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三学”联动:一种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音乐教学探索

徐娟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江苏省苏州市,215225

摘要: “三联”联动教学模式的出现,是以学生的学趣、学识、学力的养成为基础,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这一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目的是要明确教学目标,完成既定的教学任务,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实现启智课堂的构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实践学习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学习。本文围绕“先学、问学、拓学”形成的课堂教学结构,对“三学”联动教学模式对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 “三学”联动;深度学习;教学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03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近年来,很多学校都开始重视对如何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研究,以帮助学生改变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构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良好课堂氛围。学生在深度学习中可以实现主动学习,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开发自己的智力,在情境中主动建构新知,实现思维的发展及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与迁移。教师要加强对学情的研究,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培养,构建教学评一体的课堂,进而推动课堂教学效能的有效提升。

一、“三学”联动对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价值

“三学”联动模式的价值指向是以学生学趣、学识、学力的养成为基础,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三学”联动即“先学、问学、拓学”,其中,先学是需要教师将整体的教学目标划分为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之后再将课时目标转化为可以落实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借助先学单,对新课的内容进行自主预习,并对所学知识的背景有个基本的了解,以此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深度学习的实现打下良好的基础。问学是需要教师加强对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的分析,拓宽问题深度,让学生在问中学会自主建构新知,实现自主探究和深度学习,最终促进“学识”的形成。拓学则需要教师不断总结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分享,拓宽学生认知,促进“学力”的形成。总之,“三学”联动模式中的“先学、问学、拓学”最终的运用价值就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三学”联动模式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一)先学

这里“学”的意思是自学,包含课前和课中两个环节,教师通过设置教学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进行自学,以便于新课的导入,同时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这也是构建启智课堂的前提。因此,“先学”教学活动的设计,既有课前的设计,也有课中的设计。例如,在教学《草原赞歌》时,首先,在课前,教师要根据总体教学目标,做好单元和课时教学目标的规划,分解课时目标,实施教学任务。之后教师再依据单元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制作“先学单”,要求学生听录音进行范唱和轻唱,感受音乐的情感、节奏、音准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新知识,找出自己存在疑惑的地方并做好批注,敢于提出疑问,以提升其自身的背景认知,使其能够带着问题和目的进入到课堂学习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先学单”,将学生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进行提炼,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个性差异,以此为依据,合理设计教学目标,调整教学计划,为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在课中,教师设置要点明确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聆听琵琶协奏曲,创设欢快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规划好自己的学习进度,使其能够带着自己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了解他们的学习收获和先学情况,帮助学生更好地突破重难点知识,从而为深度学习做好准备。

(二)问学

这里的“问”指的是问题,使学生需要解决的学习疑惑和问题;“学”指的是学习,使学生解决问题使用的学习方法。“问学”教学活动的设计也包含两个方面的,即问题设计和学习方法的设计。首先,问题的设计需要对学生在“先学”活动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学情设置的深度问题进行探究。深度问题具有一定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学习品质的提升。深度问题既可以是关系到整节课堂教学效果的核心问题,也可以是由教学重难点问题构成的问题链,又可以是为了强化学生的认知而进行的追问。其次,学习方法的设计。例如,在学习《海娃的歌》时,学生可以进行自主探究,根据该节课的歌词展开对大海的想象,思考自己喜欢大海的原因,进而实现新知识的构建和“学识”的提升,提高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是小组合作学习,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问题,学生就可以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共同探究学习,进而实现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促进“学力”的形成。教师要发挥好自身的指导作用,以实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拓学

这里的“拓”指的是拓展,可以推动学生进行知识的高效迁移,获得进一步的发展。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拓学内容,设置合理的教师评价,针对学生的学习反馈情况,针对性地培养其学习思维。在针对《十二生肖歌》进行拓学内容的设计时,教师要制定明确的目标,即让学生学会用稍快的速度、爽朗的情绪和诙谐的声音来演唱这首歌曲,对自己教授的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内容都有个清晰的认知;根据重难点知识设计拓学内容,做好所教授知识的总结与归纳,构建完善的知识脉络。由于同一个班级内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在设计拓学内容时要根据他们的这一特性,兼顾所有学生的学习,防止出现“优等生不够吃,而差等生吃不了”的现象。对此,在设计拓学内容时,要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相吻合,如:音乐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节奏读儿歌,以初步熟悉歌曲旋律。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以自己选择演唱情绪和速度,创编动作,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切实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另外,评价环节的开展,需要由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将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结合在一起。过程性评价主要对学生课堂表现情况的考查,并将考核评估的重点放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等环节;结果性评价主要是对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的考查,并将重点放在学生是否解决了问题,以及作业完成情况是否良好等方面。教师在“拓学”环节要用积极正向的语言,激励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并对其进行恰当的评价,重视学生的综合能力,而不是只关注他们在某一阶段的考试成绩。

结束语

“三学”联动作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将其应用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提升学习兴趣,拓宽自身的背景认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目前,该模式的应用仍比较宽泛,而要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就需优化课堂内外的学习环境,重视对“三学”联动教学活动的设计,从而推动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

作者简介:徐娟(1981.11-)女,汉族,江苏苏州人,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梅堰实验小学,本科,中小学一级。研究方向:小学音乐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