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刘淑

苍溪县人民医院,四川广元,628400

摘要: 目的: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抽取368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双数法分组,对照组184例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观察组184例联合实施护理标识,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3.26%,小于对照组9.24%(P<0.05)。结论: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应用护理标识,可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
关键词: 手术室;护理标识;护理风险管理;风险事件
DOI:10.12721/ccn.2021.15708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手术室是医院比较特殊的一个科室,承担着手术抢救的功效。该科室具有护理工作任务重,护理难度高以及护理时间长等特点,护士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1]。再者,因为手术患者的特殊性及手术操作的侵入性特点,导致手术室存在较大的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是由间接原因或直接原因导致的,可在各个护理环节中发生。护理风险管理可有效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但想要提升护理管理效果,还需联合应用护理标识,做好身份、环境、治疗等方面的标识工作,不断提醒护理人员,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提升手术有效性与安全性[2]。本研究旨在探讨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抽取368例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基于单双数法分组,每组有184例患者。对照组中,男性103例、女性81例,年龄20-74岁(47.38±14.32)岁。观察组中,男100例、女84例,年龄21-74岁(47.65±14.46)岁。上述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

1.2方法

对照组184例,按照手术室护理程序实施相应护理干预,实施常规护理风险管理,。

观察组184例,联合实施护理标识,由手术室护士长组织科室骨干护士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基于手术室既往护理风险发生情况,明确不同护理风险的发生原因,制定相应的护理标识,明确各个标识的实际作用与类型,基于不同护理标识的实际用途,将护理标识分成三类,分别是身份标识、环境标识以及警告标识。并将标识放在固定位置。

第一,患者身份标识,标识包含腕带、手术患者身份识别卡等。制作腕带时需表明患者的身份信息、手术类型以及手术部位,还需基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进行手术分级,通过不同颜色帮助医护人员区分患者的手术危险性。第二,环境标识。因手术室对无菌有很高要求,所以需要手术室划分无菌区与非无菌区、清洁区,并在明显位置粘贴明显标识。为了保证标识能够在第一时间吸引医护人员注意力,还需基于医院实际色调,尽可能让标识鲜艳醒目。因为手术室中包含各种仪器设备,还需结合仪器设备功能及用途提供相应标识,方便医护人员及时鉴别仪器设备的应用功能,准确应用仪器设备。第三,警告标识。考虑到患者病情存在差异、手术治疗时间也存在差异,为了预防患者发生压力性损伤影响疾病治疗效果,还需基于患者年龄、病情、手术时间等情况做好压力性损伤警示标识,督促医护人员在不影响手术治疗的同时,积极为患者变更体位,按摩患者的受压部位,降低患者的压力性损伤发生率。再者,因患者手术期间可能需要使用各种药物,还需在不同用药部位做好不同标识,提醒医护人员患者已经使用的药物情况,明确药物用途与剂量,方便医护人员进行用药监测。基于患者的手术类型,护士需在患者病历上制作相应的标识,尤其是病情特殊的患者,如合并艾滋病、乙型肝炎等病史患者,需在病历上标注重点警告标识。若患者有既往重大手术病史以及药物过敏史,也应做出相应标识,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性。

1.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的风险事件发生率,包含压力性损伤、意外损伤以及感染。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应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2.结果

2.1风险事件评估

观察组风险事件发生率3.26%小于对照组9.24%(P<0.05)。详见下表。

表1 风险事件评估(n/%)1.png

3.讨论

护理风险主要特点是风险的复杂性、高水平性、不确定性,由于不安全因素,临床护理工作中极易发生护理风险,而一旦发生护理风险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及预后[3]。同时若临床护理工作发生护理风险,也会对医护人员造成严重心理创伤,扰乱医院正常的管理工作[4]。因此,在手术室的护理管理中,制作简单明了的护理标识,制定针对有效的预防措施,预见可能发生的护理风险,积极评估护理风险因素,可最大程度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

手术室具有环境要求高、手术器械设备种类多、人员流动性大、患者病情复杂、工作量大等特点,因此手术室是护理风险事件的高发场所,如:切口感染、器械设备不良事件、术中用药错误、手术部位错误等。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运用护理标识管理,其实就是手术室护士长在科室管理期间,结合科室实际情况以及患者安全管理要求等制作的一种具有警告含义的标识,主要通过图表、文字标识进行表达[5]。应用护理标识,定点定位放置物品、规范操作,运用颜色分辨区域、位置,使医护人员时刻保持头脑清醒,规范落实护理核心制度和操作流程,提升护理效率,保证手术顺利开展,保障手术患者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提升医生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和谐医护关系,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袁松林,何翠萍,陈楠,等.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控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0,17(24):106-108.

[2]黄米娜. 风险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 18) : 92-94.

[3]庞小锋,许火连.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确保手术室护理安全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山西医药杂志,2019,48( 3) : 386-388.

[4] 周春梅. 护理标识在手术室护理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8,18(5):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