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美术中如何开展刻纸校本的课程研究

​沈晨丽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梅堰实验小学,215225

摘要: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明确表明,美术课程的存在,要让学生看到文化的多元性,在文化背景下,看到美术的特征以及多元性,还有美术对实际生活的影响,因此小学美术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帮助学生建立尊重世界文化多元性的价值观。下文中主要对刻纸教学的现状展开分析,分别从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展开的思考。小学美术中融入刻纸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不仅发扬传统文化,还营造课堂和谐氛围。在小学美术课堂上融入刻纸校本课程,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教材,改变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保证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小学美术;刻纸校本;课程研究
DOI:10.12721/ccn.2023.15727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刻纸教学属于是美术中的一种剪纸艺术,刻纸属于剪纸的范围内,其主要来源于剪纸,但是又比剪纸要精确。追溯到上古时代,古人知道对物质进行有效利用,例如石头、骨头、皮革等,在这些物质上面打眼,这一过程就是刻纸的前身,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艺术家对此的创作,才有了现在美术课堂上丰富的教学内容。

一、小学刻纸校本的现状分析

现阶段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基本每一个教材都会有剪纸的出现,是以欣赏的方式存在,缺乏对此的创新,并且把剪纸和刻纸混合在一起。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其注意力不容易集中,模仿能力非常强,缺乏创新能力,他们没有办法长时间的停留在一件事上,不管是实操能力还是对事物的协调能力,创新能力,都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而中年级学生,在刻纸教学中,他们是具备一定基础的,并且也有一定的自信,在中年级培养学生刻纸习惯以及创新能力是合理的。高年级学生,具备了一定的思考能力,他们可以把生活中见到的事物和刻纸教学进行融合,并展开创新,这一阶段学生的审美能力会提升,实操能力加强,创新欲望也比较大,但是教师要注意,这个阶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意识[1]

二、小学刻纸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刻纸在经过长时间的沉淀,也具备了自身的独特性。刻纸的展现方式主要有剪刻、造型、构图以及色彩。刻纸的主要模式有阴刻、阳刻以及阴阳结合刻,这些刻纸的模式不同,所产生的剪刻特点也不同。构图形式特征,主要是以平面性的方式展示的,对完整型的结构是适用的,在色彩上,是比较随意的,作者可以从自身的喜好出发,其用色会有自身的寓意在里面。小学刻纸教学中,一般是通过临摹学习,刻纸创新,其中包含画、扣、刻等一些技巧,非常有趣。现阶段把刻纸文化融入到小学课堂上是非常有必要的,小学刻纸校本的开展,对发扬我国传统文化是有积极作用的,不仅可以传承文化,还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把手和脑结合在一起,先对事物进行观察,然后展开思考和创新。

三、小学美术开展刻纸校本的策略

(一)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材料

古人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刻纸的主要工具就是刻刀、订书机以及纸张和油盘。刻刀的使用是比较随意的,没有专用的刻刀,像一般的手术刀片,使用起来比较灵活,不需要制作,直接使用即可。油盘,一般刚接触刻纸的学生可以选择报纸,这种工具也比较常见,适合学生使用,如果是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使用专门的油盘来做基础。纸张,一般用的比较多的是蜡光纸以及闪光纸、花纹纸、宣纸和吹塑纸,纸张的选择可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2]

(二)选择合适的书本教材

小学阶段的美术教学中,有很多关于剪纸的教学,这也为刻纸教学的开展奠定了基础。在小学二年级美术教学中有《雪花飘飘》、《手拉手,好朋友》以及各种剪纸教材,这也从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出发,让手和眼进行更好的协调,这一过程中,会让学生使用便利安全的剪刀展开制作,在剪纸的基础上增加一些刻纸,在各种裁剪结合的背景下,展现出不一样的创作。此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喜好出发,选择合适的刻纸教材,融合民间刻纸艺术家的经典作品,创作出一些适合学生使用的教材,例如《十二生肖》、《双喜》、《蝴蝶飞飞》等,开展一些有主题的刻纸活动,让学生学习传统手工的技能技术,让学生清楚刻纸艺术的实际制作流程,对刻纸技术在展现手法上的阴刻、阳刻、阴阳结合的类别有更深的体会,促使学生对刻工好的,布局完整的艺术品有更好的了解,这样的课程不仅传扬了民间刻纸文化,同时也增添了小学美术刻纸教学的乐趣。

(三)合理选择教学模式

现阶段的小学生,是在信息化背景下成长的,学生的课下生活基本都会接触到电子产品,真正接触到纸刻艺术的机会并不多,那么教师该如何让学生自主的接受刻纸艺术呢,这对于教师来说是目前需要思考的问题。刻纸分为阳刻和阴刻,阳刻就是对画中线条的部分进行保留,把一些空白的区域刻掉,最终形成新的图案;阴刻就是把绘图线条刻去,保存底面,从而形成新的图案,这就是阴刻。教师先对学生讲解刻纸的方法,然后带领学生进入到课堂上。

教师可以先为学生建立正向的学习氛围,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开展实践活动、谈论活动等,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接下来主要分析如何把刻纸教学融入到美术课堂中。在正式开课之前,教师要和学生一起进入到刻纸的氛围里,教师可以扮演成一名魔术师,从身上变出一些刻纸的作品,刻纸的展现形式有月牙纹、圆形纹等,这些纸刻作品在教师的手中出现,学生被震惊了,连连发出赞叹声,以及鼓掌声,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兴趣被提升了,教师也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进入到正式课堂之后,教师发现有一些学生把刻纸作品用来当做面具等,这样也充实了刻纸作用的价值,这些作品都是学生一个一个创造出来的,同时里面也包含了学生的创意,在课堂上学生对自己的纸刻作品都非常认真的对待,同时也展现出很大的热情,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作品是抄袭的,每一个作品都是属于自己的,都是独特的个体。此外在进行交流时,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实际需求出发,对教学模式尽量选择多元化、有趣的方式,可以是讲故事的方式,也可以是做游戏、唱歌的方式,抓住学生的眼球,并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例如在学习《剪剪小窗花》里面主要讲解花娘子的故事,在《十二生肖》中主要讲解老鼠嫁女以及龙凤呈祥的故事,他们使用的形式是不同的,但是都把民间文化和刻纸技术进行了融合,在刻纸课堂上,教师发现一个规律,给学生讲课是比较无聊的,并且刻纸的不断发展,难度也逐渐增大,有一些能力相对比较落后的学生在这一时期,会对剪纸产生一定的抗拒,在认清楚这一点之后,教师可以在刻纸教学中融入歌谣、线条意识等,这就把无聊的刻纸教学内容从复杂变得简单,同时也促进学生的身心平衡发展[3]

结语

刻纸教学进入到小学美术课堂中,不但提升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拓展了学生的想象力。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促使学生对民间艺术的关心和爱护,通过对刻纸的学习,学生也感受到刻纸的乐趣,以及对刻纸艺术家的崇拜,最大化吸收刻纸人民的优秀特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刻纸教学需要使用守来发扬我国传统文化,并且相信刻纸艺术在世界上是智慧的存在,并且永远都不会消失。

参考文献

[1]尹合栋,于泽元,邱德峰.美育视域下的小学美术教育:问题、价值与发展[J].教育与教学研究,2022,36(09):28-40.

[2]刘昕笑.浅谈传统文化元素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2,38(07):157-160.

[3]梁择宏. 基于小学美术课的虚拟主播设计[D].云南艺术学院,2022.

作者简介:沈晨丽(出生年1990.8—),女,汉,江苏省吴江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梅堰实验小学,本科,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美术刻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