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 2013 年 11 月—2015 年 11 月收治的 60例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发生上肢血肿患者,均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或者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并发上肢血肿,均呈前臂或上臂进行性肿胀。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各30 例。对照组男18 例,女12 例,年龄58 ~73 岁,平均(59. 42 ± 10. 34) 岁;出现血肿时间为术后10 min ~5 h,平均(1. 23 ±0. 71) h。干预组男19例,女 11 例,年龄 59 ~ 73 岁,平均 (59. 86 ±10. 34)岁;出现血肿时间为术后 10 min ~6 h,平均(1. 86 ±0. 65) h。2 组患者性别、年龄、出现血肿时间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 P >0. 05),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为传统的弹性绷带包扎组,干预组为血压计袖带压迫组。对照组患者在止血压迫器以外的部位用弹性绷带沿着血肿处将整个上肢前臂环形包扎,后抬高患肢并制动。绷带包扎6 ~8 h,注意松紧度,观察手部皮肤颜色、温度、手指活动度,观察血肿消散、上肢疼痛、手背肿胀、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静脉回流情况,如患者手指发绀、诉肿胀发麻、肢体进行性肿胀明显,提示压迫过紧、张力增高,影响静脉血液循环,需重新包扎适当放松。如局部渗血,提示压迫过松,需再次加压止血。本组有 5 例血肿扩大,经加压提紧重新包扎后血肿消散成大面积淤斑,其中 2 例上肢疼痛明显,3 例出现手背麻木肿胀,1 例患者前臂出现张力性水疱。干预组患者先测量术侧上肢的收缩压,再以上肢血肿为中心将水银血压计袖带捆绑,袖带松紧以 可 容 纳 一 指 为 宜,然 后 充 气 至 收 缩 压30 mmHg以上,压迫30 min,间隔5 min 减压放松15 s,如此反复操作,观察血肿消散、上肢疼痛、手背肿胀、肢体末梢血液循环静脉回流情况。由于人体手掌为双重血液供应,即使该治疗使桡动脉闭塞,也不容易发生手部缺血,基于理论及实践,此压迫方法不会对受压肢体产生任何危害 [4] 。本组 30 例患者前臂血肿均消散,其中 1 例上肢疼痛明显,1 例出现手背麻木肿胀,经调整压迫方法为,间隔 4 min 减压放松 30 s 后,疼痛和肿胀明显减轻。术后护理:① 术后常规护理。术后,对患者采取持续心电监护,观察 ST 段下移、T 波倒置等情况。鼓 励 患 者 饮 水,术 后 第 1 小 时 饮 水500 mL,第2、3 小时分别饮水400 ~500 mL,促进造影剂排泄,注意观察尿量。协助术侧肢体主动和被动活动。腹壁皮下注射 5 000 U 低分子肝素钙,持续 5 ~7 d。② 穿刺部位护理。观察患者皮肤颜色、温度以及上肢桡动脉波动情况,详细检查敷料是否出现渗血。护理人员询问患者手指有无麻木、胀痛,一旦出现手掌、手指浮肿症状,可能是由于包扎压力过大所引起的,阻碍静回流,适当松懈。一旦出现上肢前臂血肿,除给予压迫止血外,将患者手腕部及术侧上肢制动并抬高,用记号笔圈出血肿范围,动态观察并记录面积。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出院 6 个月内,禁止负重,预防感冒,情绪不能波动过大,坚持口服抗凝药物,定期测定患者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并采取心电图、肝肾功能、血脂等检查,饮食以低盐、低脂、易消化为主,少食多餐,戒烟酒,定时来院复查,如果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气短等症状需及时就诊。
1. 3 观察指标
24 h 内患者上肢不再进行性肿胀,即为止血成功。观察 2 组患者前臂血肿消散、上肢肿胀麻木、上肢疼痛发生、水疱发生的例数。1. 4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 13. 0 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取(χ 2 检验,采用% 表示,计量资料采取t 检验,采用( x̄±s)表示,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 1 2 组患者止血成功率比较
干预组 30 例止血成功,成功率为 100%; 对照组 25 例止血成功,成功率为 83. 33%,干预组止血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
3. 2
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干预组中 1 例上肢疼痛,1 例肿胀麻木,并发症发生率为 6. 67%; 对照组 1 例水疱,2 例血肿未消散,2 例上肢疼痛,3 例肿胀麻木,并发症发生率为 26. 67%,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见表 1。
表 1 2 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 讨 论
临床中,对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一般经股动脉穿刺,术后需采取 8 ~24 h 制动,长期卧床会增加患者痛苦,且股动脉穿刺易引起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以及出血,部分患者股动脉狭窄、弯曲严重无法穿刺。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是一种新血管途径,其优势同解剖特点有着紧密联系 [7 -11] 。桡动脉于前臂表浅部位,经旋后肌由肱动脉分出,容易压迫止血。与股动脉相比,桡动脉并发症少,术后无需平卧或者是被动体位,能早期下床活动,避免发生尿潴留或者是腰背部肌肉酸痛,增加患者舒适感,但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仍会发生上肢血肿的并发症。所以,需重视护理,采取有效的方法及早压迫止血,避免发生严重的后果。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治疗术后所出现的前臂血肿,一般采用局部双重止血阀进行加压或者弹性绷带加压,这不仅增加患者经济费用,也会导致静脉回流障碍、手臂肿胀或者是上肢疼痛,增加患者不适。传统方法主要采取弹性绷带加压包扎,操作强度大,受到压迫过松或过高的影响,需要进行重新包扎,如果包扎压力不均难以进行控制。本文主要采用血压血压计袖带充气治疗方法,能够准确定位压迫前臂血肿,其作用力主要集中在局部,可以按照患者舒适度或者是血肿消散程度做适当的调整。血压袖带并非将整个前臂环绕,仅于血肿局部产生作用,便于对患者情况进行观察。虢超英[12] 报道,有效护理能减轻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疼痛,消退上肢血肿,避免发生并发症。本文针对上臂血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并做好术后护理与出院指导。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成功率为 100%,对照组成功率为 83. 3%,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 <0. 05); 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6. 67%,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 26. 67%,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 <0. 05)。结果提示血压计袖带充气治疗前臂血肿效果确切,能促进桡动脉介入术后前臂血肿的消散,减少手背肿胀与上肢疼痛发生,减少水疱、疼痛、肿胀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提高止血成功率,提升治疗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王会霞.护理干预对缓解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术侧上肢胀痛的效果观察[J].中国农村卫生,2016,12:64+70.
[2] 吴雯亚,李园,陈菊,晏晓芳.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发生上肢血肿的护理研究[J].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2016,201:25-27.
[3] 田林青,陈建兰.经桡动脉穿刺冠脉介入术后发生上肢血肿的护理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19:117-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