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

孔子晏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0055

摘要: 美丽乡村建设是建设美丽中国战略部署的重要构成部分,已经成为乡村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为美丽乡村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也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这对乡村经济、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笔者针对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析,并提出了具体建设的策略,希望本次研究有助于美丽乡村的顺利建设。
关键词: 乡村振兴;美丽乡村;建设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925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美丽乡村时,需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既要做好改善乡村自然环境的工作,又要注意营造一个良好的乡村人文环境。只有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才能够更好的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规范乡村建设,为其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规划方案缺乏统筹性和针对性

一些地区在落实建设美丽乡村战略任务时,缺乏统筹规划,导致乡村产业结构以及类型较为单一。还有一些乡村地区缺乏对当地资源的大力整合,未能够结合市场进行产业规划。这部分地区在规划产业结构和设计产品时,通常并未针对当前的市场情况进行基础调研,这就很容易出现同质化的情况。另外,在规划建设美丽乡村时,制定的建设标准不高,很多地区都处于建设美丽乡村的初级阶段,镇政府负责主导有关工作,最后由村级领导进行落实,规划流程缺乏系统性与完整性。我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拥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有着很多宝贵的文化资源,虽然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各地政府意识到加强对这些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利用,但是在具体落实时却流于形式,缺乏对这些资源的深入挖掘。

(二)缺乏对政策的正确理解与全面落实

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缺乏对相关政策的正确理解,自然在落实时很容易发生偏差。一些地区在建设美丽乡村时,创新意识较为薄弱,往往仅仅是将其他一些成功完成美丽乡村建设地区的策略照搬照抄过来,缺乏对政策的积极响应。像一些地区在整治乡村环境时,多数村民甚至还有一些工作人员片面的认为整治环境就是清扫工作。例如: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前,很多农村地区都未铺设水泥路,在道路两侧村民通常会种植些蔬菜、花朵或者果树。但是在实施环境整治后,大部分乡村都完成了水泥路的铺设,虽然从整体上看起来十分的整洁,并且给村民的出行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方,但是与此同时也降低了农村的绿化度。所以说,一些地区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对政策的理解和落实不够正确。

二、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的有效策略

(一)明确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

首先,乡村振兴和美丽乡村建设是新时代农村地区发展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可以为乡村地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有助于乡村经济的稳定、长远发展。但是这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差异,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倾向于对现阶段农村产业的改善,目的是实现村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美丽乡村建设则倾向于对农村自然生态环境的改善,目的是为村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两者并非为相互背离的关系,而相互促进与包容的关系。在建设美丽乡村,规划乡村产业时,应坚持走生态发展的道路,降低产业发展对自然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在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促进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

其次,乡村振兴战略涉及的内容以及提出的要求较多,在规划美丽乡村建设时,应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充分利用好当地原有的特色和优势,对资源配置进行优化和合理开发与利用,对发展模式加以创新。

最后,乡村振兴战略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升级与提质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起其主要原因在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全方位性的特点,不单单包括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同时还包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引进优质人才、产业升级等,通过两者的互补搭配可以更好的促进乡村地区的发展。

(二)改善乡村生态环境

相对于城市地区来说,乡村地区表现出的一个最为明显的特点就是有着耀眼的自然绿色底色。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建设美丽乡村时,需注重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以此为广大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首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需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引起足够的重视,同时重点整治环境污染源,做好环境污染预防工作,加强对村民居住环境以及河流环境的改善,将乡村生态环境始终维持在良好的状态。

其次,在发展农业产业时,积极探索一条可以有效防治大气污染的秸秆处理路径,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情况的出现,保持乡村原本的蓝天、绿地、清水的优美自然生态环境。

最后,在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还需要充分体现乡村建设的绿色性。鼓励广大村民种花、植树,尤其是一些位于沿海、滩涂湿地等的乡村地区,更加需要注重林业的发展,加强植树造林活动的开展,为乡村生态农业的发展以及美丽乡村建设提供良好的绿色生态环境支持。

(三)突显地域特色,合理规划村庄

乡村振兴背景下美丽乡村建设中的“美丽”就是充分利用具有当地特点的资源以及历史习俗等,实现差异化、多元化、个性化乡村的建设,防止出现千村一面的情况。在深入挖掘地域元素突显乡村地域特色的同时,还需要合理的规划村庄。对于河流纵横,具有湿地特色的沿河近海的乡村地区,在规划村庄,建设美丽乡村时,需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当地原有的河流、湿地的自然生态优势,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打造生态优美且表现有河海特色的村庄景观。对于拥有红色文化资源的村庄,在乡村振兴的指引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时,则应深入挖掘和提炼具有当地特色的红色历史文化资源,并将其融入到村庄规划中,突显村庄的文化特色。对于具有农业产业特色以及表现有沿海林场特点的乡村地区,在进行村庄规划时,则应充分利用好当地悠久的农业、林场历史,规划建设具有特色的绿色田园、森林村庄。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与乡村地区不管是经济发展还是建设均表现出明显不均衡的问题。近些年,我国对农村的建设与发展十分的重视,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发展战略。但是从我国各个乡村地区具体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实际情况来看,其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为此,各乡村地区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明确乡村振兴与美丽乡村建设之间的关系,注重加强对乡村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深入的挖掘具有当地特色的资源,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以此突显地域特色,合理的规划村庄,从而更好的实现美丽乡村的建设。

参考文献:

[1] 金立薇.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肥东县河湾村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研究[J].乡村科技,2020(14):22-23.

[2] 张家莉,孔金.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策略研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7(03):36-38.

[3] 孔建华.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研究[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22,39(7):84-88.

[4] 张吉万.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研究[J]. 视界观,2019(17):0094. 

作者简介:孔子晏(1996—),男,汉族,山东省邹城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