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培智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高克莲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特殊教育学校 343900

摘要: 数学教学应当与生活相结合,数学知识最终也要应用在实践生活中去。对培智学校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特征状况、学习能力等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通过将生活化教学引入培智学校数学课堂,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正确认知和理解数学理论与概念,建立学习自信心。本文立足于培智教育教学角度,分析了培智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 培智教育;生活数学;课堂教学
DOI:10.12721/ccn.2022.157217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将生活场景和元素引入课堂,让数学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带领学生用数学的思维和眼光认知生活,实现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相关联。在培智教育中,由于受教育对象的特殊性,生活化教学也有着独特的内涵。具体来说,培智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面向的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这些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其营造有针对性的生活情境,创设学习环境,从而更好地传授数学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阅历了解数学知识、认知数学现象、感受数学价值、建立数学兴趣。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课堂教学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培智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的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一、培智学校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必要性

在培智学校中,学生群体具有特殊性,智力发展相对滞后。正是由于智力的限制,导致这些学生难以在正常的实践教学中有效学习数学知识、认知概念和理论内容。特别是数学课程本身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实践性,因此,培智学校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通常拥有一定的难度。而采取生活化教学的模式能够帮助学生较好提升数学学习效果,特别是在小学阶段,教师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探索数学现象,引导培智学生正确认知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能更好地帮助培智学生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感受数学,从而有效理解抽象化的知识和概念。

二、培智生活数学课堂教学有效策略

(一)开展个性化教学,提升学生的自信心

培智学校的学生智力水平普遍偏低,他们理解问题的能力和认知水平各不相同。因此,培智学校的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时候,应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让每一个培智生都能得到智力的提升。例如,在为智力残疾学生讲授“认识钟表”这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能够形成科学的时间观念,教师可以将教材内容进行个性化设计,在教学过程中落实人本教育观,让学生能够在认识数学、感知数学、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得到思维能力的锻炼。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我的一天生活”的视频,在早上起床、吃早饭、上学、和同学玩耍、放学后和家人相处、晚上睡觉等生活场景的展示中,为学生展示钟表这一实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将钟表上的时间与视频中的情境画面相对应,使得学生能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知道做某件事时对应时间是几点。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的生活状态,又可以活化课堂教学。在课堂后期,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快乐周末”的场景画面,将学生划分为不同小组,并设计看一看、说一说时间等个性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这样的教学模式能有效促进智力残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让其在直观感受和小组合作中收获知识,提升学习的信心。

(二)融合趣味活动,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在教育教学中,游戏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效方法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课堂参与性的重要方法。在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融合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游戏活动锻炼学生的能力,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取知识。这样既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例如,在教授培智学校学生“11—20 各数的认识”这一课时,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引导学生观看“种类繁多的水果”这一视频,在视频播放的过程中与学生就水果的种类进行交流,然后将水果进行分类整理,相同的水果 10 个为一组,不够 10 个的摆在一边分类,并为学生标上数字,随后让学生进行数字认读。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直观化展示,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对课堂学习产生兴趣。教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数字连线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对 11—20 进行数字连线合作,看一看哪一小组最先完成游戏,从而让智力残疾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利用视听媒体为学生播放令人愉悦的音乐,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进行游戏活动。这样既可以提升学生的课堂专注力,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合作中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转化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对智力残疾学生进行数学教学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在挖掘学生潜能的过程中使其课堂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在教育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家校合作的模式下,全面了解和分析智力残疾学生的身心发展情况,在尊重和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以有效构建培智学校数学教学课堂,提高智力残疾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教学“认识图形”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 Flash 软件为学生制作人们放风筝游玩的场景。首先教师利用数学图形塑造多种不同形状的风筝。让学生在欣赏动画视频的过程中,仔细观察风筝,然后教师将风筝进行拆分和组合,使学生通过风筝认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形状。这样既可以活化教材内容,又可以让智力残疾学生有一个良好的数学学习体验,实现有效课堂的建设。最后,教师再利用彩纸、胶水等教具,为学生开展“图形拼拼拼”活动,让学生利用教具进行图形设计,在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兴趣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数学情感,实现培智学校数学有效课堂的构建,实现智力残疾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

(四) 注重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生活数学主题教学

在生活数学主题教学中,教师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供简单易懂、有趣的数学课程学习内容,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并探究生活数学问题,运用学生喜欢的视频与图片资料,进行生活化、专业化、趣味化、结构化、动态化的生活数学主题教学设计。

例如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学习了量一量、比一比、数一数等方法。教师基于上述学习内容,根据学生的兴趣创设了“帮兰兰挑选和购买衣服”的情境。

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兰兰准备购买上衣和长裤,你可以根据兰兰的身高帮她挑选 2件长袖和 2条长裤吗?其次,教师需要合理降低和调整数学问题的难度,让学生知道帮助兰兰购买衣物涉及的数学知识为数字 2和比较物品长短等,激发学生将数学学习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最后,在教师的恰当引导和正向评价激励下,学生帮助兰兰选出2件合适的长袖和2条长裤。

教师遵循学生的学习兴趣,基于校园生活和家庭生活等设计吸引学生注意力、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数学课程学习活动,增强生活数学主题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另外,在生活数学主题教学中,教师还要帮助特殊学生摆脱消极被动的学习情感,给予学生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生活数学主题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结论:培智学校的教师要基于学生学情开展教学,在教育现代化背景下,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数学认知能力的提升。培智学校的教师还需通过信息化教学方式实现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延伸,通过构建生活情境、创设游戏活动、开展赏识教育、融入个性化教学引导等教学方式,让智力残疾学生能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培养良好的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晓静.游戏教学结合情境教学在培智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大世界(中旬),2021(02):36.

[2]徐炜.巧用游戏教学,激活低年级培智数学课堂[J].新课程,2021(05):94.

[3]朱玲玲.论在培智数学课程中进行游戏教学与情境创设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03):105-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