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护理带教中应用循证护理带教对护生评

苏玉桃 张自肖 岑瑞珊

佛山市第五人民医院,广东佛山,528000

摘要: 目的:分析护理带教中循证护理带教的实施,对护生评判性思维的作用。方法:选择我院2018级高职护理实习生54名,以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参照组2组,每组均为27名。实验组实施循证护理带教,参照组实施传统护理带教,比较两组的护理带教效果。结果:实验组的认知技能水平,显著高于参照组的认知技能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性存在(P<0.05)。实验组和参照组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TDI-CV评分进行对比,差异性突出(P<0.05)。护理前、后实验组CTDI-CV评分对比处理,差异性显著(P<0.05)。结论:循证护理带教的实施有助于培养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并且提升其认知技能水平。
关键词: 护理带教;循证护理;护生;评判性思维;影响
DOI:10.12721/ccn.2021.15705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循证护理EBN,指的是循证医学发展形成的新的临床护理模式,在新的思维方式指导下,便于为临床研究、实践提供科学方法论证。临床护理带教能够促使护理实习生获得从事护理工作所需专业、个人技能,以及态度、行为等的过程,护理实习生能获得角色转变[1]。循证护理在护理带教中应用,有助于培养护生逻辑思维方面的能力,在各种临床环境下于第一时间作以评估、决策、评价等处理,以此客观评判护生的评判思维能力。本次研究将我院2018级高职护理实习生54名高职护理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护理带教中采用循证护理带教、传统护理带教的效果。

1.资料情况和方法

1.1资料情况

选取我院2018级高职护理实习生54名,按照随机平行方法分组,均分为了实验组、参照组。实验组男、女分别为2名、25名;年龄区间18~20岁,中位(19.4±0.5)岁。文化程度中专者、大专者各24名、3名。参照组男、女分别为1名、26名;年龄区间17~20岁,中位(18.5±0.6)岁。文化程度中专者、大专者各25名、2名。实验组和参照组护理实习生的上述资料情况比较,没有发现较大的差异(P>0.05)。

1.2方法

1.2.1参照组通过传统护理带教的方式带教,实行基础理论学习后由教师演示临床相关操作技能,再通过讲座的形式讲解护理方面知识、护理经验[2]

1.2.2实验组通过循证护理模式带教,临床提出理论、实践问题,通过带教老师对护理实习生实证文献查阅进行指导,教师结合查阅相关资料给予护理实习生实验性研究方面指导,以此找到最理想的处理问题方案。在此之后,获取循证信息方面的支持,联系临床实际状况编制护理方案、认真执行护理方案。除此之外,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护理带教对培养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加以判定,在发放前组织培训学习,告知护理实习生调查的意义,获取其知情同意后采取匿名形式填写后及时收回。

1.3临床指标观察

1.3.1观察两组和护理带教前、后实验组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TDI-CV评分、认知技能水平。

1.3.2选用评判性思维能力量表CTDI-CV,发放问卷总计54份、填写后全部收回,涉及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能力,以及系统化能力、评判性思维自信、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等多个方面,总分为420、评分≥280分为存在正性评判性思维能力,各维度系数效度范围为0.55~0.77。

1.3.3认知技能水平涉及分析、评价、逻辑推理,以及表达、归纳演绎和自我调控等方面能力。

1.4统计学的分析、处理

本文数据信息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组间认知技能水平实行比较,使用率%代表、X²检验处理;计量资料、组间CTDI-CV评分作以对比处理,利用均数差x̄±s表示、t进行检验。统计学的处理结果显示为P<0.05,能够判定可评判存在统计学的差异;统计学处理呈现为“P>0.05”,则不能判定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2.结果

2.1实验组和参照组护理实习生认知技能水平的对比研究

两组各项认知技能水平进行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性(P<0.05),见表1。

表1实验组和参照组护理实习生认知技能水平的对比研究[n=27(%)]81.png

2.2实验组和参照组护理实习生CTDI-CV评分的对比研究

实验组、参照组护理实习生的CTDI-CV评分进行比较,统计学的意义均存在(P<0.05),见表2。

护理前、后,实验组CTDI-CV评分加以对比处理,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实验组和参照组护理实习生CTDI-CV评分的对比研究[n=27(x̄±s),分] 82.png

表3护理前、后实验组CTDI-CV评分的对比研究[n=27(x̄±s),分] 83.png

3.讨论

传统护理带教教师为主体进行讲解,以此使得护理实习生获取护理相关知识,护理实习生思维不能被有效调动,而这也是导致临床护理突发事件、差错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3]。循证护理对护理实践提出明确要求,同时明确了护理教育思维、理念、模式等,护理带教的过程重视护理实习生边学习、边研究,将课堂模式贯穿到临床实践中,如此一来利于减少课堂教学、临床实践操作的时间,重点培养护理实习生自主操作、思维方面的能力,使得护理实习生将理论知识、实践联系起来。现代护理理念的转变,促使循证医学获得较好的发展,作为新型护理模式可直接反映出护理的思维,要求护理实习生加强实践,积极参与到思维活动中。值得一提的是,采用循证护理带教模式,能以循证护理为主,经护理实习生实习提出研究性相关问题,对护理实习生查阅资料、寻找循证证据进行指导,这个过程要求教师结合收集的资料证据,对护理实习生临床实践加以针对性指导,循序渐进培养护理实习生的评判性思维,使得护理实习生结合患者具体情况,选用适合的方法实行护理干预,从而有效提升护理工作的效率,使得患者获得最优质的护理服务[4]。通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1)实验组的分析能力92.59%、评价能力85.19%、逻辑推理能力81.48%、表达能力74.07%、归纳演绎能力85.19%、自我调控能力81.48%,和参照组的分析能力66.67%、评价能力59.26%、逻辑推理能力51.85%、表达能力48.15%、归纳演绎能力59.26%、自我调控能力55.56%进行比较,统计学的意义均存在(P<0.05)。由此可以看出,实行循证护理带教有助于提高护理实习生的认知技能水平。(2)实验组和参照组的寻找真相评分、开放思想评分、分析能力评分、系统化能力评分、评判性思维自信评分、求知欲评分、认知成熟度评分、总分进行比较,均具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护理前、后,实验组上述CTDI-CV评分实行对比处理,统计学的差异均存在(P<0.05)。可以看出,护理带教中采取循证护理带教的效果更加理想,明显优于护理前、参照组,能够很好的培养护理实习生评判性思维,确保护理工作的质量。

总之,评判性思维为护理人员需具备的能力,在护理带教中使用循证护理带教模式,利于提高护理实习生认知技能水平、评判性思维能力,为患者提供最好的护理服务、尽可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故此值得在护理带教中入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周贵萍,吴雪玉,韩妙珍.循证护理带教法对儿科实习护士带教中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观察[J].黑龙江医学,2019,043(007):837-838.

[2]张贵兰.临床护理带教中循证护理带教对护生评判性思维的临床效果[J].健康大视野,2019,000(002):118.

[3]邓小会,童俊,董小铭.护理带教中应用循证护理带教对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培养效果[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S1):83-85.

[4]陈吉珊.在临床带教中运用循证理念对本科护生评判性思维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0,018(005):170-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