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浅议

张远琼

泸州市纳溪区丰乐镇初级中学,四川省泸州市,646000

摘要: 新课程背景下,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现阶段而言,部分初中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方式等较为落后,导致课堂教学低效问题较为严重,不利于提升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以新课改为契机,调整、革新数学教学内容和方式,促使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升。
关键词: 新课程;初中数学;有效性
DOI:10.12721/ccn.2021.15704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有效教学是新课程的重要目标,要求教师结合学生需求,合理组织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不断拓展课堂教学深度。但目前很多教师依然占据着课堂主导地位,忽略掉学生的实际需求,导致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教学质量大打折扣。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认真落实新课改精神,重构课堂教学流程,切实发挥学生需求导向作用,改善课堂教学效果。

1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现状

1.1 低效教学

一些数学教师制定的教学计划不够科学,选用的教学策略针对性不足,导致课程重难点得不到突破,难以帮助学生顺利掌握相应的知识技能,无法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如部分教师沿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学生的主动性遭到抑制,不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1.2 无效学习

受家庭环境、教学方式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一些学生的学习习惯尚未良好构建,主动学习意识较差,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不能够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严重影响到学习效果[1]

1.3 失效内容

部分教师完全依据教材内容开展教学工作,并没有生活化、形象化处理部分抽象的知识点,不能够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生活,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充分激发,理解难度也会显著提升。同时,数学知识的逻辑性较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紧密衔接前后知识,导致部分学生的学习效果受到影响。

2 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2.1 创设有效情境

如果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将难以保证。而情境教学能够显著激发学生兴趣,有助于有效课堂的构建。因此,教师可深入调研班级学生的喜好情况,将类型多样、内涵丰富的教学情境创设出来,引导学生深入参与到教学活动当中,主动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学生能够对数学知识充分理解和掌握,又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例如,学习“有理数的乘方”知识时,教师在导入环节内可创设趣味性的故事情境。“从前有个宰相,发明了国际象棋,深受国王的喜爱。国王问他想要什么样的奖励,他说棋盘共有64个格子,自第一个格子开始,之后每一个格子的白米数皆为前者的2倍即可,我就要这棋盘上的白米。国王很高兴,心想着他怎么会提出这么低的要求。但很快国王傻眼了,因为全国的粮食都难以满足宰相的要求。这是为什么呢?”这个故事趣味性十足,可将学生的好奇心充分激发出来,有助于后续新知教学工作的深入推进。此外,教师也可依托多媒体技术,将生动趣味的辅助情境创设出来,帮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知问题。例如,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较为复杂,仅仅依靠抽象的语言描述,部分学生难以在脑海中顺利建构相应的图形,导致学习目标无法实现。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向学生们播放反映海上日出为主题的动画视频,这样学生能够对直线、圆的位置变化情况直观了解,进而将章节知识点归纳出来。面对抽象的几何知识,多媒体情境能够产生化繁为简的功效,帮助学生对几何知识、本质等直观掌握,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2]

2.2 提出有效问题

通过课堂问题的合理设计与提出,能够帮助学生明确探究方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也可依据学生给出的答案了解其学习情况,进而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增强教学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教师要对课堂教学内容深入分析和梳理,于适当时机将类型多样的问题提出来,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这样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锻炼,课堂鲜活性也得到增强。例如,学习“二次函数”知识时,为拓展学生的学习深度,帮助学生掌握二次函数知识的应用技巧,教师完成新知讲解工作后,可将针对性的探究型问题提出来。“如果圆形、矩形由相同长度的线段围成,请问面积最大的图形是什么?”此问题看似难度较小,但解答起来并不容易,学生需利用二次函数进行解答。学生在解答这一问题时,不仅能够巩固知识学习效果,又可以掌握实际问题处理中二次函数的应用方法。再如,学习“线段、射线、直线”知识时,学生们初步掌握基础概念后,教师可进行一定的拓展,适当增加问题的难度。“如果两个车站之间共有三个站点,假设车辆皆由某一个车站发出,共需设计多少种车票?”这一问题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蕴含着本课所讲到的知识,能够有效发散学生思维,巩固课堂教学成效。

2.3 开展有效评价

通过教学评价工作的科学实施,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持续提升教学有效性。目前一些教师所构建的评价体系并不完善,导致教学评价的导向作用得不到发挥。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教学评价的有效性,设置多元评价目标,引入多样化评价方法,增强教学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3]。例如,初中教师可依据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从基础知识、运算能力、数据分析等多个角度评价学生,保证评价的全面性。同时,要将日常观察、调查问卷等形式综合利用起来,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记录。为体现评价的客观性,在开展教师评价的基础上,也可引入学生评价、自我评价等形式。通过本种教学评价机制的构建,学生能够对自身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问题全面了解,进而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升数学学习有效性。

3 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低效问题不仅影响到数学课程目标的顺利实现,也会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造成阻碍作用。因此,数学教师要深入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入分析影响教学有效性的不良因素,大力转变和调整教学形式,完善配套的评价机制,进而顺利打造数学高效课堂。

参考文献:

[1]戴娟.让学引思——新课程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J].数学教学通讯, 2020(02):72-72.

[2]吕明杰.新课改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研究[J].新课程(中学版), 2019(07):201-201.

[3]马依拉·佰合提亚尔.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探讨[J].山海经:教育前沿,2019(7):254-254.

邮寄地址: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百子图富临花园1106号。电话:18982782200签收人:张远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