵杂的背景声音对于新闻质量所带来的影响,从而保障核心的内容都能够清晰地录制,通过新闻可以对事实做到严谨的叙述。另外,如果存在声道问题,那么也要重视左右声道相位。在一些采访机中,选择传统的单声道作为音频格式,所以这就使得在后续的音频制作时,无法复制两个声道。如果只是简单地进行复制,那么就可能会造成左右声道相位反相的情况,这样的新闻节目在播出以后,就会从音轨显示音量,导致节目的音量较低,或者造成混音现象[5]

3.2 强调对于音频剪切技巧的选择

在音频剪切的过程中,也要把握具体的技巧,可以通过工作站的音频处理软件,进行剪切工作。相比较传统的剪切方式,通过音频处理软件所进行的剪切工作,具有更强的实用性,能够随意进行剪辑,就像稿件编辑一样,只需要通过电脑屏幕,就能够进行音频素材的分解与简化,让其成为图形。这样就能够使得音频编辑具有更为显著的形象化特点,所以在进行音频处理的过程中,也具有更高的便捷性,在直观程度上进行音频编辑的分析,这样就能够在视频素材框,实现素材的拖拽、粘贴、拷贝等技术性的操作,同时还能够按照具体的情况,进行特效效果的融入。这样也能够在音频中,让声音具有更加优质的效果,在这种形式之下,也提高了音频剪切的便捷性。如果在操作的过程中产生问题,也能够通过撤销键进行恢复,之后再次进行制作。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工作效率的提升,同时也能够防止由于操作上的失误,造成无法弥补的错误。因此,在具体的剪切过程中,剪辑人员也要能够明确对于剪辑点的选择,特别是要重视起内容和语气的衔接,不要在换气的时间点进行剪切操作。另外还要确保声音的音量对比,不能够过于突出。在进行音频片段的结合时,如果将高音量和低音量的片段放在一起,那么则会出现一种奇怪之感,同时也不能够将新闻的真实性展现出来。在音频剪切的过程中,也要设置一定的留白与停顿,这样就能够让观众具有思考的时间,不能够一味地追求速度,而造成对于原有素材含义的曲解。也不能够过于冗长啰嗦,必须要有序地开展剪切工作,将录音新闻的价值充分的发挥出来。

3.3 掌握内容补录技术

对于新闻的音频录制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失误,一个较为常见的现象就是内容的缺失。因此,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也要能够掌握正确的补录技术,展开补录工作。首先在录音采访中,要能够随时进行错误的补录。这也属于一种较为高效的补录方式,能够充分的满足实际的采访特点和需要。但是,对于这种补录方法来说,在应用的过程中,还要对于现场的情况,做到充分的考虑,防止由于出现环境的变化,而造成具体的声音、音量、人物、情绪等方面的因素,产生较大的变动,从而导致听众的怀疑心理,出现较为显著的穿帮现象。除了这种方法之外,也可以在完成录制工作之后,进行错误的整理。这样就能够提高补漏的连贯性,同时也能够防止观众对其中的剪辑痕迹进行察觉,让新闻事件本身具有更加强烈的真实性氛围。从整体上,提高录音新闻的制作水平。对于一部分采访来说,具有较高的珍贵性。因此,在采访时,要进行多台录音设备的安排,这样才能够保障所得到的采访素材,不会出现问题。如果在部分原因的影响之下,使得需要重新进行素材的录制,那么也可以选择合适的配音方式,实现补漏处理。在这一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受众只能够听到声音,不能够看到画面,因此会对于声音投入全部的注意力。所以必须要重视广播录音新闻的录制,避免问题的出现,促进录制水平的提高。

3.4 掌握成品合成技巧

不仅在录音新闻的素材剪切时,要加强对于细节的关注,在最终阶段的成品合成这一过程中,也要能够掌握具体的技巧。在制作录音新闻时,对于后期制作流程来说,音频合成属于其中的一个关键的环节。在音频素材经过剪切之后,变成了独立的素材条,不能够组合为一个完整的音频内容。因此,就需要对于这些素材,做到进一步的合成、调整与拼接,这样就能够让其成为完整的作品。因此,在音频合成时,必须要加强对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的重视:首先要有效地控制素材的音量,进一步的确认音量大小,防止在合成的阶段,出现音量忽高忽低的问题。其次,要能够强调对于素材的顺序和位置。在合成工作之前,要提前进行音频的试听,之后将较为重要的内容单独的保存,同时还要做好备份与拷贝,这样就能够保障将素材的实用性发挥出来。对于后期剪辑来说,能够具有更加丰富内容的提供。制作人员要做好成品的合成阶段的工作,这将直接影响新闻作品质量。因此,在具体广播录音新闻制作时,不仅要加强前期录制准备工作,同时还要做好后期的处理与剪辑,坚持具体的技巧原则,确保所制作成的广播录音新闻作品,具有较高的品质[6]

总结:综上所述,在新闻行业持续发展的背景之下,也推动了广播录音新闻的不断完善与革新。因此,在录音新闻的采访与制作中,要能够在明确广播录音新闻特点的基础之上,掌握具体的技巧与方法。在整个新闻制作的过程中,制作工作人员应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更多有效的广播录音新闻制作技巧,对设备操作和相应的制作模式都要有所了解,全面提升整体制作水平,并能在工作中灵活运用,从而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听众带来更好的新闻听觉体验、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新闻报道内容,推进广播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泰曦.融媒体时代下广播记者采编技巧——以福建新闻广播为例[J].传媒论坛,2021,4(21):62-64.

[2]胡楠.如何使用“音响”来评论——浅谈广播新闻评论音响的运用[J].记者观察,2020(14):120.

[3]梅建伟.浅谈广播录音新闻采制技巧[J].西部广播电视,2020(05):194-195.

[4]白凌虹.播出感情  塑造精品——探析广播录音新闻的录制[J].记者观察,2019(23):128.

[5]梁君.论广播新闻录音稿件中记者表述的常见问题[J].传播力研究,2019,3(22):53.

[6]崔颖.浅谈数字采访机录音技巧与后期音频处理[J].电子世界,2016(5):162-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