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卧床老年患者多由于患有严重慢性病,造成患者需要长时间静养,或者不具备自理能力,患者大多生存质量低下,肺部感染、压疮、肌肉萎缩等并发症十分常见,对于临床护理要求高[1]。优质护理服务以提供给患者舒心优质服务为目标,不断提高护理干预的质量水平,关注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提高专业优质服务,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2]。为研究优质护理的实施效果,本文于本院2020年3月~2021年3月的患者中,随机选取84例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84例患者为样本,对照组42例,性别:男/女=23/19,年龄(73.35±4.26)岁,平均病程(1.35±0.21)月。观察组42例,性别:男/女=22/20,年龄(72.18±4.39)岁,平均病程(1.27±0.23)月。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具备正常沟通能力以及理解能力。(2)患者年龄≥60岁,无遗传病史。(3)对本研究知情,自愿参与。
排除标准:(1)预计生存期<1年。(2)患者患有恶性疾病或器质性病变。(3)患者智力障碍或者精神异常,不适宜参加研究。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患者常规护理,按医嘱给药,每间隔2h协助患者翻身,对患者四肢进行按摩。指导患者科学饮食,保持作息健康。
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措施如下:(1)由护士长组织建立优质小组,选拔丰富经验的护士构成,总结临床经验,查阅文献资料,邀请主治医师参与,共同制定优质护理内容。给每位患者安排对应的2~3名责任护士,保证每班都具有责任护士,负责日常护理工作,将患者每日检查结果记入下来,有异常及时通知医生。(2)经常和患者聊天,呼喊患者名字,和患者快速建立熟悉的关系,在聊天中评估患者抑郁情绪,针对患者展开个体化心理疏导,详细解答患者的顾虑,告知患者病情发生原因,表达对患者情绪的理解,多鼓励患者,让患者建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3)加强病房管理,可摆放绿植提高病房生气,播放音乐或者电视剧,让患者转移注意力,询问患者兴趣爱好,积极满足患者的合理需要。定时通风,不要完全关闭房门,避免屋内出现闷气感。(4)对于可以下床活动的患者,组织患者参与健身操活动,用群体力量吸引患者活动四肢。对于无法下床患者,进行定时按摩,鼓励患者进行自主活动关节。
1.4 观察指标
使用抑郁自评量表评估抑郁情绪;用纽卡斯尔满意度量表评估满意度;用世卫组织生存质量量表评估生存质量。统计住院期间并发症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处理数据,使用t检验计量资料(x̄±s),使用x2检验计数资料(%),P<0.05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抑郁情绪和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SDS评分显著降低,NSNS评分得到明显提升,均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 1 两组抑郁情绪和满意度对比
2.2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WHOQOL-10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 2 两组生存质量对比
2.3 两组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出现感染1例(2.38%),压疮2例(4.76%),深静脉血栓2例(4.76%),胃肠功能障碍3例(7.14%),抑郁情绪5例(11.90%),合计13例(30.95%);观察组深静脉血栓1例(2.38%),胃肠功能障碍1例(2.38%),抑郁情绪1例(2.38%),合计3例(7.14%)。两组对比差异显著(x2=6.890,P<0.05)。
3 讨论
卧床老年患者随着老龄化问题加剧明显增多,老年人长时间卧床极容易发生感染、压疮等并发症,严重威胁其健康,对于护理的要求高[3]。采取优质护理干预高度重视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要,重视提供全面且优质的服务,改进护理质量的同时,得到患者的认可[4]。经常和患者聊天可以掌握患者精神和情绪状态,避免患者出现孤独感,为患者配合治疗护理创造利好条件。主动营造良好的病房环境,改善患者舒适度。经本文研究,观察组SDS评分显著降低,NSNS评分得到明显提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后WHOQOL-100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可见优质护理的实施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和心理健康,更得到了患者认同。同时对预防并发症也有积极作用,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综上所述,对卧床老年患者给予优质护理可显著改进护理质量,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降低卧床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改善患者机体健康水平,充分满足各护理需要,具有较高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孙文.高龄长期卧床患者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护理[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15):105.
[2]林园园.优质护理对预防老年卧床患者压疮的效果[J].心理月刊,2020,15(02):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