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双减”明确要求“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让学生在课外时间可以参与到课外体育活动中。“双减”政策对成都市郫都区初中学生课外自主锻炼现状调查和研究对于体育教学的健康发展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课外活动的发展是非常有必要的[1]。
针对“双减”政策对成都市郫都区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可能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已有的分析与讨论,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进一步提高体育工作水平和体质健康水平。
2 促进成都市郫都区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发展的对策
2.1 建立课外体育活动支持体系
构建一个全面支持初中学生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的体系,涉及学校和社会两大方面。首先学校应严格执行“双减”政策,学校应监督教学安排,避免超纲教学和过量作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课外体育活动。社会也应认识到初中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重要性,鼓励社区体育设施向学生开放,特别是在周末和假期,举办面向青少年的体育培训班或俱乐部活动,提供专业的教练指导和安全的运动环境。学校和社会共同构建良好的课外体育锻炼支持体系,相互支持,互相补充,共同发挥作用激励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2.2 以人为本加强学校管理体制
构建有效的课外体育活动教研小组,对于推动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高质量开展至关重要[2]。选拔对体育教育有热情、专业知识扎实、组织能力强的教师组成教研小组。团队成员应涵盖不同体育项目的专业人才,确保活动的多样性和专业性。教研小组需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及学生需求,制定长期与短期发展目标,如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促进团队协作能力等。规划应细致到每个学期甚至每个月的活动主题、内容和预期成果。保证课外体育活动的良好有序地开展并且课外体育活动在量化评价指标,加强对课外体育活动进行评价与监督。
2.3 优化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
针对当前课外体育活动存在的问题,学校可以引入更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如球类运动、舞蹈、武术、瑜伽、趣味游戏等,确保活动内容能够覆盖不同兴趣和体能水平的学生,提高活动的吸引力和娱乐性;教师成为参与者,与学生一同参与体育活动,通过身体力行展示体育运动的魅力,增进师生间的关系,同时也可适时提供技术指导和安全监督;建立定期的学生反馈机制,了解学生对大课间活动的喜好和改进建议,根据反馈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形式,确保活动始终贴近学生需求。
2.4 平衡应试需要与学生兴趣培养
体育中考作为衡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一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3]。调查研究发现,郫都区的初中学生在参与课外体育活动锻炼时缺乏兴趣为导向,活动项目大都以中考项目为主,忽视了学生们的其他运动技能水平。建议学校应鼓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成立或加入各类体育兴趣小组和社团,学生自主管理和运营,教师提供必要指导,确保活动内容既符合学生兴趣又能达到锻炼目的。在保证中考项目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体育课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部分体育课程内容。
2.5 加强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
提升初中学生对体育锻炼及相关知识的了解程度,对于激发他们的体育兴趣和促进主动参与至关重要。学校可以开设体育文化课程,在课程表中固定安排体育文化课程,每周至少一次,讲解体育历史、规则、营养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等基础知识,使学生理解体育锻炼的科学原理和文化背景,增强其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的结合;融合多媒体教学,运用视频、动画、互动软件等多媒体手段,使体育文化课更加生动有趣。例如,通过播放经典赛事片段讲解运动规则,或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运动过程,增强学生的沉浸式学习体验;定期邀请体育领域的专家、优秀运动员或运动康复师到校做客座讲座,分享他们的经验和故事,为学生树立榜样,拓宽视野,进一步激发对体育的兴趣。
3 结论:
了解“双减”政策实施后成都市郫都区初中学生课外活动参与者特征,可以评估“双减”政策在减轻学生课外学业负担方面的实际成效,了解政策执行后学生时间分配、压力状况的变化,以及是否真正为学生课外活动的参与创造了更多空间。对提升当前教育实践问题有一定的实践意义。促进成都市郫都区初中学生课外体育活动发展对策主要有:建立课外体育活动支持体系;以人为本加强学校管理体制;优化课外体育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平衡应试需要与学生兴趣培养;加强传授体育与健康知识。
参考文献
[1] 赵蒙成,王艺.作业:学生不能承受之重[J].新课程评论,2021,(11):18-24.
[2] 王琳琳.社会生态模型下初中生课外体育活动参与主观幸福感关系研究[D].牡丹江师范学院,2023.
[3] 杨曼丽,张吾龙,胡德刚,宗波波,王宝森.“双减”政策下我国中小学课后延时体育服务的演进历程、机遇挑战及实现路径[J].体育学研究,2022,36(02):21-32.
[4] 葛爱红,王嵛.“双减”政策赋能学校体育发展价值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2024,46(01):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