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关于气象海洋水文装备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

​高星

北海舰队参谋部,山东省青岛市,266071

摘要: 本文从系统建设、战略规划、配套政策等几个层面探讨了气象海洋水文装备军民合作研发、气象数据共享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以期为推进我国海洋气象设备的现代化建设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军民融合;气象;海洋;水文
DOI:10.12721/ccn.2023.157048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十九大提出了深化军民融合发展模式,建立统一的全国综合发展战略体制,而军民融合是兴国之举。因此,我国气象海洋水文装备军民融合深入发展,必须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军民技术互转,装备研发合作,大力推进了高素质的人才培养和信息资源的分享。

一、保证气象海洋水文装备军民融合发展有法可依

军民融合是一项重大的战略性任务,必须在制度与机制改革、制度与要素融合、制度与标准等方面实现协同发展,从而实现我国军民一体化战略体系的初步建立。要持续完善体制、政策、制度,善于用法治思想和方法促进工作,充分利用好法规的规范、引导、保障作用,加快推进军民融合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释工作,从政策导向上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人才、技术;在资金、服务等方面,进一步推动军民一体化的发展。在海洋、太空等领域,军民结合程度较高,要加速构建多位一体、协同推进、跨越发展的军民结合发展新局面。当前,国内缺乏针对气象海洋水文装备的相关政策和法律,缺乏依据。为此,必须加强法律法规的完善,完善军民通用标准,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让军民融合发展有法可依[1]

二、建立气象海洋水文装备军民一体化平台

军事气象海洋水文设备具备涉及范围广、可靠性高、工作环境复杂、研制周期长、保密任务繁重等替代。从可靠性、维修性、测试性、环境适应性、电磁兼容、安全等各方面,都比民用产品要高得多。随着我国高技术气象和海洋水文设备的普遍应用,气象设备保障工作出现了新技术、高集成度、强保障时效等特征,要求其技术保障必须具备高效率。在设备维护方面,除了要处理很多的硬件技术问题外,还有很多软件技术上的问题。在军事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类科技相互融合、相互影响,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也进一步推动装备设计、制造和维护一体化。

民用气象海洋水文设备通常为固定站点,安装好以后不会经常变动。军用气象海洋水文设备通常需要安装方便、便于回收、机动灵活的气象海洋水文设备。因此,在军用天气设备的研制中,既要确保其精度,又要确保其可靠性高、环境适应性强、保障环境差、机动灵活、耐用等优点。

当地科研机构、公司应依据其技术积累、研发生产条件、供货来源持续性等因素进行分析,根据客户的服务时效性、所具备的保密资格、所承担的承建资质等基础条件,根据不同的需要,对所研制的气象海洋水文设备的类型和配套层次,进行能够发挥优势的领域。

三、加强气象海洋水文装备研发的军民合作

建设和完善军民结合、以军为民、为人民服务的现代化气象海洋水文设备研究与制造体系是一个长远的、战略性的工作,其基本目标是将装备研究、生产根植于国家科技发展和国民经济基础之中,最大限度实现国防科技与民用科技在产、学、研各层次的有机衔接和成果转化,提高装备创新发展能力。在武器的研制上,一般都是要搞项目,然后经过讨论,然后才能通过政府采购。在这段时间里,项目的立项和论证工作比较繁琐,时间较长。在进行投标时,因各军地研究的重点和方向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导致了新设备研制的相对落后。因此,应加强对气象海洋设备的研究,促进我国气象海洋设备的军民共享,加快设备研制速度,提升设备研制效能,以为我国气象海洋水文设备的研制开辟一个双赢的新格局。

在关键技术、关键项目上,构建协调创新的体制,是我国气象海洋水文设备研究的重要突破。在气象科技、气象雷达、温盐深测量仪器研制的生产和使用等方面,军队和地方应该大力开展协同创新。特别是要在海洋气象领域的重大技术攻关中,开展海洋气象监测预报技术、全球海洋气象预报技术等领域的合作。

四、优化气象海洋水文人才资源配置

人乃治国之基,亦是立国之根本。根据《2020年前军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加强以国家教育为基础,大力发展军事院校,大力发展军事人才,探索一条集约高效、开放融合的军队人才队伍发展路子。从2017年起,我国废除了从1999起的定向招录、全程培养的国防生招生政策,即从高校毕业生和高校学生中直接选拔招录。此次部队征兵模式的改革,使我军在深化军民结合方面走出了一条新的道路,使我国的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使用,为广大地区的精英人员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当前,部队的气象海洋水文人才主要来自于原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海军工程大学、大连海军学院等军事学院,另外一些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当地高校,这些高校的毕业生可以在一年内就被征召参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和中国海洋大学分别具有国家一级学科评价第一的大气科学以及海洋科学。依托继续开展基础教育和专业技能培训,进一步提升部队气象海洋水文设备人才和指挥员的任务能力[2]

五、实现气象海洋水文数据军民共享

军事信息系统应与国家的信息系统密切联系,通过资源的分享、协作的方式,促进军事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一是依靠当地的基本设施,强化战区的建设;在设施布局、设计等级、技术标准、辅助设施等基础上,切实落实军队的需要,并不断改进。例如,大型气象、水文、空间等基础建设要兼顾军用需求和军民结合。二是要依靠民间的支持,做好设备维护工作。大量的高科技装备被分配到军队中,军队必须齐心协力,做好装备全系统、全寿命的维修工作。

我国的气象海洋工作已经形成了天基、空基、地基三大体系,形成了一套将卫星通讯与陆地公用通讯有机结合的气象海洋水文信息网体系。利用观测网络技术、数值预报技术、数据同化技术等新技术,海洋水文预报和气候预报水平不断提升。虽然在基础理论和实际应用领域做出了大量的重大科技成就,但是由于机密性和权利限制,很少能够做到军民共享。

结论

总之,应按照国家“军民一体化”的国家战略,由军委、参谋部、装备发展部等直属机构和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等国家有关部门牵头,依托基层部队、科研院所、工厂企业等基层组织进行生产。

参考文献

[1]李伟,张艳昆,欧阳军,等.关于气象海洋水文装备军民融合发展的探讨[J].气象水文海洋仪器,2019,36(3):117-120.

[2]张芳.国外气象海洋航天装备军民融合发展现状及启示[J].气象科技进展,2020,1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