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

蔡朝珍

高县第二实验小学校,645154

摘要: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应具备的关键能力、必备品格和价值观念,它关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进行,核心素养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DOI:10.12721/ccn.2024.157084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小学教育应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改变“分数至上”的风气,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能力。为了贯彻这一理念,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小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等特点,灵活设置教学环节,增加实践活动,让学生在享受数学学习时光的同时习得更多的数学知识,并学着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一、运用合作教学,培养合作探究意识

小组合作是合作教学引导的重要方式,通过小组群策群力可以使学生在互相参考借鉴、互相启发引导、互相团结帮助的氛围中,有效解决新知学习中的问题和困难。更能有效改善学生个体在学习过程中思维、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不足,切实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的同时,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层次与班级整体核心素养水平发展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开展《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教师会依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将学生划分为水平相近、层次相等的小组。以学校中花坛、操场等学生熟悉的现实区域为素材,通过多媒体教学设施为学生抽象为数学图形,并提供真实的数据信息。在完成基础理论教学后,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整合习得知识和技能,尝试探索上述不同场域的面积计算方法。在完成计算后,自主观察学校其他场域,通过自主测量数据尝试计算面积,最后以小组代表的方式进行总结和分享。教师会围绕学生小组探究与实践进行总结和概括知识的性质与特征,从而深化学生对此部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不仅有效锻炼学生合作探究能力、观察能力、抽象思维、建模能力等学科素养,也让学生深刻体验数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小组合作的另外一层意义在于,通过小组合作,帮助学困儿童更好地理解新知,最大程度地减少学困儿童数量。合理地给每个成员分工,将不同层次的孩子组合,并且建立小组合作评价制度。例如,每个小组内都有学困儿童,那么在课堂的分组讨论后的小组反馈中,如果学困儿童的反馈有条理、进步明显,则给所有小组成员优良的评价。小组互助、学生互助是帮助学生解惑的有效途径。

二、推进大单元教学,引领学生跨学科实践

以新课标为指引,小学高年级数学育人工作的开展,还要跳出单一知识点,单一内容的教学积极引入大单元教学,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综合掌握。聚焦学生认知重点,推进系统性育人,促进学生数学方法感悟,加深学生学习体验,培养学生整体连贯思维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以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这一知识点为例,引入大单元教学,可以让学生先立足课内,探究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有效方式,理解长方形面积计算的一般规律。接着让学生讨论,足球场面积的计算校园面积计算的具体操作过程,通过大单元教学引导学生学会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读出正确的读数,最后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将长度测量长度、单位换算、周长计算、面积的计算有机联合在一起,让学生对长方形周长与面积的理解更为深入,体现大单元教学育人的广度与深度。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分清多个知识点之间的前后关系,学会结合所学内容开展预测与判断,再结合恰当工具的运用,提高学生良好的任务执行力,通过整体性育人,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循序发展。

三、基于教学评价促进综合发展

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和发展无法靠单一常规纸卷测试方法进行判断和评估。作为一种隐性、潜在的能力,教师要依据学生数学基础、数学学习能力、核心素养发展需求,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全面发展为导向,科学合理地规划评价指标与评级方法,切实拓展评价主体,从而为学生提高全面客观的评价,促进学生数学综合素养的不断提升。

例如,在完成《倍数和因数》教学后,教师会以学生学习过程开展过程性评价,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不同环节,就学生学习态度、主动积极性、合作交流、思维与能力发展进行点评。在完成课时教学后,针对学生课堂学习质量进行点评。在完成过程性评价后,围绕单元教材内容引导学生以图表的形式总结学习收获、反思过程不足,并联合家长、同学共同开展多主体终结性评价,使学生虚心学习他人学习方法、知识记忆与理解、内化吸收与迁移运用等环节的优势,也让学生依据多主体评价可以更客观、全面认识到自身学习过程存在的问题,进而有效改进,为自身未来数学领域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创设探究情境,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发唤醒与鼓舞。以核心素养理念为指引,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育人工作开展中,教师也要避免单纯地为学生进行知识灌输,而是要能够融合教学过程,启发学生学习思考。带领学生深度融入学习情境,探究数学原理,厘清知识来龙去脉,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引领学生意义学习。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又能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深度掌握,也能指导学生在遇到具体问题时灵活应用,从而培养学生自身良好的学习理解力。

尤其是随着新课改的深度推进,小学数学对知识的考核越来越灵活。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单纯集中于知识传授来教学,而是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思路的有效唤醒,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模型建构意识,品味数学之美,探究知识解答的多元方法。关注学生数学思维的培养,让学生学会有效的问题转化,这样才能真正释放学生学习热情,为学生带来良好的深度学习体验。立足课堂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关注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通过数学解题的有效反思与知识梳理,让学生掌握推理技巧。对于题干中的一些隐含条件,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学会有效地提取梳理,选择其中有效的部分来组合应用,这样才能为学生带来良好学习体验,能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学生深度学习力有效培养。

总结

贯彻素质教育必须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应时常反思自我,避免“僵化”的教学模式,纠正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通过不断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并将数学与生活有机融合,持续丰富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创新思维。

参考文献:

[1] 马宝忠.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优化探究[J].知识文库,2024,40(12):61-64.

[2] 李鋆.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信息化教学策略分析[J].读写算,2024,(22):62-64.

[3] 李亚琴.核心素养导向下小学数学主题式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2024,(18):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