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今的教育之中,体育教学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而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时,就需要得到老师的引导与帮助。教学中,老师可依据学生学习情况来制定合适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可对教学知识进行适当拓展,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可借助于各种教学方式。在这些教学方式中,可利用所查询的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革新,这都有利于促进学生体育学习,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和教师的师生关系[1]。在进行体育教学时,各种教学方式的辅助对体育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大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不仅要转变教学方式,还要借助有效的资源来促进学生学习。
一、增加师生沟通,完善教学内容
体育教师对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要想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教师就要先了解学生的想法。中学阶段的学生大多比较叛逆,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深入了解他们对体育课程的看法,以及比较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这一过程可以使教学内容得到完善,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充分挖掘学生在体育训练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喜欢上体育。
首先,体育教师可以改变传统教学格局,在课堂前几分钟开展简单的“交流会”,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的运动习惯,平常比较关注哪些体育赛事。有些学生会提到足球,但由于缺少场地,只能通过电视看一些比赛。还有些学生会提到乒乓球,他们会在小区内与朋友一起打球。这种交流会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融洽师生关系,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要善于总结交流内容,根据其中的问题与学校进行沟通并加以解决,比如完善学校的设备,购买乒乓球台、球拍以及足球网架等设备。如此学生对于体育课程的态度也会发生变化,当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后,教师就可以开展技巧教学,从更专业的角度出发,提高学生的体育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的体育能力,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这样教师在完善教学内容的同时,能够让学生真正融入体育课堂当中来,从而切实提高专业水平。
二、实施多样化教学,提高学生兴趣
在传统体育课程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参与体育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新课改针对体育课程教学,特别是中学体育课程教学提出了多样化教学的改革创新要求,以使中学生通过体育课程学习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增强体魄,爱上体育运动,并逐渐养成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
1.开展趣味性体育学习活动。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趣味性体育学习活动,一方面是体育知识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体育知识小竞赛、体育知识问答比赛等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到体育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之中,加深学生对体育知识、运动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体育观念.,另一方面是体育技能的比拼,如在篮球教学期间鼓励学生进行投篮比赛或者小组对抗,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和合作意识。
2.坚持因材施教理念。教师必须意识到学生是体育深度教学的主体,必须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活动之中。在深度教学期间,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基础,进而结合学生在体育运动方面的具体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凸显教学方案、教学活动的层次性,使学生能够在符合自身情况的基础上保持体育学习信心。
三、拓展评价方法,培养体育习惯
评价方法是体育教学评价改革落实的关键,同时也是难点。以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为引领的体育教学评价,既要能科学合理地评价教学的实际效果,又要能培养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还要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这些最终都落在实施教学评价的方式方法上[2]。
1.细化终结性评价
对学生体育成绩的评定可以从学习态度、体育意识、体育知识、运动素质和运动技能等多方面展开,并以满分为100分计,对终结性评价所含内容逐项计分,根据每项得分及所占比重,计算出终结性评价的总分。
例如,学生小刚的“学习态度”一项是“良好”,得分85,按照该项占比10%换算,得8.5分;“体育知识”两次考试:期中95分,期末94分,学期最终得分就是:95×40%+94×60%=94.4分,再按照该项占比20%换算,得18.88分;“运动素质”一项,小刚各科目得分总和是90分,再按该项占比40%换算,得36分;小刚的“运动技能”一项等级是“优秀”,得分96,按该项占比30%换算﹐得28.8分。最后,小刚的终结性评价总成绩就是:8.5+18.88+36+28.8=92.18分。
2.强化过程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也称形成性评价,具有直接、具体、及时和针对性强的特点,它可以明确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方向。以往的教学评价看重的多是学生的体育测试成绩,常常忽略了学生体育学习的过程,没有体现体育教学评价的教学反馈作用。所以,教师应在体育教学评价中强化过程性评价。
例如,教师可以在教学中通过口头提示、手势、表情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更好地提升教学效率。
四、结语
综上所述,中学阶段体育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兴趣,引导学生将自己对体育运动的爱好逐步凸显出来。要想有效达成这些教学目标,初中体育教师就要在充分了解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结合体育多样化教学要求,立足学生的身心特点﹑兴趣爱好等因素,积极探索多样化体育教学策略,科学选择体育项目,并始终坚持创新性、科学性,以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体育课程参与积极性,促使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并获得快乐。
参考文献:
[1]甄伟,卫恒.浅谈新课标下中学体育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0(24):175.
[2]张泰源.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提升学生主动参与性的策略探讨[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21(1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