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王梅英

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实验小学,363000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教育教学也对新时期数学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双减”政策的提出无疑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减负增效”是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小学数学作为一门影响学生思维品质的主要学科,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双减”政策的基础上,小学数学教师要做出更大的努力,与其他学科有机地融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双减”;小学数学;跨学科;有机结合;策略研究
DOI:10.12721/ccn.2023.15711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双减”政策的出台,主要是通过改变传统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法、内容和目标的全面创新,提高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效率。在小学数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对实现这一主要目标有积极影响,对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整体教育质量至关重要。因此,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要能够整合所有可用的资源,深入研究“双减”政策的理念和教育思想,帮助学生实现“减”的有效性,同时不忘教学质量“增”的有效性,进而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整体素质。

一、“双减”背景下多学科融合对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价值与意义

课程标准规定:“让学生体验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这也意味着改变人们对传统教育的态度,通过将其他学科的知识融入小学数学的日常课程,可以实现学习模式的多样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使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更有趣、更具创新性,最大限度地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为交流和学习数学做好准备。此外,融合的教学内容结合了其他学科的特点。毫无疑问,一方面,拓展了学生的学习视野,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智力,还可以有效地增强他们的认知能力。另一方面,它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情绪、态度和价值观,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学科整合来“提高”质量和“减少”负面影响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师能否研究每个学科的特点,并实现两者的完美整合。其次,为了减轻学生压力,提高素质(提高智力),自然也可作为开辟小学数学的全新赛道。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

(一)轻松、趣味、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双减”政策的本质是“减”和“增”,即减“压”和“增”质。两者实际上有某种进一步的关系。只有减少压力,才能提高教学效率。信息技术是一门集声音、图像和视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交互作用是这门学科的一个突出特点,在削弱数学抽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开发新课程时,利用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适当的手段往往会变得有吸引力,进而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例如,当教师在课堂上教授三年级下册《面积》的时候,由于一些学生思维相对不够发散,而导致放大或缩小的图形他感受不到,无法快速理解数学概念。然而,通过引入改变图形工程的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在有限的数学条件下对抽象的图形变换脑海里变得更加清晰和有形。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它使学生能够更有趣地体验和感知数学中的重难点,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减轻他们的负担。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绩。

(二)“减负增思”与“道德与法治”相结合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一方面要在充分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知识和技能,还要非常重视学生个人思维的发展。道德与法治是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基础的课程,包括身心健康,还包括学生、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关系,同时规定小学生应养成的习惯、技能、情绪,遵守规章制度。为了在小学实现数学、道德与法治的有机结合,在教授基础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还应适当的培养学生的精神品质,创造正确的数学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有用。

例如,在教学《位置和方向》的时候,因为模块的内容本质上描述了控制位置方向的方法。事实上,每个学生都像一艘在海上航行的船,但由于对未知和未来黑暗的恐惧,他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提醒学生,每个人都应该找到自己的态度和方向,不要偏离自己的人生道路,尤其是自己的发展道路,便会找到自己的成功。通过将“认识自我”和“学会遵守规则”等道德与法治知识引入小学数学课堂,学生可以通过学习数学来理解人生哲学,这无疑减轻了他们的思想负担,提高了他们的思维和价值观,实现了双赢。

(三)“减”量“增”质与体育学科的融合

“减量不减质”是“双减”政策的核心理念,它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来组织他们的教学工作,并试图通过这种思想有效地控制数量。考虑到教育的整体质量,从“量”的教学任务到“质”的教学,它完全缓解了学生的压力,使他们的家庭作业更轻松、简便,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体育是一门以体育活动为基础的学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小学数学教师布置作业会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课本习题,以提高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而整合一些体育锻炼来帮助学生完成数学作业这一目标,无疑是一种理想的任务设计,学生们更喜欢参加这样的任务,同时身体也更健康。当然,也会逐步完成数学知识的巩固,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例如,在教授六年级上册《扇形统计图》的相关知识后,教师可以改变布置家庭作业的想法,尝试在课后为学生布置一些体育活动。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发“快速入门”的体育游戏,而数学教师本身充当“体育老师”,让学生根据体育场和赛道的规则快速绕体育场一圈,并根据时间划分准确计算每个学生完成一圈的时间,如在1分20秒到3分30秒区间,基于真实的学生时间统计数据,如1分10-1分30秒、2分1秒-2分30秒等等,按照学生的真实成绩统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清晰自身的身体素质。每一个计算过程都需要学生的亲自参与,明确扇形统计图的用法和制作方式,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双减”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模式和方法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数学教师应该认清自己的教学责任,认真学习“双减”的精髓,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多学科的交叉学习,不断地革新自己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打开一条崭新的道路,帮助他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郑英.“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亚太教育,2022(16):13-15.

[2]叶晓玲.多元整合,拓展数学学习深度、广度、效度——小学数学跨学科整合初探[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