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提高纺织品对外贸易水平的思考

闻安发

浙江富米丽家访股份有限公司,浙江绍兴,312000

摘要: 纺织业是我国传统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纺织品的对外贸易展开分析,介绍了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探讨了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现状,并提出具体的优化对策,希望能够为相关研究人员起到一些参考作用。
关键词: 纺织品对外贸易;重要地位;现状分析;优化对策
DOI:10.12721/ccn.2023.15832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纺织业是十分重要的支柱性产业,同时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生产与出口国,通过保证相关纺织品对外贸易量的不断增长,可以有效维持我国外汇储备与国际收支平衡,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使社会就业问题得到解决,保障我国纺织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纺织品贸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纺织业作为我国的支柱性产业,可以使人们的穿衣问题得到解决,并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支持,因此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从其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角度来看,不仅可以上缴国家税收,而且还能够实现出口创汇,因此在国民经济建设过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我国制造业当中的一项关键组成部分。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出口创汇中,纺织业都是首要产业,可以通过出口创汇有效积累资金,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自身人口相对较多,而纺织业和服装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因此可以为我国提供十分广阔的就业空间。现阶段,在我国纺织业和服装业当中就职人员达到800万以上。随着近些年来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纺织业的发展水平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可以对我国更多的劳动力进行吸收。与此同时,纺织产业属于高关联产业,可以有效拉动我国经济发展。在我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纺织业是其中的先导产业,极大地加快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1]

二、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现状

在我国成功加入WTO后,纺织品的出口量也在持续增长,后受到世界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影响,使我国纺织品的出口额发生波动,对比总出口额增速,纺织业的出口额增幅相对较低。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国纺织业的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国内外相关因素所带来的影响,进而阻碍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

(一)国际环境变化阻碍我国对外贸易发展

现如今,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有所加强,这也导致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竞争优势有所丧失。具体来说,国际市场上对产品所提出的环境法规以及技术标准,对服装和纺织品对外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对此,一些国家为了满足产品的环境要求,出台了不同标准和行时的政策,进而形成了绿色贸易壁垒,这也对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产生严重影响。结合当前情况来看,我国部分纺织品企业自身的环保意识还相对较低,这也导致其产品未能满足国际纺织品在绿色环保方面的要求,进而导致产品出口受到阻碍[2]

(二)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能力相对较弱

针对我国纺织品行业所生产的相关产品,其对比国际先进水平,在档次、种类、质量等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我国部分纺织品企业还缺乏技术创新能力,这也导致其核心竞争力有所下降。首先,该部分企业在研究新功能和高质量产品时相对缓慢,缺少发明性的产品,通常为模仿,因此无法满足国内外的市场需求。其次,中低档产品的生产能力过剩,这也导致企业之间容易出现过度竞争现象。例如,对于化纤企业而言,目前国际上所流行的改性纤维、复合纤维以及高仿真纤维等产品,国内的生产运营技术仍相对缺乏,因此无法对此类产品进行有效生产和运营[3]

(三)缺乏适合自身的市场营销网络

目前,随着市场竞争变得越发激烈,纺织服装贸易的高增加值领域仍被发达国家所控制。对此,我国需要合理采取策略,有效转移到海外市场,并采取委托加工、销售以及特许生产等途径,从而使我国纺织服装业得到调整,使纺织服装销售网络得到有效控制。但当前我国还缺乏适合自身的市场营销网络,出口产品中初级和中间产品仅达到三分之一,而且最终产品出口大约有一半为加工贸易。在一般贸易过程中,大约有50%仅是衬衫、长裤以及睡衣等常规产品,较少有中国品牌。

(四)经营机制相对落后

收购制在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当中占据主导地位,此现象将会引发许多的不良后果,不仅降低了市场灵敏度,而且还会增加环节,导致其速度变慢,无法满足国际市场高质量、批量小和节奏快的要求,极大地降低了我国纺织品企业的市场竞争力。除此之外,我国纺织品行业的营销水平还有待提高,未有效管理渠道选择、市场分析以及品牌建立等活动,相关决策不够科学,降低了市场营销能力[4]

三、提高我国纺织品对外贸易水平的有效对策

(一)建立技术创新体系

通过科学合理地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可以使我国纺织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得到有效提高。首先,需要充分结合意识和技术操作,并要从无生理伤害、消耗低、新材料、能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等方面开展技术研究工作,对具有较强责任心、先进思想观念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专业技术人才进行培养,并向其他大中小企业推荐研究成果,从而使国际市场上我国纺织品行业的竞争力得到提高。其次,需要对高水平的新型纺纱、织造以及染整等设备进行研制和开发,有效实现机电一体化,将落后的生产设备加以淘汰,从而使企业的产能得到提高,保证生产工作的连续性和自动化,提升纺织品品质。最后,针对全新的纺织服装产品,需要有效提升其设计和研发水平。在纺织企业的创新发展过程中,需要将纺织产品设计与研发作为核心,不仅要对一流技术进行采用,而且还需要对文化多元化以及个性审美倾向进行把握,结合市场分析结果与产品差异,从而对我国的品牌发展空间加以寻找,发挥出创新的重要价值,有效提高市场竞争力,增加在市场中的获利点[5]

(二)改善出口商品结构

对于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而言,需要对高档服装出口比重进行增加,将服装的售出价进行提高,而且还需要对大宗初级半成品和产品出口进行适当的扩大和巩固。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对化学纤维有效运用,并要将化纤长丝织物、高档棉纺织品以及丝绸等技术难点加以攻克,从而使化纤仿真丝织物、多种混纺以及交织质量和水平得到提高,防止出现大量进口高档面料、出口低档面料的现象。结合纺织品出口纤维组成展开分析,需要将出口棉纺织品有效转变为出口化纤纺织品,确保与国际市场发展趋势相符合,充分顺应纺织品市场贸易所呈现出的变化趋势,将装饰用、产业用等纺织品作为纺织品出口量扩大的重要增长点。其中,对于装饰用的纺织品,需要充分保证其生产的系列化、高质量以及多元化,使其出口量得到扩大,对国内高档宾馆所进口的产品加以替代,如毛巾类、手帕类、床上用品以及地毯类产品。这些点都极有可能会成为相应的热销点,需要相关纺织企业加大重视,对出口商品结构合理优化,以此来有效提高市场效益。

(三)创立国际品牌

对于企业而言,品牌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顾客选择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充分体现出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实力。通过打造知名品牌、树立良好形象、维系好的声誉,可以为企业发展带来巨大价值,并形成广而大的竞争力,使其他企业无法轻易模仿与复制。因此,想要使服装出口量得到增加,使纺织品收益微薄状态得到改变,需要有效创立国际品牌,使国际市场能够充分认可“中国制造”。具体来说,我国纺织企业需要做好品牌建设工作,并加大推广力度,当企业的资金条件允许时,需要发挥出自身的优势与特点,对科学合理的品牌发展战略进行制定。例如,可以在国外的有利地点建设工厂,或者对国外营销网络加以运用,以此来形成全球化的产品供应链。与此同时,由于企业品牌形成往往需要时间验证,而且要投入大量资金,因此当品牌无法在短时间内成功占领市场时,一些企业可以收购相关的国际知名品牌,对其原有的顾客忠诚度以及品牌形象加以利用,从而提升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除此之外,当纺织品企业暂无条件对品牌进行创立时,可以采取贴牌生产的方式,使其规模得到扩大,但需要确保企业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并对国际市场经验加以积累,从而为企业日后的品牌创立与推广做好准备[6]

(四)重视开发美国纺织品市场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是最大的纺织品进口国,我国则是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在生产与出口纺织品方面具有较强优势。通过将纺织品的生产量和出口量得到提升,可以促进我国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并使就业水平得到有效提高。结合我国当前阶段的纺织品产能以及竞争优势展开分析,我国纺织品对美国出口的潜力还相对较大,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我国纺织品在美国纺织品市场当中的份额。参考美国业内人士的估计和预测,在取消配额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服装出口在美国服装市场当中占据的比重可以达到50%以上,但我国目前在美国服装市场中所占比重仅接近24%,因此还需要进一步开发美国纺织品市场,并与美纺织业加强合作,利用我国纺织业产业齐全、规模生产和低成本生产等优势,从而对美纺织业的业内人士加以吸引,使其能够到我国进行投资设厂,或者与我国纺织企业进行合作经营,借鉴美国相对先进的管理经验与技术,从而使我国的纺织产业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增大我国纺织品在美国的出口量。

(五)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

对于发达国家所存在的“绿色壁垒”,我们不能对其消极回避,也不能盲目抱怨,或者单纯希望通过抗争使绿色壁垒得到减弱,而是需要充分进行思考与分析,用更加积极的态度来迎接绿色化挑战。对于纺织业而言,其是十分典型的一类化工生产行业,可能存在的污染渠道相对较多,因此想要对绿色环保的产品进行生产,需要严格把控各项生产环节。首先,在原料选择方面,需要确保其有利于环境保护,且对人体无害,避免产生环境污染问题。其次,需要对绿色的印染助剂进行选用,不仅可以保证印染效果,而且还具有环保性。最后,在产品收尾阶段,需要高度重视产品包装以及废气处理等环节。通过获得ISO14000国际环境标准认证,除了可以使我国纺织品获得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树立良好信誉。所以,相关纺织企业需要有效落实认证工作,对认证机构和程序进行严格把控,以此来有效突破发达国家的“绿色壁垒”[7]

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些年来,随着国际市场环境所发生的变化,我国纺织品的对外贸易也遇到了一些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解决对策,全面提高纺织品的对外贸易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纺织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晶. 中国纺织品对外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J]. 纺织报告,2022,41(2):36-38.

[2] 黄凌晨. 南通纺织品对外贸易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6,15(16):20-21.

[3] 江宏飞,周伟. 纺织品对外贸易贫困化增长的倾向性分析及规避[J]. 江苏丝绸,2019,38(2):21-24,28.

[4] 高捡平. 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持续发展对策[J]. 化纤与纺织技术,2021,50(4):1-2,21.

[5] 高剑刚. 纺织品服装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及持续发展分析[J]. 商情,2022(44):56-58.

[6] 王西贤,贾琳. "国际纺织品贸易"课程教学改革新思路[J]. 纺织服装教育,2022,37(1):67-69,81.

[7] 蔡一墨,孙江岳,禹建鹰,等. "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东南亚纺织品贸易研究[J]. 纺织导报,2021,14(2):8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