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气象灾情多媒体档案的收集与审核整理

何军

辽宁省鞍山市气象局,辽宁鞍山,114004

摘要: 因全球气候变暖现象不断加剧,各种气象灾情出现频率和危害强度均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对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和工作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尤其是近几年来,因气象灾害侵袭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案例越来越多,气象灾害防御已经放在了重要位置,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因此,本文在简要概况灾害档案与气象灾情档案概念的同时,重点分析了气象灾情多媒体档案的收集与整理审核,以逐步形成科学完善的气象灾情多媒体档案资料库,将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降到最低。
关键词: 气象灾情;多媒体;档案收集;审核整理
DOI:10.12721/ccn.2021.157112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在抵御气象灾害方面的能力却显得极其脆弱。气象灾害的出现严重威胁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命财产安全。加强气象灾情多媒体档案收集和整理工作对气象部门的意义重大。通过收集、整理、提炼大量的气象灾情档案信息,可以获取到较高价值的气象灾情,进而找出受灾地点、时间等的规律性特征,为提前开展防灾减灾工作而准备,最大限度的降低灾害性天气造成的损失。另外,通过对气象灾情发生规律进行总结,可以有针对性的开展气象服务工作,第一时间为社会大众提供及时、可靠、真实的气象灾情信息。

1、灾害档案与气象灾情档案的概念

当前,针对灾害档案的概念,档案学界对其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但是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重视起气象灾情档案,并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王宇等在《当前灾害档案工作的问题与对策》中指出了在灾害发生和预防、应对机处理灾害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类型的载体和历史记录的方式称之为灾害档案;辛维铎则在《论加强我国灾难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一文中指出了在灾害发生、预防时专门记载和描述的档案称之为灾难档案,也就是在防治灾害的过程中作为原始记录进行保存便于日后查找的文字和声像材料。通过综合各个学者的认知和笔者自身的认识,灾害档案就是指因自然或人为因素引发的灾害,其在发生的过程中利用不同的载体形式进行的历史记录,包含了灾害本身产生的信息记录及社会实践群体预防、处理及善后中的档案资料。

气象灾情档案属于灾害档案概念范畴,将其与气象科技档案、气象工作档案等进行结合起来则就构成了气象档案。可以将气象灾情档案归纳为在灾害性等恶劣天气出现时,其出现的时间、地点、受灾状况以及相关防灾减灾、媒体报道等不同载体的历史记录。

2、气象灾情多媒体资料收集

2.1档案人员第一时间收集气象灾情信息

在对气象灾情多媒体资料进行收集的过程中,为了确保资料信息的完整性水平,气象档案工作者自身应具备高度的职业敏锐性,对有关部门的工作进行实时关注,在发生气象灾情后,应及时作出反应,通过主动介入的方式,督促各个部门做好相关的拍摄等工作,并全程跟踪指导气象灾情档案的收集工作,将气象灾害发生、发展、影响等全过程真实记录下来,只有将这些第一手气象灾情多媒体档案资料信息进行收集、积累和保管,才能将气象灾情多媒体档案记录历史、将历史真实面貌的功能充分反映出来。与此同时,气象档案工作人员还要监督拍摄人员第一时间将事件发生发展的详细背景信息描述出来,在事件结束后及时将相关的气象灾情多媒体资料进行归档。

2.2全体人员共同参与

在发生气象灾情后,各个台站的工作人员及气象助力人员可以选择多种方式开展拍摄工作,并借助于多媒体资料管理系统,将自己拍摄的气象灾情资料信息及时上传。

2.3组织专业人员开展拍摄工作

若是单位内部的人员和相关设备不足,在气象灾情出现时,可以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让专业人员参与进来,保证气象灾情多媒体档案收集工作的顺利开展。针对每个人员需提前进行分工,合理规划拍摄内容,始终确保拍摄质量的高效性水平。在气象灾情拍摄活动结束之后,需第一时间收集整理气象灾情档案资料,将那些重要的且有利用价值的气象灾情资料进行归档保管,为了避免日后出现权益方面的纠纷,应将拍摄成果与拍摄人员之间的权责关系理清。

2.4面向社会收集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快速发展,拍摄手段也开始呈现出多元化特征,若是单纯依靠单位的力量对气象灾情档案进行收集,就显得势单力薄。因此,为了弥补气象灾情多媒体档案资料收集方面的不足,应积极寻求社会的力量对气象灾情进行收集,以对馆藏资源进行充实。

3、气象灾情多媒体资料的审核整理

在审核整理气象灾情多媒体资料的过程中,需保证同种类型灾情之间的有机联系,方便日后的正常保存和利用,根据载体形式的不同,可以将辽宁省鞍山市气象局多媒体资料管理系统的划分为照片、录像带、光盘等;根据多媒体资料管理系统中汇集到气象灾情资料内容,对其进行类别划分后可确保资料间的有机联系,在归纳审核后,将那些高质量的气象灾情多媒体资料信息筛选出来,最后则直接归档。在对气象灾情多媒体资料进行归档的过程中,这里可以参照《数码照片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内档发[2011]27号文件及《多媒体资料管理实施办法》,将两者进行结合后对气象灾情资料的说明项目进行详细规范,如资料题名、拍摄时间、地点、摄影者、必要的文字说明等,之后则是根据载体的形式和归档资料类别对相关的档案号进行编制。对于拍摄的气象灾情录像资料信息,在编辑处理后,将那些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气象灾情信息剪辑出来,整理后就形成了气象灾情资料,与数码照片档案类似,这种类型的资料信息需包含摄影地点、时间、内容、摄制人等方面的信息,这种类型的气象灾情资料信息有较高的保存价值,可以选择光盘保存,进而达到延长多媒体资料寿命的目的。根据光盘档案的保存要求,气象局中的气象灾情档案光盘应包含3套,分别是封存保管、提供利用、异地保存,针对这些气象灾情多媒体光盘资料,应根据声像档案的著录规范,在保存到档案管理系统后需做好著录、挂接、开放工作。

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现代化气象事业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进步,给气象档案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一名优秀的气象档案人员来说,不能将眼光局限于传统的气象档案管理模式中,应具备主动服务意识,结合多媒体档案直观、鲜活、方便等的特征,对气象灾情多媒体档案加大开发力度,同时还要加强多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借助于电视片、专题展览等不同的方式开展气象灾情多媒体档案宣传,还可以通过气象部门的综合信息平台来发布相关的录像、照片等信息,以实现多部门间的资源共享,为政府部门、地方建设和增强社会大众气象防灾减灾意识等提供参考依据,将气象灾情档案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 王宇,刘彩娟.当前灾害档案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兰台世界,2013(8):72-73.

[2] 辛维铎.论加强我国灾难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及措施[J].山东档案,2012(05):345-346.

[3] 崔娜.气象灾情档案在城市天气灾害防御中的作用——以深圳市为例[J].中国档案,2013(4):56-57.

[4] 高凤娇.面对全球灾难频发,构建气象档案灾难备份中心的设想[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重大天气气候事件与应急气象服务分会场论文集[C];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