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电力生产要求及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电力节能技术的运用,有利于控制好电力生产中的能源消耗量,保持电力技术良好的应用状况,满足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在实现电力生产目标、有效应对能耗问题的过程中,需要提高对电力节能技术运用的关注度,促使电力技术应用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实现对电能资源的高效利用。
1电力节能的重要性
在电力生产作业开展过程中,为了实现电力节能目标,实现对相应技术的科学应用,需要对其重要性有所了解。具体表现为:(1)充分考虑电力节能技术的运用,有利于增强电力生产中的能耗控制效果,满足节能减排要求,更好地促进电力建设事业发展;(2)通过对电力节能技术运用、节能设备合理设置等方面的综合考虑,能够使电力企业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更好地应对低碳经济时代的形势变化,防止出现电能资源浪费现象[1]。
2电力技术中电力节能技术的运用探讨
2.1加强电力计量管理
电力计量管理状况是否良好,关系着电力技术的应用效果,与节能水平能否提升密切相关。因此,在运用电力节能技术的过程中,需要强化电力计量管理意识,注重对精细化及信息化管理方式的高效利用,丰富电力计量管理中的技术内涵,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好相应的管理计划,实现对电能资源的充分利用,为电力生产效益增加中提供技术支持。同时,通过对电力计量管理的思考,能够为电力节能目标实现及思路拓宽中提供参考信息,给予电力节能技术运用效果增强中更多保障,确保电力生产实践中的能耗控制有效性。
2.2节能型配电系统的运用
为了使电力节能技术应用中能够取得良好的成效,降低配电系统运行中的能耗问题发生率,需要对节能型配电系统的运用加以思考。具体表现为:(1)结合配电系统的功能特性及节能要求,注重供电电压的合理选择,为配电系统的节能运行提供有效支持,满足成本经济性及供电可靠性要求;(2)充分考虑无功补偿装置的科学使用,为感性负荷设备运行中提供所需的无功功率,防止配电系统运行中产生较大的电力损耗;(3)加强节能式变压器使用,为配电系统运行中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提供专业支持,防止供电过程中出现电能资源利用不充分的现象,满足节能型配电系统科学应用要求,为电力节能技术应用效果增强中提供科学保障[2]。
2.3节能设备的运用
在加强电力技术使用的过程中,为了满足能耗问题科学应对要求,提高电力节能技术的应用质量,应重视节能设备的运用。具体表现为:(1)注重变频器的推广使用,控制好电机转,节约设备运行中的电流,促使电力节能技术在电力生产实践中的作用效果更加明显,更好地体现出节能设备科学运用的重要性;(2)重视照明方面的节能设计,合理选用灯具、配线器材、控光器件等,减少照明过程中的能耗,为电力节能技术运用效果增强中提供更多保障,避免影响照明设备的利用价值;(3)加强低阻电缆使用,减少电力系统及设备运行中的线路散热量,保持节能设备良好的应用状况,提高线路安装投资方面的成本经济性。同时,需要对电力设备的优化设计进行更多的考虑,渗透好节能理念,全面提高节能设备在电力生产中的应用质量。
3提升电力节能技术运用水平的策略
3.1注重运用效果的科学评估
结合电力生产中的节能减排要求,重视电力节能技术的引入及作用发挥,对其运用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实现对人员、设备等方面影响因素的高效处理,为电力节能技术运用水平提升中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需要考虑参考利用价值大的评估成果的高效利用,给予电力节能技术运用水平提升中更多支持,满足电能资源高效利用要求。
3.2加强用电管理状况分析
用电管理状况是否良好,关系着供电过程中的节能效果,体现着电力节能技术的运用水平。因此,需要在了解用电管理重要性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其管理状况分析工作,对峰谷资源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依据,并在切实有效的电价方式的支持下,提高电能资源利用效率,逐渐提升电力节能技术的运用水平[3]。
3.3其它方面的策略
在对电力技术进行深入探讨时,为了达到提升电力节能技术运用水平的目的,也需要加强这些策略使用:(1)重视专业人才的科学培养,提高节能设备利用效率,为电力节能技术运用水平提升中提供有效支持,避免影响电能资源利用效果;(2)严格把控供电计划实施过程,了解线路损耗状况,重视阶梯电价的高效执行,确保电力节能技术运用有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电力节能技术运用的思考,有利于实现电力生产过程中的节能目标,满足电力技术应用质量可靠性要求,拓宽电力行业可持续发展思路。因此,未来在提升电力生产水平、满足节能降耗要求的过程中,需要加深对电力节能技术运用的重视程度,防止电力技术应用中出现问题。
参考文献
[1]李军.分析电力技术中电力节能技术应用[J].粘接,2020,(06):158-161+166.
[2]吕文虎.电力技术中的电力节能技术应用分析[J].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3):3-4.
[3]张光亚.探究电力技术中的电力节能技术应用[J].中国高新区,2017,(13):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