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快速康复外科护理对预防妇科围术期DVT研究

骆林利

漳州市第二医院

摘要: 目的 妇科盆腔手术后高发下肢深静脉血栓(DVT),针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围术期实施以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探究下肢DVT预防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102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予以常规护理以及以FTS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护理,比较组间各项围术期指标、凝血功能指标、下肢DVT发生程度、术后舒适状况量表评分。结果 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下肢DVT发生程度比较,观察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舒适状况量表评分,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 以FTS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可加快康复速度,降低术后下肢DVT的发生概率,是术后预防下肢DVT发生的有效途径,值得推广。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综合护理干预;妇科盆腔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
DOI:10.12721/ccn.2022.15710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针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围术期予以相应的预防措施,降低下肢DVT的发生概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将以FTS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施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探究下肢DVT预防的影响,详情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102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基线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可比(P>0.05)。

对照组:51例,年龄范围25-55岁,均值(40.32±1.67)岁;

观察组:51例,年龄范围26-55岁,均值(40.76±1.22)岁。

纳入标准:符合临床盆腔手术指征者;术前无下肢深静脉血栓者;本人及其家属对研究知情同意。

排除标准:吸烟、糖尿病、高血压、使用激素类药物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既往深静脉血栓史者;心脑血管疾病者;沟通障碍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具体包括:术前常规健康宣教、常规禁食、禁水、备皮、肠道准备;术中生命体征监测、导尿管常规留置、常规肢体护理;术后体位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护理、排便护理。同时,以各种方式分散患者的注意力,缓解患者的疼痛感受,或遵医嘱酌情予以镇痛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接受以FTS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具体包括:

(1)术前护理。向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加强沟通,减轻患者焦虑、紧张的情绪。术前一天叮嘱患者多喝水,如有必要可予以静脉补液管理。肠道准备简化,术前八小时禁食,手术前夜饮12.5%碳水化合物饮品800ml,次日可饮400ml,术前四小时禁饮,不仅可改善术前口渴、饥饿、烦躁,且不会增加麻醉过程中的肺部误吸。采集患者空腹8h以上的静脉血5ml,以检测凝血功能相关指标,评估术前风险,酌情预防性使用低分子量肝素钙等药物。

(2)术中护理。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穿戴弹力袜,摆放合适的体位。术中操作时间较长患者,在关节下方垫5cm厚的小沙袋,将手术床调整至合适的位置,避免长时间压迫局部组织导致血流不畅。若手术操作时间过长,可予以静脉滴注右旋糖酐70葡萄糖注射液500ml,预防血栓形成。

(3)术后护理。早期进流质饮食,早期下床活动,术后合理镇痛,导尿管术后24~48h拔除,可有效缓解恶心、呕吐和肠麻痹,利于胃肠功能和精神心理恢复,防止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感染,缓解术后疲劳和睡眠障碍。引导患者开展康复训练,在床上完成主动训练,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由远到近按摩患者肢体,每次20-30分钟。静脉血流速度的加快可以通过人力挤压腓肠肌、环转足踝等方式。另外,医用弹力袜使用特殊材料制成,自带压力模式,与人体血流动力学相关标准相匹配,可以预防静脉血瘀滞,改善血液循环;弹力绷带根据个体差异,合理调整弹力绷带的松紧程度,予以患者双下肢适当的压力,从而加快血液回流,改善循环。

气压疗法属于一种保健手段,依赖器械实施躯体松弛、压迫,以此深度按摩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重建。这一装置可合理调控加压与减压,保证腿部肌肉松弛有度,可模拟人体正常行走的运动状态,帮助血液流通,有效预防血栓。需要在患者术后三日内实施第一次治疗,压力范围不超过60mmHg,每五秒循环一次,持续治疗15分钟。其中足底静脉泵属于气压治疗的一种,该装置在气压强力的冲击下,可有效改善足部血流状态。

1.3观察指标

(1)术后指标: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

(2)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

(3)下肢DVT发生程度:以超声仪检测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程度。轻度:轻度下肢静脉曲张与脚踝酸痛不适;中度:脚踝存在色素沉着且站立时肿胀疼痛不适;重度:下肢严重肿胀,疼痛剧烈,存在湿疹或破溃。

(4)舒适状况量表:从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环境四个维度进行组间评分,得分越高表示舒适度越高。其中,生理5项、心理精神10项、环境7项、社会文化6项。量表以1-4Liker Scale评分法,非常不同意为1分、不同意为2分、同意为3分、非常同意为4分,反项题1分表示非常同意、2分表示同意、3分表示不同意、4分表示非常不同意。

1.4统计学处理

统计学软件SPSS21.0,利用该软件对本次研究中的两组数据进行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百分比表示,x2检验;P<0.05说明数据对比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围术期指标比较

见表1,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切口愈合时间比较,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短,差异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的术后指标比较[x̄±s]102.png

2.2凝血功能指标比较

见表2,患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比较,干预后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长;纤维蛋白原(FIB)水平、D-二聚体(D-D)水平,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

表2 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指标比较[x̄±s]103.png

2.3 下肢DVT发生程度比较

见表3,下肢DVT发生程度比较,观察组轻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3 两组患者的下肢DVT发生程度比较[n/%]104.png

2.4 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4,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比较,观察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

表4 两组患者的舒适状况量表评分比较[x̄±s/分]105.png

3讨论

妇科盆腔手术后高发下肢DVT,结合相关研究报道可知[2-3],盆腔手术后发生下肢DVT的概率高达7%-45%。术后下肢深静脉回流障碍导致下肢DVT,具有隐匿性,仅有不到20%的患者患病初期可感受到明显的临床症状,绝大部分患者的病症不显著,或者表现为轻微的下肢酸痛,漏诊概率较高[4-5]。静脉回流障碍,引起远端静脉高压、肢体肿胀、疼痛及浅静脉扩张等临床症状,多见于下肢,可造成不同程度的慢性深静脉功能不全,严重时可致残、血栓后综合症与肺栓塞,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是极大的威胁。FTS理念是2001年由丹麦外科医生Kehlet提出并实施,强调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利用现有手段对围手术期各种常规护理措施加以改良、优化和组合,分别予以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来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极具针对性、专业性与科学性[6]。简化了肠道准备、围术期科学补液管理、优化麻醉管理、早期下床活动、早进食、更少的管道留置等减少了护理的工作量,众多效果的叠加,不仅仅缩短了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了住院费用,减轻了手术“无辜性”损伤带来的应激所造成的病理生理反应,减少了患者痛苦。循证医学是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医学依据,目的在于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7-8]。结合文章研究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的围术期指标与凝血指标均较对照组更加理想,下肢DVT的发病概率更低,且舒适度更高。由此可知,以FTS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护理干预,对于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而言,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与有效性,可有效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改善患者的各项生理功能,加快术后恢复,临床意义深远。

基于FTS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患者,可加快术后康复速度,降低术后下肢DVT形成的概率,是妇科盆腔手术患者预防下肢DVT发生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杨倩.预见性护理对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效果评价[J].黑龙江中医药,2021,50(04):413-414.

[2]肖丽宏.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05):76-79.

[3]徐巧侠.全面护理干预对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影响评价[J].实用妇科内分泌电子杂志,2020,7(32):84-85.

[4]谢红娟.手术室预防性护理对妇科恶性肿瘤围手术期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J].肿瘤基础与临床,2020,33(05):440-441.

[5]霍文静.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分析[J].智慧健康,2020,6(21):50-51.

[6]龚小育,王红利.预见性护理对妇科盆腔手术围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J].血栓与止血学,2019,25(06):1033-1034.

[7]游逸卿.预防护理对妇科肿瘤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34):233-234.

[8]姜樱娇.探究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9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