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新课标理念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践研究

王纪兵

汉滨区大竹园镇大竹园九年制学校,725099

摘要: 在新课标理念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数学课堂常常以教师为中心,注重传授知识,缺乏互动,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新课标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注重启发式教学。开展启发式教学活动的重要教学策略之一就是有效的课堂提问。本文立足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分析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探讨新课标理念下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从而优化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关键词: 有效提问;初中数学;教学应用
DOI:10.12721/ccn.2023.157101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师生交流的重要方式。高质量问题的提出,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还可以诱发学生思维,为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提供保障。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对有效的提问方式作出研究与探索。

一、新课标对农村初中数学课堂的要求

新课标提出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和育人的方式,以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新课标理念对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主要有以下要求:1.将学生作为主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3.促进学生的互动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4.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二、当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分析

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环节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问既可以帮助教师检测学生的学习状况,又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程度。然而,从教师层面和学生层面分析,目前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的提问存在一些问题。

(一)从教师层面看,首先是课堂提问较少,缺质量内涵。一些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数量较少,往往只是口头问答,且大多数问题只涉及简单的记忆和计算,缺乏思维拓展和深化的问题。这导致了学生的被动性和消极性,无法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其次,课堂提问的方式缺乏创新和多样性。在课堂中,一些教师往往只采用传统的直接提问方式,即教师提问,学生回答。这种方式容易使得学生依赖于教师的指导,缺乏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能力。另外,一些教师还存在喜欢提问知识点的倾向,而忽略了能力培养和思维发展的问题。

(二)从学生层面看,首先是学生对提问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高。在农村初中数学课堂中,很多学生的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对于教师提出的复杂问题往往感到困惑和无法理解。部分学生对提问内容产生抵触情绪,导致他们不愿意回答问题,甚至让教师无法获得相应的反馈。

三、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一)重视教学问题设计

首先,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进行问题设计时,必须要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确保所设计的问题是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的,能够开发学生思维、助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而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问题前,要对学生的情况有全的把握,将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了然于胸。其次,明确以教材为中心。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的问题设计必须要指向教学重难点,可以突出课程知识的核心,而这就要求教师对课程所讲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对课标要求以及教材知识内容的三维目标详细分析,为学生设计出具有开放性、挑战性和启发性的问题。在数学问题提问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积极创设提问情境,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问题的本质,紧抓问题的核心,激发解题思维意识。

(二)留足自主思考的空间

在提问环节,教师不能一味地“问”,也要注意给学生提供“思”的空间和时间,以此彰显学生在提问环节的主体性,使他们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思维能力思考、分析问题。教师是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引路人,所以在课堂上必须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主思考的空间,鼓励学生通过独立分析、合作探讨等多种方式对问题进行思考,最终提高学生方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一课中,教师在引导学生共同探究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时,不仅设计了提问,而且给学生留足了自主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之外,还有哪些性质。生1:它的两个底角相等。师:还有别的发现吗?你再仔细看看。(留下1分钟的观察、思考时间)生1:好像有三条线重合了。师:具体是哪三条线呢?请你表达详细一些。(留出5秒组织语言的时间)生1:它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高线互相重合。师:说得很好,语言组织得很快。那么所有的等腰三角形都具备这样的性质吗?生2:是啊,都具备。师:你可以为大家解释一下吗?(提供1分钟的思考时间)生2:我们可以把刚剪出来的等腰三角形都检验一下,不管检验的是哪个等腰三角形,我们都能得出这两个猜想。师:真是个不错的方法,现在请你们与小组成员共同总结一下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在上面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围绕“等腰三角形除了‘两腰相等’之外,还有哪些性质”这个问题展开了广泛的思考与讨论,并且针对不同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不同的思考时间,这样比较符合初中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可以让学生拥有更加充足的思考、分析、组织语言、作答的空间。这个过程体现出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极大地提高了提问环节的有效性。

(三)优化设计,深化思维

问题在精不在多,低效乃至无效的问题过多不仅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而且很难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教师科学地设计问题,适时地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有疑可思、有问能答。

如在“平方差公式”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几道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计算题让学生计算,当学生还没有算完时,教师可以直接给出自己算出的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会惊讶于教师计算速度之快。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并顺势引出新课内容:“简便的计算方法中蕴藏着美妙的数学规律,接下来老师和大家一起来了解这些数学规律吧!”教师通过以上方式提出问题,不但彰显了即将学习的平方差公式在计算上的优越性,而且让学生对新知产生了强烈的探索欲望,促使学生主动地探索知识,从而顺利达成教学目标。

(四)及时进行课堂追问

在数学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对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教师应及时追问,考虑到学生在认知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在遇到十分复杂的题目时,还可以把难题拆分成若干个简单的小问题,保证问题之间是层层递进的,从而使学生展开由曲线入深的探究,直至成功解决问题。这样的追问可以使学生的思考变得更有层次,让他们的数学思维上升到更高的台阶。

(五)重视提问后的评价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回答完后,无论学生回答对否,都要及时作出适当的评价,教师评价极为重要,它能够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那些“学困生”,即使回答错了,教师也要耐心听完,巧妙指出其错误的地方,进一步启发他们思维,给出再一次回答的机会,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保证农村初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教师就需要在备课时认真研究教材,结合课程标准与学情,精心预设每一个问题,立足课堂,不断反思,及时总结,落实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探究高效的提问方式,提高问题的有效性,促进精彩课堂的生成。

参考文献

[1]张琼政.问出精彩 问出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探究[J].课堂探微,2022(33).

[2]刘士云.聚焦提问,构建问题链——探究有效提问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0(14):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