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化教学改革在通信类专业课程中的教学应用

薛桥

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江苏镇江,212134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与智能化技术逐步普及,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育模式的广泛应用,为通信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带来创新发展助力的同时,也对通信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形势下,通信类专业教师需要在课程教学环节合理引入信息化技术,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在提升通信类专业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高素质通信类专业人才。本文分析了通信类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供广大教育界同仁参考。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教学改革;通信类专业;课程教学应用
DOI:10.12721/ccn.2023.157010
基金资助: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高职院校在线教育高质量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1SJA2140)
文章地址:

引言:通信类专业是一门工程学科,主要是在掌握基本通信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各种工程方法对通信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处理。该专业的学生一般通过学习通信领域中的通信原理、交换、传输、网络、信号处理、计算机等理论和技术,掌握各类通信设备的原理、技术性能以及通信系统的组成、运行、维护等知识,并完成工程中需要的实践性操作,就业面十分广泛。通过信息化教学可以将抽象性内容以更加生动的图片形式、音频形式、视频形式等有机融合开展教学活动,突破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特别是在线上或线下教学环节,合理应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能为教师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提供很多便利条件。结合当前形势而言,在通信类专业课程教学环节,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教育事业发展需求,随着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也碰到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解决。

一、通信类专业课程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与现状

(一)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逐步普及,教育信息技术应用越发全面,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在教育领域占据重要的地位。在教育活动与教学活动当中,信息化技术可谓是无处不在,国内学校纷纷引进现代化技术设备,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限制与制约,采用更加高效的信息化教学模式。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高速发展与多元化发展,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助力与支持。而随着应用场景的不断变化,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传统教学活动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有机融合,为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提供了助力[1]

(二)信息化教学改革现状

目前互联网教学手段的发展迅速,教学改革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有待改善。教师采用传统理论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占据课堂主导地位,采用理论灌输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为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带来一系列阻碍。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对传统教学方式带来巨大冲击,由于信息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不足,导致部分教师并未意识到信息化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的优势与作用,缺乏充足师资力量与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严重影响到信息化教学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2]

二、在通信类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重要性

互联网技术发展在国内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当中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对社会整体发展带来巨大影响。而通信类专业与信息化技术存在密切关联,因此信息化教学改革,势必会对通信类专业课的教学活动带来巨大影响。传统通信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具备枯燥乏味等特点,面对机械式训练活动学生难以长时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主体地位难以得到有效凸显,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无法抓住学习重点与知识点的核心,更加无法保质保量地完成学习任务。而教师在授课环节,需要引入学生喜闻乐见的趣味性元素,搭配高效教学模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这样才可以保持保障的完成授课任务,助力学生顺利完成知识内化与知识迁移。信息化教学改革势必会对教学活动带来巨大影响,有助于实现网络教育资源共建与教育资源共享[3]。举例说明,学校定期组织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可以为校内教师提供相互学习与互动交流的机会与平台,确保教师专业素养得到有效培养,显著提升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与此同时,互联网技术发展,拓宽教师了信息获取渠道以及学生知识获取渠道,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与学生展开线上教学与线上交流,提升对学生的了解程度与认知程度,掌握学生的兴趣特点,实施因材施教,确保学生处于针对性学习状态。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教学环节合理引入数字化技术,开展多元化网络教学,并借助智能化互动展示设备,将理解难度较大的抽象性内容以更加生动、更加形象的方式呈现出来,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降低对知识点的理解难度。相较于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可以引入趣味性元素,创设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确保学生由被动式学习状态转化为主动式学习状态[4]

三、在通信类专业课程教学环节开展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实践策略

(一)拓宽信息互动交流渠道,保证师生互动频率

通常而言,通信类专业需要教师更好地与时代接轨,不断应用、不断学习新型科学技术,并且将其合理引入到教学环节。举例说明,通信技术专业教学内容更新速度较快,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吸收学习国内外先进的技术以及研究成果,拓宽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这样才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对学生展开科学引导。而信息化教学,有助于通信类专业教师开展网络资源共建与共享,教师之间相互分享教学经验以及心得体会。由于单个教师的学习能力、知识获取途径以及对知识的了解程度有限,而借助互联网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改革工作,可以确保将教师的先进教学理念汇集一处。学校应当组织一系列教学研究活动,保证教师之间的互动频率与效率,确保教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以及职业素养。在此基础上,对通信的专业的特殊性具备深刻的认知与理解,与学生展开密切的互动,掌握学生真实发展需求,确保专业和那些活动满足不同专业、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除此之外,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的学习特长、兴趣特点以及发展需求展开深度分析、综合性考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保证师生之间的互动频率与互动效率[5]

(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优势

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通信类专业教师需要借助一系列互联网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引入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突破传统教学形式限制与制约。借助多媒体设备,在课堂教学环节穿插视频资料、图片资料以及音频资料,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在传统课堂教学环节,教师采用纯理论讲解的方式开展教学活动,导致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不够深刻,无法顺利完成通信类专业知识内化任务,更加无法将自身所掌握的通信类专业知识合理引入到实践当中转化为实践技能与岗位胜任能力。而在新时期背景下,教师可以借助一系列先进的教学设备开展混合式教学活动,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环节与学生展开多项任务与频繁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成效,并且结合学生的反馈信息,对上一阶段的课程教学模式做出优化与调整。确保学生精准掌握与同类型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能,秉承与时俱进理念,学习与了解相关信息,并且精准掌握社会各界与通信类专业相关的热点信息[6]

例如:在通信类专业科学环节应用最为广泛的信息化技术为网络微课,网络微课将网络媒体作为载体,具备短小精湛、主题明确以及在线互动等特点,以图表形式精准呈现相关知识点,将抽象的文字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需要注意的是,在微课视频制作环节,教师需要精准把控一系列细节性问题,结合微课内容反复强调重点教学内容,其中包括符号呈现方式、重点段落标注、关键词颜色调整以及关键词放大等技巧。与此同时,网络虚拟仿真技术也在通信类专业教学环节拥有广泛的应用空间,借助虚拟的系统模仿出真实的技术应用场景,精准呈现出现实世界难以顺利完成的任务,拓宽学生认知空间。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普及应用,着重体现在远程异地教学以及互联网在线教学方面,又被称之为在线教学或互联网教学活动。此种方式合理应用多种计算机技术并突破传统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情境缺失等问题,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优质、更加高效的自主学习平台以及优质的学习环境,显著提升了学生学习效率,达到了预期学习目标。

(三)降低知识点理解难度,助力学生顺利完成专业知识内化

由于通信类专业普遍具备理论知识繁杂这一共性问题,涉及范围极为广泛,学生学习活动会受到各种外界因素影响。而借助传统教学模式,面对枯燥乏味的机械式训练活动以及理解难度的知识点内容,学生无法顺利完成知识点学习任务,精准掌握一系列学习要点,甚至会对专业课程教育活动带来一系列不利影响。为有效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与作用,将纷乱复杂的专业知识开展精简化处理,结合学生的思维方式,不断调整教学方式,调整教学进度,助力学生顺利完成知识点理解任务[7]

例如:在通信技术实训课程教学环节,教师就可以合理引入电子通信设备安装维护相关的真实案例,确保学生可以接触各类安装维护的全部过程,提升对整个安装与维护流程的了解程度,熟悉各种实操活动所需的电子设备、施工工具以及仪器仪表。为此,可以将实操过程制作成线上微课视频,将其作为辅助教学内容,上传至互联网教学平台,供学生开展课前自主预习以及课后复习,学生可以通过反复观看这种方式,精准掌握与精准理解相关知识点。通信类课程涉及复杂的理论计算及实践操作,在传统课程教学活动中虽然讲究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但由于抽象性知识较多且枯燥乏味,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缺乏探索欲望与学习兴趣,理解不够深刻,因此无法顺利完成知识吸收,更加无法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工程实际建立联系。在专业实操内容学习阶段,需要合理引入信息化技术开展网络化教学,学生能借助线上微课视频以及网络共享资料开展高效学习。通过反复学习、自主思考、合作讨论等方式提升理解程度与记忆程度,对理解不够深刻或掌握不牢靠的内容开展思考与讨论,教师需要在线上教学环节,为学生提供便捷的查询服务,为学生在线答疑解惑,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除此之外,教育人员可以合理的将课程相关的资源与资料放在互联网教学平台,便于学生在自主预习环节以及课后自主复习环节使用,结合自身的实际需求选择针对性资料与信息开展高效学习。与此同时,学生与教师展开密切的线上互动与线上交流,向教师精准反馈一系列教学信息,由教师对上一阶段通信类专业教学活动做出优化与调整,确保通信类专业课程教学活动满足信息时代发展需求以及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结语:

总而言之,信息化教学改革与通信类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高度契合,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二者之间具有很多互通之处。在此形势下,我们通信类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不断拓宽信息化教学渠道,保证师生互动频率、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优势、降低知识点理解难度,帮助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内化等方式开展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工作,在显著提升通信类专业课程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改革优势与作用的同时,针对通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储备、专业技能展开有效培养,助力通信类专业学生将自身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顺利转化为岗位胜任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使其拥有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与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为通信行业发展培养具备良好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许正荣,杨宝华,刘波,等. "立德树人"目标下的通信工程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探索——以《通信原理》课程教学为例[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22,18(18):149-150.

[2] 万夏子.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岗证课训赛"五位一体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武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25(1):32-36.

[3] 刘振兴,费贵荣,夏小俊,等.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移动通信类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以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移动通信类专业为例[J]. 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21(1):116-118.

[4] 王利众. 疫情时期通信工程专业《就业创业指导》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以中央民族大学2017级通信工程专业学生为例[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17(3):113-115.

[5] 陈煜,罗嘉明. 高职通信类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的现状与反思 ——以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20,13(37):359-360.

[6] 陆文骏,左常玲. "宽口径、精方向"应用型本科通信工程专业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J].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3(8):176-177.

[7] 李会民,王延仓,马桂英. "数据挖掘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以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研究生"数据挖掘技术"课程教学为例[J].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1,34(4):12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