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特殊教育下聋哑学生体育与心理健康研究

罗群丰

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民族特殊教育学校,547500

摘要: 由于特殊的自身条件,聋哑学生不能像正常学生一样接受普通教育。他们是社会的弱势群体,而关注弱势群体,实现教育公平,是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因此,针对聋哑学生的特点,体育教师组织与设计相应的休闲体育生活方式,可以改善他们的心理、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文章基于聋哑学生的心理特征,在体育教学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 聋哑学生;休闲体育运动;特殊教育
DOI:10.12721/ccn.2022.15713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聋哑学生作为特殊教育中一群特殊的学生群体,其全面发展一直是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话题。而且,最近几年聋哑学生的体育学习也受到了很多的关注,如何让聋哑学生身心都能得到全面发展是当前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结合教学目标与教学现状进行教学

首先,在开展聋哑学生体育教学前,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目标,如体育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等,要确保教学方案的合理性和实施性。在课程设计上,教师也要完全遵循聋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他们的需求。因此,教师要做到因材施教,满足聋哑学生的体育学习需求,并渗透情感教育,围绕体育锻炼的技能、学生参与度与身体素质等方面开展体育教学活动。部分聋哑学校学生个性较为自卑且内向,这导致其在体育活动中参与性不高,也有一些学生对体育运动有畏难情绪。基于这样的特点,教师在课程教学活动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运动中。这就需要教师采用趣味教学法,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

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以游戏来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并且在体育运动中保持愉悦的心情,这样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参与课堂的过程中,战胜自己的自卑与恐惧心理,塑造积极且健康的心态。

二、采用差异教学法,帮助学生突破自卑心理

由于每个聋哑学生的体育运动水平与接受能力都存在差异性,这时,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用差异化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鼓励那些体育运动能力较强的学生,帮助并指导那些体育能力较差的学生。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实现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还能增进他们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实现轻松学习。鉴于聋哑学生身心发展方面与其他学生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一些体育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他们性格会比较内向,这时,教师更要尊重与关心他们。另外,教师还要在聋哑学生中普及一定的体育健康知识,让他们在体育学习中掌握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体育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自卑心理,教师可采用鼓励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应当深入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通过互动交流发现学生的优点,针对学生的优点积极地鼓励和肯定,这种表扬才能够使学生在自信的环境中突破自己的自卑心理,使学生能够认同自己。这要求教师能够进一步完善课程教学评价体系,通过有效的课程评价体系全方位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无穷潜力,才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发展,这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也是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

三、引入现代教育技术,利用体育榜样促进学生成长

在给聋哑学生进行体育教学时,体育教师除了要进行体育动作的示范外,还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引入现代教育手段,扭转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刻板印象。因此,笔者经常会利用多媒体开展体育教学。如笔者会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我国奥运健儿的比赛视频,让学生观看竞技体育,升华自身精神,激发为祖国争光的责任心。笔者还为学生展示了羽毛球、乒乓球和篮球等项目的运动技巧,让学生在更直观的感受中调动感官,同时引导他们积极学习体育运动。另外,在一些学生比较难懂的体育动作示范中,笔者会放慢动作,加深学生对动作的理解与掌握程度。

在体育领域涌现了无数的榜样,例如,“篮球巨人姚明”“亚洲飞人刘翔”,也有“著名盲人跳高运动员李瑞”,这些体育运动名人都具有顽强不屈、奋斗拼搏的体育精神。对于聋哑学生来说,这就是他们成长的最好榜样。因此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借助课程教育向学生渗透这些名人故事,引导学生将这些名人作为自己成长的榜样,这样的教育活动,能够使学生在向名人学习的过程中塑造健康的心理,这也是在聋哑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法。

四、组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合作意识

组织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聋哑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调动他们对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参与热情,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在体育活动中,教师要不断鼓励聋哑学生要敢于克服困难,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与鼓励,让他们对学习与生活树立自信心。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人体质,做到从实际情况出发,培养学生健康、正确的心态,使学生形成终身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针对聋哑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最终的教育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因此教师在对聋哑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通过体育课程的功能,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力量,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够使学生更好地适应今后的社会。具体来说,教师在体育课程教学中,可以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正常合作,也能够使学生感受到集体荣誉感,这样的方法才能够使学生积极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并且更好地完成目标。更重要的是,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通过这种意志力的锻炼,强化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五、结语

综上所述,聋哑学校学生由于受身体原因的影响,导致无法正常与他人交流,因此或多或少存在心理问题,这对其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借助聋哑学校体育教学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聋哑学生作为体育教学对象的特殊群体,在开展聋哑学生的体育教学时,教师必须遵循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选择与他们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相符的体育锻炼活动,制定恰当、科学的教学策略,满足聋哑学生对体育学习的需求,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升他们的身体素质,促使其身心健康发展,实现体育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张林宝.聋哑学生休闲体育生活方式构建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5).

[2]时元秋,楼方芳.对聋哑学生体质健康的运动干预研究[J].军事体育学报,2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