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张泽雨

湖南省常德市石门县第六中学,湖南常德,415300

摘要: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至关重要。通过丰富教学资源,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促进他们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案。这种培养策略不仅提升了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也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问题意识;策略
DOI:10.12721/ccn.2024.15710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高中教育中,地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学科,它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地理知识,更要求学生具备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不能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地理教学的效果。因此,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成为高中地理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

(一)学生缺乏主动提问的意识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中,教师往往扮演着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更多地是知识的接受者。这种教学模式强调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学生则主要通过听讲、记忆和练习来掌握知识。然而,这种单向的知识传递方式存在诸多弊端,其中之一便是学生缺乏主动提问的意识。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习惯于被动地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缺乏主动思考和探究的动力。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或困惑,学生也往往选择保持沉默,而不是主动向教师或同学提问。

(二)学生提问质量不高

在地理课堂上,我们常常会观察到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学生虽然勇于发言,积极提问,但他们所提出的问题往往较为浅显,缺乏深度和广度。这并非意味着这些学生缺乏求知欲或思维能力,而是他们在提问的技巧和方法上有所欠缺,尚未掌握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有价值的问题,往往能够触及知识的核心,引发深入的思考和讨论。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的兴趣。然而,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如何提出这样的问题却是一个难题。他们可能只是简单地复述课本上的内容,或者提出一些过于宽泛、难以捉摸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无法引发有效的讨论和思考。

二、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一)提高学生知识水平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知识水平是问题意识形成的关键。只有当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深入的理解,他们才能在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

以“气候类型及其成因”这一知识点为例,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介绍各种气候类型的特征和分布,学生可能只是停留在记忆层面,难以形成深入的思考。然而,当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气候类型的成因,如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大气环流等因素如何影响气候的形成,学生便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更多的问题。他们可能会问:“为什么赤道附近的气候通常是热带雨林气候?”或者“为什么地中海沿岸的气候具有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特点?”这样的问题不仅具有深度,而且能够引发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探索。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教师还可以结合具体的地理现象和案例进行讲解。例如,通过展示不同气候类型下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气候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如阅读地理科普文章、参加地理考察等,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增强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二)提高学生元认知监控水平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的能力,它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学习,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为例,当学生在学习这一知识点时,如果他们的元认知监控水平较高,他们会主动思考GIS技术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它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具体应用。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如:“GIS技术如何帮助我们更准确地预测地震?”或者“GIS在洪水预警中起到了哪些作用?”这些问题不仅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也推动了他们进一步探索和学习的动力。为了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监控水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例如,在学习完GIS在自然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撰写学习心得,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以及未来的学习方向。通过这样的反思,学生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学习状态,发现自身的不足,并调整学习策略,从而提高学习效果。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和讨论,让他们在交流中发现彼此的问题和优势,共同提高元认知监控能力。在小组合作中,学生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疑问,激发彼此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从而推动整个小组的学习进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监控水平是问题意识形成的重要驱动力。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引导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和调节,从而推动他们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应以开放、鼓励的态度面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无论其简单还是复杂,都要给予充分的关注和积极的回应。

例如,在学习“洋流对气候的影响”时,学生可能会提出诸如“为什么暖流经过的地方气候会相对温暖湿润?”或“寒流对沿岸地区的气候有哪些具体影响?”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首先肯定学生的思考,然后耐心解答,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洋流与气候之间的深层联系。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即使这些问题可能看起来“离经叛道”或“不切实际”。例如,有学生可能会问:“如果全球洋流方向发生改变,会对地球气候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样的问题虽然具有挑战性,但正是学生敢于思考、敢于提问的表现。通过正确对待学生的提问,教师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在地理学习中更加主动、积极。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项长期任务。教师需从多角度出发,采用多样化策略,以激发学生问题意识。通过这些方法,不仅能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邢秋菊.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22(12).

[2]梁远芳.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文存阅刊,20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