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孙庆平

伊春市丰林县五营小学,153033

摘要: 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体系持续完善,很多教师已经意识到数学思维能力的重要性,日常的培养思路、培养方法也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思考,为后续教育工作的落实给出了较多的保障。教师要注重数学学习的功能,并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对数学学习的机制和内容进行优化,为学生创造具有现代化、多元化特征的数学学习环境,促使其在多重教学影响下全面提升自身思维能力,为整体数学学习奠定基础。本文结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提出了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思维能力;具体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3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在对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时,教师和小学生的沟通,应按照平等沟通的方法实施,掌握好小学生的成长方向、进步方向,对不同的学生教育按照个性化的方式培育,提高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质量。与此同时,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加强自我反思,促使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内涵更好地丰富,让小学生得到正确的效仿对象。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创新,需要师生共同努力。

一、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意义

(一)优化课堂教学理念

现如今的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已经成了全新的教育目标,通过思维能力的培育、锻炼,针对课堂教学理念做出有效的优化,对小学生的素质进一步提高。以往的课堂教学模式,完全是教师自顾自地讲解,每个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吸收能力非常有限,所以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并没有得到良好的成绩。在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作用下,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导,对数学思维的不同体现方式科学地把握,力求照顾到每一个小学生的学习状态,让学生在优势发挥、劣势弥补方面得到更好的成绩。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使得课堂教学状态逐步转变,从原来的枯燥、无聊状态,逐步转变到热烈的学习状态,提升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拓展学生思维进步空间

现阶段的小学教育更加偏向于素质层面,目的是希望小学生在数学的学习、应用方面得到更好地成绩,激发他们的潜能,对未来的教育工作更好地创新。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意义,在于更好地拓展学生的思维进步空间。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开发学生新的思维,针对同一个问题,要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鼓励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进步,对学生的潜力充分利用,避免造成埋没的情况。当学生的数学思维进步较大以后,大部分学生在学习、探究的时候会具备较高的主动性,师生之间的沟通也更加顺利,持续提高了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质量。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导入思维导图以保证思维的准确性

由于其数学认识和数学基础的局限性,导致了在课堂上无法清晰地把握课堂的知识结构,无法独立地建构起知识点的连接,从而导致思维拓展的过程中易产生断裂,无法形成与课堂知识相匹配的完整的思路体系,而将思维导图引入到课堂引导和课堂总结的实践中,则是保证了思维技能的教学和培养工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思维导图本身具有一定式的弹性,所以它可以针对学生的思维需要,为他们的思维和表现方式提供合适的思维指导。对于“课程导入”部分,“思维导图”可以为学生们提供一个全面的教学过程,帮助他们通过图表的形式来解析每一节课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在思维导图的指引下,建立起特定的连接,从而建立起一个整体的思路,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运用到思维和转换的过程中。在教学的总结部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的思维导图,使学生能够根据教学大纲的结构,自行画出教学内容,并将自己所学的数学思维融入到教学之中,运用自己的数学思维,在整体的学科知识层次上建构新的知识系统,加深对课程的理解,有利于学生在拓展思维中运用分类讨论思维、整体思维等数学思维方法整合梳理所学内容,强化思维能力培养工作的实际效能。

(二)改善课堂教学沟通,提高学生学习水平

课堂教学沟通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有些教师对此表现出忽视的现象,单纯地觉得小学生的思维并不健全,只要完全听自己的就可以。但实际上,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方式、方法,应把握好课堂沟通的重要时间。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时候,利用师生沟通,重点倾听小学生的学习方向、学习方法、学习体验,让小学生主动地述说,这样教师才能科学地指导。在没有沟通的情况下直接指导,难免会给小学生带来较大的压力,不利于优化他们的学习体验。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沟通模式,一定要找到小学生的优势,并给予肯定,让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拥有较强的自信心,坚持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不断地健全,督促他们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这样才能在后续的学习中得到更大的进步。所以,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沟通频率要不断地增加。

(三)提倡学生独立思维,确保思维的完整性

由于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在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老师只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解释和发布,而不适合现在的小学数学,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了他们的独立思维和探索,是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在特定的教育指导下开展的自主思维和探究是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对课程知识进行深度的反思,从而从自己的思维构造中得到充分的拓展。与单一的老师引导式的教学模式相比,自主探究式教学系统可以让学生利用老师的微课录像等事先确定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与对应知识内容,进而独立思维或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梳理课程知识内容,在此过程中运用数学思维处理分析生成的具体问题,在自主发现问题一自主探究一总结归纳问题的过程中,构建课时知识内容与自主学习探究内容的逻辑关系,进而形成完整的自主学习探究成果,便于教师就学生或各学校自主学习探究内容,深入课程教学重点,以此实现思维能力培养与课时教学的有效结合,促使学生在自主探究与教师讲解强化的双重影响下,不断完善自身思维框架与课时学习认知,强化思维能力培养效果。

三、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基础教育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的日益丰富,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逐步出现了新的发展趋势,它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以促进其全面转化课程知识,深入理解数学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案,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思考,增加小学生的体验,帮助他们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成绩,促使小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稳定。

参考文献:

[1] 张文萍.数学思维能力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2018(46):73-75.

[2] 张琦.探析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19(11):123-124.

[3] 陈燕容.浅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J].新课程,2018(14):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