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彝族自治州以农历六月二十四前后一周的火把节为主举行摔跤比赛,摔跤活动的开展十分广泛,在彝族中摔跤能手很受尊重,各个地区的摔跤日期各不相同。通过探究摔跤文化变化提供经验借鉴,传统体育标志中国悠久的历史。摔跤能鼓舞斗志,鼓励人们向阳而生积极向上,强健体魄,展现个人独特的魅力,能给大家带来欢乐,增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与彝族自古尚武的观念和习俗密切相关,摔跤表现着彝族人民的勇敢坚强和不屈不挠精神。
一、摔跤的起源及历史
我国彝族主要分布云南和四川凉山地区,并且这两个地区的彝族都有鲜明的摔跤项目,凉山摔跤“格”同样非常出名。凉山彝族主要居住的是在海拔1500-2500米之间,气候条件比较恶劣,生产主要以农作物为主。特殊的地理环境和生产条件导致彝族人民在流动中不断的更换自己的居住场所,在迁移过程中随着狩猎和放牧四处流动,为了逮捕食物,彝族人民会与不同的动物打交道,他们就学会了通过自身的技巧来对付动物,久而久之,自身练成了一定的抱、拉、推、摔等动作,这边是后来凉山彝族摔跤的由来。彝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可以挖掘整理资源较多,是一座宝贵的民族传统文化矿产。
二、彝式摔跤仪式的演变研究
彝族摔跤也是与火把节一起连结在民间传说之中。凉山彝族火把节传说就认为是由于天神被彝族摔跤能手摔死后,报复人间而撒“天虫”灭农作物,因人间举火焚烧而战胜天神的故事。原生态彝族摔跤仪式,远古时期的彝族先民以“生殖崇拜”关联其“火崇拜”与“祖先崇拜”,通过“仪式交流传播”的方式,表达生殖繁衍的需要。半原生形态摔跤仪式,火把节摔跤与“驱邪除祟”观念相结合,在沟通人神之毕摩诵经之后的三声土炮巨响声中进行的,各路摔跤好手蜂拥入场,“比赛”不分体重级别,双方强抓腰带,硬抢背和硬抢抱,从站立开始角斗,在激烈的搏斗中形成跪撑姿势,在紧张角斗中再由跪撑到站立的循环变化。红色被认为是“神祖”住地的象征,给获胜者挂红,寓意“神祖”将给予他所祈求的福佑。发展形态摔跤仪式,彝族火把节的来源,通过火苗去干蚊虫,达到祈丰纳福的效果。火把节火崇拜发生重要变化,即火的神圣性减弱,实用性增强。民族民间体育的历史记忆之中,充满了祖先崇拜、英雄崇拜、以及禳灾祈丰的民间宗教情怀,在娱神向娱己的转变中,逐渐与民俗活动融为一体,甚至从民俗活动中延伸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成为内涵丰富、意味绵延的文化认同,促使主体在身体活动中传承民族文化。
三、彝式摔跤动作构成情况
表1 彝式摔跤动作及方式情况统计表摔跤的技术动作有30余个,但是可以进行不同的动作组合竞技变化无穷,出其不意从而战胜对手。在比赛中不同的技术动作有不同的破解方式。摔跤的方式别腿摔、胸摔法、过背摔等不同的方式,各有各的优点,往往是综合交叉使用,克敌制胜更好,胜利的取得更关键的还有摔跤手本身的力量素质和身材情况。
四、彝式摔跤规则的变化
表2 彝式摔跤规则的变化据说:“摔跤是最完善、最全面、最协调的一项运动,它是全部体育运动的结晶。”可以看到彝族式摔跤成为少数民族运动会正式比赛项目后,规则及表现形式越发细化、专业化,并且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精神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现在凉山彝族式摔跤趋于专业化和文明化发展。
五、彝式摔跤服饰的变化情况
表3 彝式摔跤竞赛服饰变化情况统计表从上表可知,竞赛服饰在色彩上更多的体现了彝族文化中对红色火文化的崇拜,火是上帝派到人间为人来送来了熟食的关键。黄色是凉山地区粮食的颜色,金黄的玉米、又大又圆的黄色土豆,黄色是带给我们生存的颜色。黑色是凉山大地的颜色,是生产粮食和获得粮食的颜色。对色彩的崇拜,无不显示了,对大自然的感激和崇拜。在图案方面前期的竞赛服饰主要以动物、植物、蓝天白云花纹为主,体现了对自然的崇拜。竞赛服饰前期是裤子宽大,后期是比较合身、连体,从一定程度反应了竞赛的规范和激烈。如果服装过大不合身在竞赛中容易被对手束缚和制约。场地器材方面,前期是无具体要求草地、院坝、耕地、广场都可以进行,后期要求必须使用正规的摔跤垫,说明竞赛的规范性和国家经济发展对人民生活的推动作用,对生命的重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体现了人权国家的意志。
六、彝族式摔跤场域变化情况
表4 彝族式摔跤场域变化情况从表4中,可以看到自从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凉山彝族式摔跤的场域发生变化。现在凉山彝族式摔跤的发展场域,主要在彝族文化活动(如彝族年、火把节等)方面,发展形式逐渐固定化、规范化。彝族式摔跤在学校教育中仍然只以理论形式出现,相较于其他场域的发展较为缓慢、薄弱。
七、凉山彝族式摔跤精神载体变化
表5 凉山彝族式摔跤精神载体变化情况从表5中,可以看到文化大革命后凉山彝族式摔跤精神载体形式越来越多、覆盖范围越来越广,逐渐贯穿生活。现在彝族式摔跤载体发展主要在小巧精致的纪念物、日常生活用品上,以渗透日常生活的方式发展彝族式摔跤。
八、彝族摔跤对民族传统体育保护变化
“请客没有酒不行,快乐离不开摔跤”这是广泛流传于凉山彝族人民的一句谚语。虽然这只是一句谚语,但是这一现象也像我们展示了彝族人民对于摔跤的热爱,彝族式摔跤更是有“彝族体育之花”的美称,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力量和意志的体现。同时彝族先民将摔跤看成是可以使牛羊兴旺的一种体育活动,也被用于祭祀活动中,以此来作为欢娱神灵,祈求保佑牛羊兴旺的一种行为。彝族式摔跤向游客和当地彝族人民充分的展示了其极强的对抗性和观赏性,激发了他们对彝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兴趣,促进彝族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一直是我国近些年来大力发展和维持的重点内容。彝族的传统体育文化项目,更是我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页,他的开展形式多样,开展内容丰富,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和体验性。彝族式摔跤和彝族传统弓射箭更是向我们呈现出一个民族强身健体,热爱运动的民族精神。朵乐荷和达体舞,以彝族服饰加彝族舞蹈的表现形式,为我们展示了能歌善舞的彝族人民;对于民族体育如果具有太多局限性就会导致这一文化的流失,如今传统体育更显示中国的文化自信。摔跤作为其中之一让彝族人民更具独特性。凉山彝族摔跤作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论从传播还是保护的出发点,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语:通过对凉山彝族摔跤历史变化的多角度分析,发现民族传统体育在传承也在淡化,场域发展逐渐多元化;彝族式摔跤传承形式及其精神载体多元化,范围扩大化,逐步发展渗透到人民日常生活;文化交流、文化认同影响范围扩大;人们精神文明程度增强,摔跤运动向着专业化和文明化方向发展,其健身价值与娱乐性得到充分体现。
参考文献:
[1]王士虎.民族摔跤运动的起源及发展历程[J].体育风尚,2019(09):84.
[2]王超.自由式摔跤运动项目的技术特征研究[J].才智,2019(02):67.
[3]张海娣.凉山彝族摔跤开展现状研究——以甘洛县为例[J].四川体育科学,2020,39(04):78-82.
[4]聂晓明.古典式摔跤技术的训练[J].体育,2020(06):58.
作者简介:李林城,男、1987-、讲师、西昌学院体育学院,民族传统体育与社会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