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课程教学实验研究

万佳君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江西南昌市,330038

摘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互联网的普及程度越来越高,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互联网不仅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对大学课程教学也有较大的影响,多媒体教学和“微课”教学在大学课程教学中应用较大。近些年来,随着在线课程的大规模推广,创新性课堂和翻转课堂更加符合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关键词: 互联网+;大学课程;教学模式
DOI:10.12721/ccn.2021.15706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引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高校课程教学必须不断创新,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适应信息时代的高素质人才。尤其是在“互联网+”背景下的大学课程教学,其教学模式较传统教学模式有很大的差异,这就对当前的大学课程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将互联网与课堂教学科学结合,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课程教学的问题和意义出发,进而探索了其教学模式的改革策略。

2.“互联网+”背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冲击

借助“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势头,将互联网与高校课程教学有效结合,对大学课程教学的意义重大。“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高校教学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也可以使高校的课堂教学气氛活跃,有效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为高校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契机。

首先,“互联网+”背景对教学理念的影响。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人们在网络中的交流时间逐渐超过了传统的面对面交流时间,网络信息更新速度虽快,但准确性不高,容易出现假新闻;同样的,学生在学习平台上获取的知识有可能是错误的知识,在错误信息的影响下,学生在课堂上可能会对教师的讲解产生质疑[1]。因此,“互联网+”背景容易使学生形成固定的网络教学理念,即使有时在网络上得到错误的消息。

其次,“互联网+”背景对课堂知识讲解的影响。除了极少数高校,在中国,大多数高校是允许学生带手机进入校园,智能手机对学生有着非常强的诱惑力,在这种情况冲击下,课堂上学生难以集中注意力来听讲,很多学生都在课堂上刷手机,尤其是在大班课上。如今信息技术的普及程度较高,学生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较多,少数学生可能更喜欢网络学习,在网络学习上注入更多的精力可能会影响学生在传统教学课堂的学习。

最后就是“互联网+”背景对教学形式的影响。传统教学模式是经过千千万万教师实践积累的经验得到的,并在其演变过程中不断创新,传统教学模式大多枯燥,且理论性较强。而网络学习直接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网络学习的受众较广,教学时间自由,课堂便捷,可以丰富高校教师的教学模式。

3.“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3.1教学机制没有健全

健全的体制是保证教学效果的前提之一,在当前互联网环境的浪潮中,将互联网与教学进行有效结合是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但当前互联网教学机制没有健全,网络教学出现混乱,与此同时,网络教学对传统课堂教学的冲击较大,不但影响了网络教学也影响了传统课堂教学。教学机制没有健全也表现在网络教学和传统教学没有合理兼容,不利于传统教学的顺利开展。

3.2对网络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

受中国教学体制的影响,很多教师评选职称的时候,在教学中太注重于形式,忽略了课堂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一味地跟随潮流,大多采取新式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不大甚至产生负面影响[2]。高校教学改革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而不是跟风,

4.“互联网+”背景下大学课程教学的策略分析

4.1课程设置和课堂规模的改革

在“互联网+”的背景下,高校的教育背景以及人才培养方向也都发生了变化,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学生的专业知识依然为人才培养的主导方向,但是在此基础之上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人才教育的重视。在课程的设置上,要保留传统的必要课程,同时将移动互联应用慢慢融入到教学环节中,也可以针对移动应用来设置一些微小的课程,可以从学科的特殊性以及新形势的发展出发来进行设置,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高效学习[3]。移动互联给师生提供了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可以主动学习,并通过移动互联网来分享艺术、教学相长,即时分享学习成果,能够对传统教学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进行有效弥补。在课堂模式上,教师可以将慕课、微课等融入到课堂中,通过互联网平台来让知识的传播无界。在信息时代,虽然线上教育得以实现,但是主要教学形式还是以线下教学为主,而传统的大班课程教学师生互动难以实现,此时就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来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互联网来提升师生之间的互动,建设更有趣和更有价值的课堂。

4.2采用灵活的课堂形式

传统课堂需要在固定的时间点和固定的地点开展教学,而“互联网+”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慕课、网易公开课等形式的在线视频来开展网络教育,让学生的学习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这虽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课堂形式,但是给传统的课堂形式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启发[4]。在特定的一门课程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版块、不同的目的来开设相关的网络课程,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职业需求、兴趣爱好以及学习水平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在网络上学习,并通过网络提交作业,让学生可以获取对自己更有用的知识,促使整个大学课程教学都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也可以将自己的大学课程学习时间安排的更加合理,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对于教师来说,教师也可以结合网络数据来跟踪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具体的学生制定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4.3以数据为支持

“互联网+”的大学课程教学以数据为支持,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相关的互联网数据来开展教学,通过互联网的相关数据来实现对学生教学的私人订制。在以往的大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互动非常少,并且教师难以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而在互联网平台和互联网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相关的数据反馈,教师可以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状况,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通过学生的在线学习、在线练习相关的数据来对学生进行更加理性和客观的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业状况,对学生有更准确地认知,从而针对具体的学生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实现教学的私人订制。

5.结语

“互联网+”教育是大学课程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高校应该充分认识到互联网+的重要性,并结合互联网+的优势来积极制定教学策略,根据互联网+的特点来重新设置课程,改革课堂规模,同时还可以使课堂形式变得更加灵活,以数据为支持来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教学,提高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阎瑞华, 息明东, 陈红梅. “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课堂教学问题及策略研究[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6,39(10):85-86.

[2]王志和. 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高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 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8, 149(4):19-20.

[3]李德贵. 浅析“互联网+教育”背景下高校的课程教学[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8,52(3):7-9.

[4]李军峰, 牛建高.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理论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J]. 教育界:高等教育研究, 2016,47(11):43-44.

收件人:万佳君;17736495536;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沙井街道学府大道589号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红角洲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