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如何践行小学家校社共育之社会实践活动

陈达畅

阳江市阳东区实验学校,529931

摘要: 教育兴则国兴,教育强则国强,教育既要树人更要立德,立德是教育的根本所在。在小学阶段,立德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其实施需要通过开展德育工作来落实。小学德育的开展不仅需要学校的努力,更需要家庭的参与配合。本文以小学德育为研究主题,从家校社共育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小学德育中家校社共育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针对性的家校社共育策略,希望对小学德育效果的提高有所帮助。
关键词: 小学教育;家校社共育;社会实践活动
DOI:10.12722/ccn.2022.15710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学校是实施德育的主要平台和阵地,学校教育在德育的推进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除了学校之外,家庭对德育效果的影响同样不可忽视。为了进一步推动小学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引入家校社共育的德育模式,同时发挥学校与家庭双向教育阵地的优势,学校和社区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通过社区氛围营造、建立家庭档案、绘制家教地图、招募家教志愿者、组织主题活动,形成了一套以社区为中心的“三全”家教工作推进模式。在实际的小学德育中,部分学校与家长对家校社共育理念缺乏深刻的认知,这就导致家校社共育的实效性难以保障。因此,围绕家校社共育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等相关内容进行研究,对确保小学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大意义。

一、小学德育中家校社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社共育的观念陈旧

当前,在小学德育中存在着家校社共育观念陈旧、落后的问题。一方面,有些家长的德育观念较为淡薄,他们认为德育完全是学校与教师的责任,与家庭、家长无关。这样的理念导致很多家长在家校社共育中经常缺席,阻碍了家校社共育的进程,不利于开展德育。另一方面,学校的家校社共育理念落后。有些学校不重视德育工作,对家校社共育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偶尔沟通、开家长会等浅层次上,这让家校社共育名存实亡。

(二)家校社共育内容不够丰富

脱离家庭教育的纯粹性学校教育是不存在的,而缺失了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也是不现实、不客观且毫无意义的。因此,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融合,推动家校社共育才是德育发展的新趋势。一方面,在家校社共育过程中,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德育根本目标、教学格局之间存在一定的出入,这不利于德育效果的充分延伸。另一方面,德育的内容较为干瘪老旧、枯燥乏味,在呈现形式上也过于单一,这难以激发家庭参与德育的兴趣与积极性,极大阻碍了家校社共育的发展。

二、小学家校社共育之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德育的具体途径

(一) 更新德育观念,增强家校社共育意识

学校立德树人目标的实现首先需要更新家长的德育观念,增强其家校社共育意识。学校以及当地的教育部门应基于区域内小学德育家校社共育的现状、问题等,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理念宣传、实践渗透等。学校自身也应该经常举行家校社共育的精彩活动,鼓励家长陪同孩子参与其中,继而对家长进行耳濡目染地宣传。另外,学校应更新德育理念。除了家长更新德育观念之外,学校也应加紧教育、宣传及培训,以增强全校教职工的家校社共育意识。一方面,学校要在相关教育部门的指导与引领下,对全校教师家校社共育理念、认知,和家校社共育实施的具体情况等进行调查研究,通过此方式来洞察德育中家校社共育理念缺失的根源所在。另一方面,教师应加强宣传与培训,以实现家校社共育理念的普及。对部分家校社共育观念弱的教师,学校应开展重点培训教育。同时,学校还要举行针对全校班主任、任课教师等的宣传活动,真正让家校社共育理念深入人心。

(二)丰富家校社共育内容,确保德育效果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学校教育的实施离不开家庭教育的配合,只有实现家庭与学校的联合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在立德树人的新时期,小学德育的实施要全面落实家校社共育。针对家校社共育内容缺乏、不够丰富的问题,学校应补充家校社教育内容,在原有内容中增添新内容、新形式来确保教育内容的鲜活性。学校应在丰富家校社共育内容方面发挥主要的作用。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德育工作研究组,由专门的德育工作人员根据当前小学德育目标与新时代德育要求来丰富德育内容。特别是,要基于时代特征,增加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能起到德育作用,且有利于学生德育素质培养的德育内容。同时,学校还应经常组织一些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家校社共育活动,以激发家长参与的主动性。另外,上级部门应与一些家庭教育机构进行合作,举办一些家庭教育公益服务活动,如亲子阅读活动、家庭教育公益指导服务活动等,以丰富家校社共育的内容。

(三)强化家校社协同厚植“生活即教育”理念

家教工作要为缺乏家庭教育意识或能力的家长们提供真实的服务,唤醒家长的教育力,厚植儿童成长沃土。家庭教育工作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及社会注重整合区域资源,加强联动与合作,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联动机制,依托区家长学校总校,整合品牌教育,协同多方资源,创新建立区级家庭教育智库,在试点社区、组织机构开展传统文化、读书、体育以及一些劳动教育等方面的活动,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协调推进社区和家长学校联合开展家教指导,实现线上与线下、学校与社区相结合、家校社联动教育的工作模式。

(四)提升家长德育水平,发挥家庭教育优势

在学校里,教师可用风采才华与高尚品性来引领学生,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德育。在家庭里,家长也能以诚挚亲情与温暖的关怀为媒介来打开孩子心扉,进行全空间、全环境内的德育。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占据着决定性的地位,家长德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家庭教育的成效,因此有必要提升家长德育的水平和能力,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中的优势。为了提升家长德育水平,应广泛开展家长培训。学校在德育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并通过开展一系列的家长培训活动来夯实学生成长的起点与基点。首先,学校要通过走访、调查等方式了解家长德育水平较低的原因所在,对那些德育水平严重不足的家长,学校应进行针对性的家校共育培训。其次,学校应与相关教育部门联合组织大型培训活动,以提升家长德育水平和配合能力。最后,在培训中,培训专家可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来破解家庭教育的困境,传授家庭教育的实践经验与方法。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在当前立德树人的时代背景下,加快德育实施成为整个小学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家校社共育是实现小学德育的关键路径,学校、家庭、社会应根据德育实施的具体要求,采用多种策略有针对性的加强学生德育,以充分发挥家校社共育在小学德育实施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 仇娟娟.加强与改进家校社共育提高小学德育实效[J].新课程,2020(25):14-16.

[2] 范姝婷.家校社共育在小学德育中的新思路[J].当代家庭教育,2021(27):56-58.

[3] 陈亚君.家校社共育视角下农村小学德育教育策略探析[J].才智,2020(6):74-75.

[4] 蔡勤.架设互动桥梁,铺家校共育路:探寻家校协同教育的途径[J].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19(12):78-79.

[5]纪荣.浅析小学德育中家校共育的困境与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19(25):52-53.

[6]黎嘉欣. 探究"双减"背景下的家校社协同共育[J]. 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6):41-43.

[7]高淑琴. 推动新时代家校社合作协同共育青少年[J]. 少男少女,2021,5(30):8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