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微课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

李庆山

陕西省汉中市城固县第二中学,723200

摘要: 微课是信息技术和新课程改革的结合,它是以信息技术为载体,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把教学内容以片段的形式呈现,主题突出,短小精悍,是一种全新的、个性化的学习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微课的优势,通过对数学的分析,使抽象复杂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生动化,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 高中数学;微课;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5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问题

(一) 教师忽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高中,大部分的数学教师都是依照课本上的教学方式,遵循着原始的教学方式。同时,为了提高数学能力,许多教师都会让学生做大量的练习。但是,教师却忽视了,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也会让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让他们只会死记硬背,而不能扩展思维。而高中数学教师忽视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管他们是否喜欢、是否接受,只想着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这与新课改的思想不相符。

(二) 未能侧重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更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在掌握各种基本数学知识后,加强基本的探究能力。现在的教学流程,要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老师们还是习惯了传统的知识讲解+多轮复习,这就造成了课时少、知识点多的矛盾,老师们只能采取“填鸭式”的“题海式”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微课应用于高中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激发学习热情。微课作为高中数学教学中一项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合理运用能够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展现给学生,调动学生的听觉和视觉等多重感官,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助力形成学习原动力,以提高课堂学习效果。在高中数学教学阶段,知识点中的抽象性更强、与日常生活联系较为紧密,合理开展微课教学创设情境,则能科学合理地对所学知识进行模拟和类比,借助生活化问题指导学生展开探索,以便引起学生的共鸣,进而提高教学效果[1]。

(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训练需要学生理解基础知识,并锻炼实践应用能力。学生在不断地培养实践中,数学思维也能得到强化训练。在课堂中应用微课,教师可以通过信息化、具象化的手段对知识进行展示,从而提高学生对抽象数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借助于带有移动特性的微课资源开展学习,也能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微课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是微课的创作者,由于微课较为短小,需要教师在设计时做到精益求精、言简意赅,这就要求教师对知识点进行反复琢磨,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除此之外,各种微课大赛给教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机会,教师在大赛中相互切磋,从而达到以赛促学的效果。

三、微课与高中数学教学的融合策略

(一)化简数学,帮助解题。数学教学中的关键知识,由于其逻辑抽象等特点,在高中阶段很难掌握,很难理解和应用。微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让复杂的知识明了,让数学知识更容易掌握。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各种数学知识转化为三维图形、图像、视频等形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比如《函数的表示方法》,它的重点就是要让学生对三种函数的表达形式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记忆,并指出其优势与劣势。另外,在解决问题时,可以使用各种不同的表达形式。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把各种功能的表现形式、长处和短处结合起来,形成一份简明的表格。教师通过对函数的各种表现形式的分析,使学生能够把它们和微型课堂结合起来,并运用三种语言来表现他们的人生。采用简易、直观的教学方法,能快速地掌握知识的本质,突破难点,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二)合理安排微课教学内容。在开始新课正式教学以前,教师必须制作适当的微课视频。在录制微课视频时,教师应提前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并找准教学内容与微课时长之间的平衡关系。一方面,一段微课视频可以帮助学生快速讲解学习过程中需要学习的题目,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快速清晰地理解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对所学的数学知识有基本的了解。一般来说,微课视频录制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此外,微课视频完成设计后,教师应进行内容的审查,不断改进和纠正不足之处,确保微课视频的内容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达到高中数学单元课时的教学目标。例如,在“集合”相关的知识教学中,根据教学大纲的安排设计,本课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集合的相关概念及包含关系的判定。在制作教学的小视频时,教师应详细掌握分析教学内容,并将所教授的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步是引导理解和学习集合的相关概念的过程。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完成简单的集合的类型区分。通过上面设计划分,可以明确突出教学的重点,确保制作的微课视频更有针对性。例如以北师大教版高一必修第二册“基本立体图形”为例,教学重难点在于掌握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教师在微课视频中展示古埃及的金字塔、城市大厦的旋转餐厅、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上的两个球形建筑,让学生对本课学习的内容有初步的认知,而后提出问题“生活中还有哪些具有特色的建筑物?这些建筑的几何结构特征如何?”在全班同学的热烈交流中共同总结出柱、锥、台、球的结构特征,知道由多个平面多条边围成的几何体叫作多面体,其中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作多面体的棱。学生通过动态的图形充分理解了几何的概念知识,并使其主动参与到互动中,营造和谐的班级氛围,达到提高概念教学质量的教育目的。

(三)利用微课视频,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认为,教育是一项培养学生的习惯的工作。例如,在批改作业或试卷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发现很多学生的解题思路没有问题,但常会因解题格式不够规范而失分,对于此类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视频培养学生的解题习惯,对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很有帮助[2]。教师也可以在平时多搜集一些优等生字迹以及格式规范的作业,并将其制作成微课视频,经常为学生播放,引导学生了解解题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细节,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使用正确格式解答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四、结论:

总的来说,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微课视频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的积极作用,并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微课教学理念和学习的研究,以保证每节课的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信息教学的优势,在课前预习阶段、课堂教学阶段、课后复习阶段,结合教学需求灵活设计微课视频,辅助学生夯实数学基础,以促进综合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郑淑平。高中数学“临界生”辅导中微课的应用[J]。甘肃教育,2021(22):66-68。

[2]鲁友栋。借助微课促进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策略探究[J]。考试周刊,2021(90):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