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品牌形象理论浅析气象服务提升途径

高珊

广西气象服务中心,南宁,530022

摘要: 当今世界各国都把做好社会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服务事业变得越来越被“挑剔”,服务功能已开始由面向大众的普适性逐步向精准、个性化转变。公众对服务的精细化、个性化需求不断提高,向公众树立独特的形象,发展服务品牌显得格外重要。为了进一步挖掘气象服务品牌以其蕴含的独特价值,本文运用品牌形象理论分析气象服务品牌塑造的价值,分析融媒体环境下气象服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提升能力的途径。以期提升气象服务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提高用户满意度,推进气象服务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品牌;气象;融媒体
DOI:10.12721/ccn.2021.15705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品牌形象理论

“品牌”一般意义上定义为:一个名称、名词、符号或设计,或者是它们的组合,其目的是识别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劳务,并使之同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劳务区别开来。20世纪60年代中期,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提出了品牌形象论(Brand Image),他认为品牌形象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消费者根据品牌的产品、服务等方面所构建起来的一个形象,而这一形象能够通过各种宣传及营销活动中树立起来。人们可以通过品牌对不同的产品、服务加以区别,一个好的品牌形象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消费者的消费决策。品牌形象塑造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在树立品牌形象的过程中也需要坚持以下原则。

1.1品牌形象要具有普适性。

品牌形象的塑造既要考虑到宏观的国家法制、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因素,还要考虑到微观的企业、广告公司、媒介、竞争对手、政府、消费者、其他社会公众、企业合作者等,打造品牌时应充分考虑到各种关系的涉及者,综合衡量,其中最主要的是企业及合作者、媒介、竞争对手、消费者。

1.2品牌形象要具有差异性。

品牌与品牌之间的相似性越大,则消费者选择品牌的理智考虑就越少。这时,为品牌树立起一个突出的形象就可使企业在市场上获得较大的市场占有率和利润。树立起了自己的品牌形象,就能与竞争品牌相区别,从而容易打动目标顾客的心。树立品牌形象其实就是树立起个性,它能使产品在市场上屹立不倒。如果一个品牌既适合男性又适合女性,既适合高薪阶层又适合低收入者,这样的品牌就什么个性也没有。因为决定品牌市场地位的是品牌总体上的性格,而不是产品之间微不足道的差异。其次,消费者购买某品牌是因为他们认为该品牌的形象能反映自己的地位或者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某种情感。

1.3品牌形象的树立要具有规划性。

品牌形象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而且复杂的过程,因此塑造品牌形象必须具有全局观,统筹布局,形成战略规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品牌逐渐成为了优质产品或服务独特性的一个标志,象征着产品提供者的信誉、美誉度以及对用户承诺,对受众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说品牌不仅是识别产品、服务的辨别器,更是吸引受众的有力竞争武器。

2、气象服务品牌塑造的作用和价值

有关研究表明,品牌对受众而言就代表了产品保证和服务质量,而一些强势品牌更是拥有广大的用户群和很高的用户认同感、忠诚度。品牌形象塑造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2.1有助于树立产品权威性。

一个好的品牌形象会给受众创造一种“信得过”的权威感。受众普遍为保证产品或服务的可靠性而选择自己信赖的品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品牌的知名度越高,销售/需求量也就越大。因此,良好的品牌形象在可以取得社会的公认,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是一种无形的社会资产。

2.2有助于维护用户忠诚度。

用户如果在服务过程中感受到了被重视,会潜移默化地对品牌产生强烈的共鸣,与其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因此在服务质量没有明显差别的前提下, 良好的品牌形象将有助于公众进行快速决策,这也是成功的品牌可以更好地维持较高的用户忠诚度的原因。

2.3有利于提高竞争力,促进长远发展。

塑造品牌形象的过程同时也促进了气象信息服务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进而能够促进气象信息服务能力的提高, 有效区别于同类型服务或产品,同时对新的气象信息服务项目的开展发挥品牌的延伸效应。

因此,将气象服务作为一个品牌,构建起权威、稳定、良好的品牌形象,不仅可以强化气象信息的使用及传播价值,建立稳定的用户群,提升气象服务的影响力和效益,更能够进一步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覆盖面和影响力,提升政府服务机构的良好社会形象。

3、融媒体环境下的气象服务

随着科技的发展, 传播方式也在逐渐进入多元化时期。融媒体被认为是继网络、移动媒体之后的又一新兴媒体运作模式,它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优势互为整合,互为利用,使其功能、手段、价值得以全面提升,是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融、宣传互融 、利益共融”的新型媒体[1]

新兴媒体的出现不仅打破了原有的媒体格局,同时也改变着大众的信息获取习惯。气象服务产品也从最初的报纸、电视逐渐拓展到手机短信、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客户端等。受众也不再只局限于通过传统媒体获取天气资讯,尤其年轻受众,更愿意通过手机、互联网等方式来获取,且获取内容也不仅局限于天气预报,还有更多的与气象相关的各类资讯。

近年,不少省市气象服务部门纷纷试水融媒体创新服务,如重大天气过程融合直播、融媒体气象科普、线上线下融合联动主题活动等,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也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

相比传统媒体,融媒体气象服务打破了传统气象服务的空间限制,在媒体渠道上也变得更加多元。受众不仅可以通过多种媒体接受到气象服务信息,同时能够与发布者进行实时互动,如在极端天气过程中,用户在接收到预警信息的同时还可以通过媒体平台与气象部门进行相关防灾减灾措施的沟通,这将极大地促进气象服务工作的开展。

4、现阶段广西气象专业服务发展存在问题

4.1产品针对性不强,不能满足用户需求

目前气象产品主要是常规的预报信息, 形式单一、品种少、内容雷同。尤其专业气象服务产品普遍存在针对性不强、科技含量不高等问题。那些向气象部门出了相对高价购买了专业气象产品的用户没能享受到产品的明显优势和特殊服务,尤其在交通、能源、旅游、保险等对气象敏感的行业,现阶段所提供的服务产品并未能达到用户的心理预期和实际需求。

4.2产消脱节, 用户需求不明确

传统媒体时代受传播渠道的局限,气象服务平台与用户之间一直缺乏有效的互动交流,且一直未能形成系统的客户反馈机制,使得服务产品达不到用户的要求。

4.3缺乏综合技术人才

广西气象服务部门存在人力资源结构单一、缺乏高尖端研发人员和高水平的拓展营销人员的问题,尤其缺乏兼具营销能力和专业知识的综合性人才,这不仅导致产品研发受限,更使得气象服务市场得不到积极的、有策略的拓展和开发。

4.4现阶段制度、政策不完善不健全,缺乏品牌构建战略意识

气象服务工作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缺位和“趋利性” 现象,没有建立起气象服务的科学评价体系,没有进一步完善需求调查、投入反馈、集约发展等管理机制。以上级考核为导向,重视量的增长,忽视质的提升,各项目发展不平衡,造成气象服务意识、跟踪服务意识、创新服务意识不强, 整体的气象服务效益不高。

5、融媒体环境下提升广西气象专业服务能力的几点建议

5.1加强互动,明确需求

融媒体时代,品牌战略逐渐由大众营销和分众营销演变为了针对特定受众的精准化营销战略。融媒体时代的信息是碎片化的,受众自己拥有对于信息筛选的主动权,因此打动受众的关键就是能否精准击中目标受众内心的潜在需求。精确了解和满足受众需求是融媒体时代品牌战略营销的首要条件。通过借助媒体平台尤其移动媒体平台进行实时互动,可以与目标受众进行充分的信息交流及沟通,有助于把握不同客户的需求特点,向用户提供针对性的服务。进而在用户心目中构建起区别于与其他同类产品/服务的品牌形象,增加用户的忠诚度。

5.2加强媒体合作,扩大品牌知名度

气象信息,尤其是气象灾害,往往是主流媒体关注的焦点话题。与主流媒体开展信息合作,借助其平台的影响力,提升自身品牌的知名度,是气象服务品牌塑造过程中要采取的策略与途径。融媒体环境下除了通过气象部门原有的自媒体渠道外,同时可以借助不同媒介的不同特点进行宣传,建立更大更强的融媒体平台,共同传播,扩大覆盖面,实现多方共赢。对于气象部门来说,能够提升知名度、推广服务品牌,让更多的公众一起来关注气象、了解气象,让气象为更多人的生产生活提供服务,从而起到“防灾减灾、服务大众”的作用。

5.3组建攻关团队解决高尖端问题

现代化气象服务业务发展需要不断加大人才队伍的建设力度,引进专业化混合型高素质人才。建立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专门人才培养计划、分步骤加以实施。针对重点攻关技术和难题,组建相关的创新团队,依托重点项目和重大科研课题、集中进行攻关,解决问题、历练人才。建立完善人才快速成长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服务人员考评、奖惩和晋级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结语

“融媒体”、“全媒体”、“大数据”都是不可抗拒的发展趋势,气象服务未来也将面临更多新技术的挑战,只有牢牢把握发展趋势,与时倶进,不断探索新形势下适应时代的发展思路,,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产品科技含量来适应市场发展所需,方能保证广西气象服务的长足发展。

参考文献

[1] 大卫•奥格威著,沈云骢、汤宗勋译.品牌经营法则[M].内蒙古出版社.1999年

[2] 庄勇.从“融媒体”中寻求生机的思考与探索[J].新媒体研究,2016(19):50-51.

[3] 裴顺强,王晓光,吴婧,等.媒体融合下的中国气象频道品牌化发展思考\\天气+创造新气象服务时代[M].北京:气象出版社,2016:163-171.

[4] 张寅伟,余晓芬,等.“互联网+”大潮下的网络气象服务创新/ /天气+创造新气象服务时代[M]. 北京: 气象出版社,2016:172-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