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覃智军

遵义市红花岗区巷口镇中心学校,563000

摘要: 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极其重要的基础学科,它不仅可以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自然界的奥秘,还能让他们更加深刻地体验到生命的美妙,并且培养他们的尊严感、爱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体验生活,小学科学课程必须承担起培养他们的生命观念的重要使命。只有当孩子们深刻领会并全面把握这一概念时,生命教育才能够真正渗透到他们的日常学习中。
关键词: 小学科学;生命教育;新课标
DOI:10.12721/ccn.2023.157236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在传统的教育体系中,对于生命的认知和理解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许多学生甚至忽略了自己的生命,为此,国家和教育界都在努力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让学生们更加尊重和热爱生命。在小学时期,将生命教育渗透到科学课程中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式。在科学课堂上,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生命教育内容。作为一名小学科学教师,我们应该利用这些资源,将其渗透到我们的日常教学之中。

二、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2022年出台的新课标将大力推进生命教育,它将为小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科学素养,从而培养他们的核心科学素养,具体表现在:

(一)有利于学生认识、敬畏和珍爱生命

人类的一生是短暂的,因此我们应该珍视每一天。尊重和珍视生命的基础是正确的认知,而生命教育则是以此为核心的一种教育方式。在《生物的多样性》这个单元中,六年级学生是小学阶段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需要更强烈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来掌握知识。在《生物的多样性》一课中,学生们不仅深入理解了自己的特征,而且还能够更加准确地评估和观察自己的成长和进化。一个重要的目标是让学生们更加珍惜和热爱他们的生命。生命的诞生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当学生意识到它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时,他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它的价值,并且尊重它。

(二)有利于学生适应自然、爱护环境和珍惜所生命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各种实践性的活动,比如观察植物、研究昆虫等,可以有效地提升他们的生物学知识,从而更好地实现生命教育的目标。通过在小学课堂中进行生命教育,我们可以让学生更加热爱大自然,并且让他们更加了解生命的美好和意义。这样,他们就会更加珍惜所有的生命。在各个年龄层次的学生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各不相同。为了让一、二、三年级的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作为一个生命共存的环境,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来保护和珍惜我们的自然资源。对于更高年级的学生,科学教师应该通过不断的讲解和实践,让他们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有关自然界、生物圈、生物多样性的知识。通过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保护生物、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并且能够更加积极地采取行动来维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三、小学科学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策略研究

(一)重视观察活动,让学生欣赏生命

通过观察,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宇宙的奥秘,并且可以通过实际的体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宇宙的神奇之处。因此,科学课程应该给予学生更多的实践机会,以便他们能够更加深入地探索宇宙的奥秘。

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我们可以打开小学生的视野。《植物的生长变化》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探索自然环境的重要起点,也为教师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指导,帮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和认识自然环境。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并在一段时间内培养他们对这些植物的兴趣,记录它们的成长历程。经过仔细观察,学生们发现了一株微不足道的植物所蕴含的惊人的活力,他们深深地被它的神奇所震撼,并且产生了一种无比的尊重之情。学生们对自然界的动植物现象并不陌生,但是他们很少有机会仔细观察它们。通过观察,他们很有可能会激发出更深入的探索欲望,从而拓展他们对生命世界的认知。通过观察,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并帮助他们认识到自然世界的美妙。首先,教师会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景色,比如花卉、树木、动物等,等到学生具备一定的观察技巧之后,教师可以鼓励他们去探索更多的自然现象,甚至去研究整个自然界。当学生体验到生命的丰富多彩时,他们就会更加清楚地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什么是珍贵的,什么是平等的,从而更好地体会到人类与大自然的和谐共存。

(二)挖掘教材内涵,让学生了解生命

在课堂上,教师通过传授知识来传递信息。通过课堂教学,我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中的内容。因此,教师的工作重点在于准备课程、授课并在课堂中实施有效的教学。此外,教材还为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估和测试提供了重要依据。从当前的小学科学课程来看,“生命教育”的教育理念尚未得到充分的认可,而且也没有针对生命教育而设立的特定单元和篇章。为了让生命教育成为科学课的一部分,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课程的文本,并从多个角度深入探究它的含义。经过深入研究“生命教育”,我们发现,“生命教育”在科学课程中的应用十分广泛,以“生命教育”为例,“生命教育”包含了三个单元,分别是植物生长变化、电路、岩石与土壤,每个单元又设8个课时,总共24个课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科学学习环境。第二单元《电路》将带领学生深入探索电与日常生活之间的联系,以及利用微型灯泡发出微弱光线来描述复杂电路结构。在第一阶段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关于电的知识。教师应该把握机会,通过实例演练,让学生深入了解日常生活中由于使用电力不当导致的各种事件,并且让他们从中汲取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自身安全意识。

(三)通过情感体验方式,学会珍爱生命

通过生命教育,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念,深入理解生活的意义,并培养他们的人文修养,激发他们的同理心和关爱之心。因此,真正的生活教育应该深入人心,以培养人们的内在价值观。

在《动物的生命周期》中《蚕变了新模样》课程的教学中,我们将茧分割成若干部分,并通过实验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它们的外形。当时,一位学生正在发出惋惜的声音:“如果把茧撕破,蚕蛹会死吗?”这时立刻有学生说:“实在太过残酷,最好不要把它撕裂。”我将茧轻轻划开后告诉学生:“调查显示,即使将蚕蛹放回原处,它也能存活。”学生们听完之后,立刻放松下来,开始仔细地观察起来。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知识的讲解,教师能够帮助他们体会到生活的美好,并且通过课外阅读来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艰辛和脆弱。当学生们见证着砖缝里坚韧不拔的植物、遭受狂暴的台风摧残的大树、新生的海洋生物拼尽全力逃离危险,以及自然灾害过后留下的一片荒芜。教师通过播放相关视频,鼓励学生们深入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对生命的意义的认识。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用右手触摸左臂的静脉,感受它的跳动,并向他们展示生命的活力和活力。经过近距离的观察和与周围环境的交流,我们可以深刻地感受到,即使是一粒渺小的种子,一只看似平凡的昆虫,也能够展现出独特的生机活力。即使在遭遇强大的威胁时,即使它们的能力有限,也会勇敢地拼搏,坚持不懈地追寻着自己的未来。作为拥有最高智慧的生物,人类应该更加尊重和珍视生命,以此来保护它们;在有限的生命中,我们应该珍惜每一次机会,勇敢面对挑战,并且负起自己的责任。

四、结语

如果一个人不能以仁慈的态度对待动植物,他也不可能真正地对人类仁慈!孩子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是祖国的希望和希翼。尽管一个拥有丰富知识的人可能会拥有无限的可能性,但如果他不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珍视生命,那么他将无法预测未来,更别提民族的未来了。显然,未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尤其在小学阶段。作为一名科学教师,我们有责任把握机会,充分发挥校园及社会各界力量,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尊重、热爱、珍视生活,从而实现人类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