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实施新课程,促民族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研究——以图们市第二小学校为例

边英花

吉林省图们市第二小学校,吉林图们,133100

摘要: 推进民族小学新课程的落地实施,需要准确把握新课程方案的政策、精神实质,要基于培养目标,因校制宜,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体系,要提升教学质量,需创新举措,推进新课程落实落地。通过图们市第二小学校在实施新课程体系的实践经验,探索出提升民族小学教学质量提升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 新课程方案;民族小学;课程体系;策略
DOI:10.12721/ccn.2023.15736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2022年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指出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要求,结合义务教育性质及课程定位,从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三个方面,明确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的具体要求。这是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推进新时代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

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也是教育工作的主线。学校将“铸牢”的主线正贯穿着学校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推行国家统编教材。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是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所在,更是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能否在推行统编教材使用的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背景下,提升民族小学教学质量是新时代民族学校的又一重要课题。

图们市第二小学校始建于1926年10月,是一所近百年的民族小学。近年来,在中央和省、州、市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学校的育人环境得以优化,教育教学管理日臻规范,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基于培养目标,因校制宜,形成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认真学习国家、省、州、市有关学校课程文件,严格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的同时,自主开发和实施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在此基础上,坚持以生为本原则,遵循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主体,让学习成为核心,在以德育为先、提升智育、加强美育的同时,注重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让教育回归本真,努力构建鲜明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

(一)学校课程。学校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设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科技、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因我校是民族学校,特设有朝鲜语文课。

(二)地方课程。开设有家乡、安全教育、心理健康等三门课程。

(三)校本课程。积极开展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探索。

为了便于低年级学生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照基本的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特开设1-2年级硬笔书法课自;统编教材改革实施以来,民族学校正处于转型初期,为了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适应语文学习的节奏、进一步有效提升我校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语文团队开发了以年级为单位的语文阅读指导课。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具有歌舞之乡、足球之乡的美誉。因校而异,结合地方特色、学校办学特色,充分考虑学生的成长历程和个性化发展需求,特开设了舞蹈课、足球课,为学生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校本课程。

同时,提供特长展示平台。每天下午组织1课时社团活动,由学生根据自身特长及爱好选报社团。现有排球社团、网球社团、计算机社团、益智器具社团、四物乐社团等15个社团。通过建构多元的、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为目标的社团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的参与、组织、协调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基于提升教学质量,创新举措,推进新课程落实落地。

(一)优化课程结构,开齐开足课程。现有专任教师87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22人,专业对口率为100%,按照教学需要和学科特点配齐各学科教师,1-6年级课时偏差率为0,做到开齐学科、开足课时,教师配备结构合理,确保教育教学顺利开展。根据我校的办学实际和培养目标,认真研究制定学校课程方案,建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三类课程体系,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奠定共同基础;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为拓展补充,兼顾了学情、校情,正确处理了三者之间的关系,优化课程结构,增强学校课程的适应性,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切实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二)推行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初显成效。教育部教材局印发《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铸魂工程”推进实施方案》,提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学校从2020年秋季学期起,全部使用三科统编教材,到2025年实现全国中小学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2020年10月,在上级部门统筹部署和学校周密安排下,“统编本”语文教材在1、5、6年级已经投入使用。2021年春,“统编本”语文、道法教材在1-6年级已经投入使用。2021年秋,“统编本”全科教材在1、2年级已经投入使用,全面推行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工作。截止今年8月,我校1到4年级已实现全科统编,到2025年将实现学校全科统编教材使用全覆盖,所有授课教师将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进行教学。自2020年10月三科统编教材改革以来,学校在学习新教材、理解新教材和如何使用好新教材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组织教师参加各类教材培训、教学观摩活动,与优秀的专家、名师近距离学习,切实提高了我校全科统编教学改革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经实践研究发现,大多数教师能够深度把握统编小学全科教材的编写理念和教学思路,较好的使用新教材完成了教学任务,并有多位教师在各级教学竞赛中脱颖而出。

(三)积极开展社团活动为课后赋能。以社团活动课为抓手,构建了“1+N”的课后看护课程体系,分为两个时段:“1”是指础服务课即课业辅导课,时间为每天下午15:30到16:10,对象是面向全体学生,内容是课业辅导确保作业减负;“N”是指具有学校特色的多种社团活动,时间为每天16:20到17:00,对象是自愿为前提的所有学生,内容是社团活动。学校在挖掘教师的潜能、特长和爱好基础上,成立课后看护服务团队。目前,开设了舞蹈、美术、足球、排球、网球、四物乐、奥数、机器人班、电脑班、益智等15个社团活动课。我校社团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中舞蹈课是学校的特色社团活动课,社团现有14名学生。有专职舞蹈老师教授民族舞,曾经带领艺术团多次参加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2019年舞蹈《嬉傩》获得第六届全国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艺术团先后11次进京汇报演出,受到高度评价。还应邀出访了朝鲜、韩国、俄罗斯、美国等国家。学生的综合素质正在发生变化,社团活动也极大地丰富了学生校园生活乐趣。

(四)大力推行校园足球助力学生成长。本着“阳光体育、快乐足球”的理念,将“足球”作为我校重点发展的体育项目。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同时,将足球课加入每周的体育课内容中,把足球发展从特色兴趣活动转变为特色专项发展重点课程。在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安排与足球相关的活动,每学期组织校内班级足球联赛,积极参加“市长杯”“局长杯”“州长杯”等赛事,开发和利用好上下午两个大课间活动资源,以大课间活动形式,保证学生每天有效锻炼一小时,增强学生体质。体育社团、校队的专项训练,发展了学生体育特长,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实施方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范玉显.认同与圆梦: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加强和改进党的民族工作论述[J].新疆社科论坛.2020.

[3]袁伟,陈雪彤.我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发展及未来展望[J].中国民族教育.2022.

[4]李文辉.新课程方案背景下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的落地要点[J].基础教育参考,2022.

边英花,13180931881,吉林省图们市新华街南园小区11号楼六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