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产妇是指首次分娩的产妇群体,无分娩经验,常伴有不良情绪,一般会因担心阴道分娩的疼痛而选择开展剖宫产,近年来因分娩镇痛的推行,使得初产妇的阴道分娩率提升,但是仍有部分产妇伴有恐惧感,因此,为了促使分娩工作的顺利进行,临床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分析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初产妇分娩恐惧、剖宫产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我院接收的初产妇中抽取此次研究对象,共计50例,研究起止时间:2021-04至2022-04,并将入院时间作为分组依据,分别命名为对照组、观察组。
对照组:年龄最小23、最大35,平均(26.57±2.13)岁;孕周最短37,最长41,平均(39.86±1.13)周。
观察组:年龄最小22、最大34,平均(26.63±2.04)岁;孕周最短37,最长40,平均(39.54±1.21)周。
以上资料对比(p>0.05),无明显差异性。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监测生命体征,心理安抚等,并于分娩前讲述分娩的流程、需要配合的工作等,并配合产妇做会阴处的消毒处理等;于术后鼓励产妇补充营养,适时开展盆底肌肉锻炼等[1]。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1)构建理想的家庭环境:及时向家属讲述目前产妇的情况,并从家属口中了解产妇的一般情况,明确产妇的理解能力、心理状态等,为其排忧解难,并增加床位,精心布置病房环境,使病房看似像家庭一样,构建家庭的氛围(2)健康教育:耐心向家属和产妇讲述分娩的相关知识,必要时结合幻灯片等展示分娩的过程,消除产妇的陌生感,并指导家属掌握照顾技能,指导产妇学会拉玛泽呼吸法、分娩球以及自由体位等,以促进产中更好的配合;结合产妇的营养水平和身体耐受性,为其制定科学的饮食方案和运动方案等(3)家庭中心式助产:叮嘱家属陪伴在身边,给予心理支持,包括分娩过程中也要陪伴在身边,不断给产妇加油打气,帮助其树立信心,并指导产妇以正确的用力和呼吸方式缩短产程,并以冥想方式放松心态[2-3](4)家庭中心式产后护理:及时将新生儿的情况告知产妇和家属,尽早接触,实施母乳喂养,并指导开展盆底肌康复,监测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体征,叮嘱家属提供家庭的关爱,尽力满足产后的需求,并在产妇出现不良情绪时,给予理解,多安抚,并配合产妇开展功能锻炼。
1.3观察指标
分娩恐惧程度:利用CAQ量表评估,内容涉及胎儿健康、产痛伤害、医疗护理以及自我控制,满分64分,得分越低越好。
对比两组的剖宫产率。
护理满意度:以我院自制问卷进行调查,问卷采取百分制,统计调查结果:非常满意(≥80分)、基本满意(60-79分)与不满意(低于60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25.0对本文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计数资料接受卡方检验,计量资料接受t检验,当处理结果显示p<0.05,即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分娩恐惧程度
详见表1,分娩恐惧程度,护理前(p>0.05),无差异性,护理后对比(p<0.05),差异显著,观察组各评分更低。
2.2 剖宫产率
如下表2,剖宫产率,观察组较低,两组对比(p<0.05),差异明显。
表2 剖宫产率 n(%)
2.3 护理满意度
见表3,护理满意度,观察组较高,两组对比(p<0.05),差异明显。
表3 护理满意度 n(%)
3讨论
常规护理属于传统护理模式,主动性不佳,并且护理内容单一,不具备针对性,不能适用于每一位产妇群体,尤其对于经产妇这类缺乏经验的产妇而言,在分娩期间,不管是阴道分娩还是剖宫产分娩,均伴有负性情绪,安全感不佳,而本文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以将病房构建成和谐家庭氛围的形式,降低产妇的紧张感,并通过家属陪伴的形式,增加产妇的安全感,并以积极的顾虑和情绪的安抚,缓解产妇的不良情绪[4]。整个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主张全程由家属参与,配合医护人员共同进行产妇的围产期护理工作,从而使得护理效果更好。
综上所述,初产妇实施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可以降低剖宫产率,缓解产妇恐惧感,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喻文超. 细节护理干预在初产妇行剖宫产分娩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2,26(36):35-37.
[2]张秀蕾,陶翠,郭存香. 心理护理结合分娩球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 临床医学工程,2022,29(12):1743-1744.
作者简介:蔡娅(1996-),女,四川遂宁,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本科,护师,产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