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探析生态养殖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金传义

黑龙江省鹤岗绥滨县290农场综合管理部,156202

摘要: 我国畜牧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畜牧业养殖工作存在的问题,畜牧业发展造成的生态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重视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充分利用可持续发展理念,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改善养殖过程中的生态效益,助力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养殖;畜牧业;可持续发展
DOI:10.12721/ccn.2023.15716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生态健康养殖综述

生态健康养殖的核心是生态化、安全化,以食品卫生安全为养殖标准,将检疫和生产作为基础,对各类畜牧生物的生物学特征、对环境带来的影响等进行充分考虑,并在养殖过程中利用现代化先进的养殖技术,做好疾病检疫和控制,达到养殖的高质量、高效率目标。对于它的含义阐述,可以从2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在畜牧养殖过程中,要考虑周围环境因素,将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及时避免,提高养殖的环保价值,实现畜牧养殖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其次,对现有动物养殖环境进行改善,达到空气良好、水源干净、饲料优质,为畜禽生长创造良好空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实现生态健康养殖。

二、推广生态养殖技术的重要意义

1)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问题关注力度的不断加大,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内容。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转变传统的经营管理模式,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改善我国禽畜类产品的市场发展情况,确保食品安全,已经成为生态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

2)通过大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可以推动畜牧业的生态化生产,及时实现产业的升级,逐渐摆脱传统畜牧养殖业产出低、风险高、污染严重、后劲不足等问题,推动我国畜牧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市场和消费者对生态养殖的认识越来越深入,对食品安全提出新的要求。对此,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大力推广和应用生态养殖技术,以提升综合效益为目标,结合我国畜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制定有效的措施,重视群众和市场监督功能,从而为我国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提供动力。

三、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技术

1发酵床养殖技术

在以往传统养殖工作中,受到传统老旧、落后的思想理念影响,在动物成长过程中,会为其提供过量的淡水资源,从而导致出现大量的粪便,对于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极大程度上阻碍了养殖行业内部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并且现阶段有一些养殖场因其在建设内部设施时,没有安装专业的排污系统,进而导致养殖场内部有很多动物粪便以及污水没有得到及时和科学化的处理,从而对所处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污染,并且直接影响到当地环境建设工作进度。根据这些问题,应该将现代化新型生态养殖技术和养殖理念融入在实际养殖过程中,借助现代科学技术的优势,选用微生物发酵的形式减少污染。先将秸秆与会大量消耗粪水污染的微生物等材料,提前按照特定的比例进行调和,然后将其制作成发酵料,并在动物养殖环节中充分利用这种发酵料,使得有效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有所提升,充分发挥自然资源的最大价值,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现象,有效缓解和改善粪便造成生态环境污染的问题。

2林下生态养殖模式

现阶段有一部分地区的地理情况并不适合建设平地生态养殖基地,因此可在林地或者坡地中开展养殖活动,根据这类环境情况,应该积极探寻研究能够在这种环境中进行生态养殖工作的新型林下生态养殖模式。这种养殖模式主要运用林间饲养的方式,将动物放置在林中,以林间的果实和小昆虫为主要饲料,动物回到养殖基地后,相关工作人员再进行补饲,进而实现提升养殖基地整体饲养质量和效果的目的,使得畜牧产品的品质有所提高。通过运用这种养殖模式能够帮助后期市场营销工作,获得最大化的经济利润,快速回收养殖投入资金成本。此外,这种在自然环境中进行养殖活动的方式能够确保动物生长质量,并且将动物所产生的粪便转换为有利用价值的有机肥料,避免周边环境受其污染和影响,有效地提升养殖活动中所有资源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

3动物养殖和农业种植循环利用技术

这种技术是在动物养殖过程中运用的一种现代化新型模式。在养殖过程中所产生的动物粪便通过沼气进行发酵后产生沼渣,然后将这种物质作为水产饲料,或者将其作为促进植物生长的肥料。通过运用这种新型模式,可以减少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使用化学肥料,减少农作物种植投入成本,提高农作物产品的生产品质,有助于更新升级整体养殖步骤环节,避免出现大面积环境污染的情况。

4可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技术的应用

利用“畜禽—沼—渔—农作物”循环利用技术可以在畜牧养殖中充分贯彻现代生态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具体的应用情况如下:在畜禽养殖的过程中,通过充分利用粪污,进行沼气发酵处理,并将沼气用于照明、燃气、发电等,而产生的沼液、沼渣,则可当做渔业饲料和农作物肥料,渔业产品和农作物在收获后,既可以在市场进行售卖,也能作为畜禽饲料,提升综合效益。在这个循环过程中,通过处理粪污,降低了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提升了资源的利用率。畜禽、沼气、水产、农作物等多重经济效益也得到体现,对于我国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改善也具有重要意义。

5合理运用生态修复技术

农业生态修复技术,即农业生产过程中转变传统耕作模式,通过一些特定、特殊的农作物,达到对土壤中重金属物质的吸收和控制,通过食物链的模式,逐渐减轻或去除土壤中重金属物质的含量。利用农业生态修复技术治理被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时,需要对其中所种植的农作物种类进行及时调整,选用合适的有机肥,同时减少工业化肥的使用。具体的修复措施包括:对土壤pH值进行调控和控制、改变土壤养分以及水分含量,通过有效引导,控制并减少其中重金属物质的含量。相比其它修复技术,该方法的优势在于可操作性强、成本低,而且市场技术成熟,但缺点也十分明显,需要耗费较长的周期。物理修复中最常用的手段就是对遭受污染的农田土壤进行深耕、去土或者换土;在化学修复技术中,最常用到的2种方法是化学淋洗技术和稳定固化修复技术。

6种草养畜技术的应用

在发展畜牧业的过程中,优质的牧草是其发展的重要支撑。当前我国的畜牧业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对优质牧草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牧草的培养和管理过程中需要加大技术投入,为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通过优质牧草的种植,能够为畜牧业提供优质的饲料,有效减少在养殖过程中添加剂的使用,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有效节约饲料成本,还能有效控制养殖过程中的药物残留问题,这对于提升养殖禽畜的品质,确保我国的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生态养殖的方式助力畜牧业发展,还能提升废物的利用率,改善生态环境。在畜牧业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将动物排泄的粪便进行有机处理,以肥料的方式涵养草场,不但可以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还能提升土壤的肥力,助力我国畜牧业的良性发展。

7疫病防控技术的应用

传统畜牧业养殖中,容易受到疫病的影响,疫病的发生不仅影响养殖人员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会影响市场上的食品安全。当前,随着技术应用的进一步深入,需要结合畜牧业养殖的基本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对疫病防控方案进行不断优化,借助先进的管理经验、技术和设备,合理使用兽药和添加剂,确保畜禽的健康成长,从而不断提升畜禽产品的质量。

结束语

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生态养殖和畜牧业融合势在必行。通过引进现代化畜牧养殖技术和方法,可以兼顾生态效益和养殖效益,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提高整个养殖产业的质量和效率,进而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志伟。生态养殖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研究[J].畜禽业,2021(4):20.

[2]刘志奇。生态养殖与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分析[J].今日畜牧兽医,202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