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浅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策略研究

​孙孝梅

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民族中等专业学校,674499

摘要: 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扩大和加强,社会上有越来越多完整的幼儿教育教师,为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教学任务是“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职业教育下,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初步了解国内外儿童艺术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价值观。”,学前教育学生应具备绘画的基本技能,具有相对系统和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线条表现,正确合理地运用色彩。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进入手册课程。手工制作课程教学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毕业后进入幼儿教育岗位的重要技能之一。它可以在幼儿教育中发挥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关键词: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24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手工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的美术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密切关注手工的课堂教学,开展各种形式的手工艺课外活动,重视手工艺的教学。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掌握技能、知识和创新的能力。本文从多角度分析了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手工课程教学,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手工课程的教学情况

(一)手工课程实用性较低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大多数学前教育的学生都是活泼好动、有亲和力的学生,但没有专业的美术训练,实践能力相对较弱。虽然这些学生对手工很感兴趣,但他们不愿意尝试。虽然有许多美术课程,但它们的兴趣和实用性相对较低。许多教师使用平面教学法来开展教学工作。它们不能结合手工课程的特点和图像,生动地显示手工制作的顺序和手工作品的效果,降低了手工课程的趣味性。此外,教科书没有直接展示三维手工作品,因此手工作品的实用性相对较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无法充分提高。此外,手工角色的材料和内容与学前教育工作的联系也很差,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也很弱,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缺乏有效的实践

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手工课程的规划、设计和开设对学生专业素质和艺术能力的提高有着深远的影响。如今,职业学校的许多教师无法正确理解课程对学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价值。他们认为学生只需要掌握模拟技能。因此,大多数教师无法定期和前瞻性地安排教学内容,这使得实际教学过程涉及资源匮乏。这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指南和课堂参与。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造力。此外,目前职业学校提供的大多数课程无法有效地融入幼儿教育的真实环境,使得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与社会相关领域的就业需求脱节。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程教学策略

(一)利用微课精准导入,直抓要点

优秀的课堂活动应该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课堂导入,课堂导入作为教育活动的第一部分,直接影响每个部分的后续结果和质量。课堂上的传统手工从老师的声音解释开始,然后转向教学示范,以学生的实际操作结束。与本科生相比,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学习能力较低,艺术技能较弱,理解能力较低。老师的单一解释太枯燥了,而且耗费了更多的时间,这很容易使课堂成为老师们独自作战的战场。为了更好地把握时间,提高教学效率,精彩的介绍尤为重要。在开设微格课程时,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场景有时华丽而清新。我们应该根据内容改变不同的电子效果,调动学习氛围,实现形象、声音、文本、演示等精彩展示。满足学生的好奇心,赋予学生审美特征,调动他们对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二)制作偶然效果,表现作品神奇美

教学中要勇于尝试手工制作的偶然效果,表现手工作品的神奇之美。制作出的手工会出现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主要是创作者根据材料特点主观制作的花纹,能给人以奇妙的艺术审美享受。例如,在教学手工《染纸》一课时,染纸作品呈现出的画面色彩艳丽,图案富于变化,其实染纸画制作过程并不复杂,材料是普通的宣纸,染料是彩色水笔墨水,制作时对纸材料进行折叠、揉捏、盘绕等技法运用,再把折好的纸分次浸染做出特殊的表面纹理,由于使用吸水性强的宣纸,颜色就会逐渐渗透到纸里去,出现晕染的花纹。配色时注意色彩的冷暖深浅搭配,再加上水的助染,画面会出现形态各异、具有偶然效果的神奇花纹图案。浸染的花纹图案是由于搭配的色彩和折叠方法不同而出现偶然效果,因此它具有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会给制作者带来一次又一次创作愿望,并陶醉在创作中,这是晕染作品独特的艺术魅力。对手工进行艺术再创造能更好地表现作品的神奇效果。

(三)根据职业发展需求,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

手工作业是发展思维和加强协调的主要活动形式。因此,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应统筹规划,制定完善的手工课程表,锻炼学前教育学生的综合能力,为就业奠定基础。然而,调查发现,首先,一些教师并不重视中等职业学校的学前艺术教学。他们只根据教科书进行教学活动,学生缺乏参与的机会;其次,机械化教学模式导致学生的兴趣逐渐降低,学习积极性逐渐丧失;最后,由于手工艺涉及的内容广泛,教师的教学设计简单,不从学生未来的工作需要和职业发展出发,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失去了教学的最终方向。因此,教师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教学体系,教授手工艺技能,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手工艺能力。以“泥塑”为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风格的泥塑作品,使学生能够观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组织学生进入“实验室”,用黄色粘土雕刻形状,并合理分组。任务完成后,教师应通过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让学生了解自己作品的不足,然后继续改进。此外,为了提高手工艺课程的教学质量,教师还可以成立一个手工艺兴趣小组,借助一些传统节日,如中秋节和国庆节,在校园制作红灯、彩球和其他手工艺,并由全体师生进行评估,从而丰富学前教育学生的日常生活,锻炼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训练学生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技能技巧

手工作业需要学生不断地开始,并仔细地进行。学生将在动手制作过程中理解手工作品的真正含义。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学生也对材料有了更多的了解。在一定的作业要求下,学生应该不断地训练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学生们在完成手工作品的同时培养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了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对作品的具体要求,并体验了手工作品所产生的不同美。他们也对手工制作过程有了更深的理解,对“美”有了更多的探索和追求。

三、结语

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是必修课之一。根据手工课程的科目要求,采用自由开放的教学方法,在轻松活跃的课堂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手工艺课的重点不是学生能获得多少知识和技能,而是他们能在多大程度上发展自己的素质,发展自己的智力和创造力,培养良好的人格,提高他们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浦春波.浅谈幼师美术课中的创造力培养[M].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6.

[2]徐芙蓉.中等职业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研究[M].教育方法分析,2009.

[3]黄小玉.解放心灵创意手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美术创新手工教学的研究[J].美术文献,2019(9).

[4]何海蒙.幼儿美术教育的教学策略 [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M],2004.

[5]宁苗妤.浅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手工课剪纸艺术的教学实 践[J].中文信息,201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