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农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农村人均用水量明显增大,农村水环境污染情况也愈加严重。农村人口分布相对比较分散,生活污水排放也比较分散,大多数农村没有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系统,从而导致一些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直接进入附近河流或随意泼洒到室外空地渗入土壤,对水环境和土壤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
目前农村生活污水已成为农村水体及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使农村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直接威胁着广大农村居民生活环境及身体健康,同时制约了农村的健康发展,农村环境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搞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效推动乡村振兴,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分析
1.1农村生活污水的来源
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生活污水不仅来自生活洗漱和洗涤,农药化肥的残渣,还包括厕所污水和其他混合类污水,例如:农村水产养殖和畜禽养殖等带来的污水、农村乡镇企业、农事所造成的污水等。
1.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现状
除个别城郊农户生活污水进入化粪池经沉淀发酵后用作农家肥之,少量村镇建设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之外,大多数农村日常生活污水、畜禽粪便和养殖废水等污水基本未经任何处理,就通过简易的排水管道排放至附近的沟渠或河道,生活污水的直接粗放式排放,造成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等受到严重污染,从而影响农村居民生活环境,潜在威胁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1.3导致农村污水处理现状的原因
1.3.1环保意识薄弱,对污水的危害性认识不足
大多数农村居民深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环保意识较为薄弱。由于农村居民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大部分居民对生活污水所带来的环境污染危害性的认识还不够,对生活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行为难以理解,不能主动配合,而且大多数人对此持以观望态度。
1.3.2村镇经济力量较为薄弱,资金投入难以满足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并且人口分布相对分散,每天产生的生活污水数千万吨,治理农村生活污水的资金投入需求较大。近年来,随着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生态文明建设,“厕所革命”、乡村振兴实施等项目的有序推进,中央及地方政府虽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来治理农村环境,但很多偏远地区仍得不到资金补助,而且,治理设施的长期维护也需要投入资金,这使得我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金投入比较困难。
1.3.3居住环境比较分散,统一收集治理难度大
目前,我国各地不同程度的推动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农村居住环境比较分散,统一收集污水治理难度较大。由于受到农村经济发展的限制和农村居民保守落后思想的影响,农村生活污水的治理系统不完善,污水排放和收集大部分以明渠或暗沟的形式直接排入到沟渠、河道或随雨水渗入地下。这种方式直接带来了污水排放呈现粗放型特征,污染河流水源,渗入地下易污染居民的地下饮水;污水收集因分散,且雨水和污水难以分离,收集比较困难。因而在这一形式下,要进行污水的统一收集治理难度较大。
1.3.4农村污水治理处于初步探索阶段,治理意识难以深入人心
当前,相关部门只重视城市生活污水治理,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没有引起高度重视。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正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农村人民对污水治理方式及工艺始终抱以怀疑态度,没有信心,而且受农村传统思想观念影响,认为生活污水的治理没有必要,既无意义,又浪费资金。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导致和影响了我国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
1.4农村生活污水的危害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不但本身不能使用,而且会产生连带效应,无论它流到那里,都会对那里的水、土壤等造成污染。它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人体健康的危害。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沟渠、河流,会直接或间接污染水环境和土壤环境,会严重威胁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是破坏生态环境。农村生活污水直排附近的沟渠、河流等水体,会造成水体中氮、磷、硫的含量增加,在厌氧微生物的作用下会产生硫化氢、硫醇等恶臭气味的物质。生活污水破坏了水体的生态环境,从而危害到人居生存环境。
2.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必要性
农村污水的随意排放,不仅影响了人们的居住环境,还影响了农村饮用水的水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及身体健康带来了不利影响。因此,全方面加强农村污水治理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
我认为开展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在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方面,一般农村的环境卫生基础设施条件有限,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污水的治理,不仅可以加快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还可以为农村居民营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其次,在推动乡村振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方面,推动农村污水治理工作的开展,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加速乡村文明建设,从而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除此之外,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农村水环境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从而促进农村经济效益的提升。
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减少农村生活污水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活环境质量的危害,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研究处理生活污水的对策和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
为促进我国农村生态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关部门应加强农村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多渠道并举,合力宣传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首先,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应提高对农村污水治理的重视程度,并将其充分融入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日常工作中,从而贯彻落实农村水污染治理工作。另外,有关部门应在农村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农村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讲座、宣传栏、广播、电视栏目、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让群众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鼓励其规范排放生活污水行为。与此同时,还可建立监督机制,以监督和规范农村生活污水的排放。
3.2完善资金投入保障,促进农村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及运维
资金保障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一大难题,我国政府应设立生活污水处理专项资金,明确政府的投资主体。与此同时,我国应增大农村生活污水整体规划覆盖范围,争取大多数农村地区能得到中央拨款以治理生活污水,加大对经济基础较为薄弱地区的扶持力度,增加对其的资金投入。政府还可鼓励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捐款或以其他方式积极参与到我国农村污水处理的建设活动中来,建立和完善地方政府补助机制,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资金投入纳入国家财政预算中,逐年增加对污水治理设施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减轻农村居民的经济负担。
3.3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解决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排放和收集问题是治理农村水环境的重要环节,因此,完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体系极其重要。在大部分农村地区,生活污水收集率较低,当地政府应加大其整治力度,设立和完善生活污水的收集管网,可充分结合农村污水排放特点做好污水收集系统的建设工作。当地政府可根据本地农村地区特点,因地制宜的选择最佳的污水收集及处置方式。
3.4增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意识,加快生活污水治理步伐
相关部门及领导不仅要重视居城市的污水治理,对农村污水治理也应一视同仁,应积极做好全面的生活污水治理措施。地方政府应当建立起农村居民对生活污水治理的信心,将污水治理行动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改变农村居民的传统思想观念,大力建设和发展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力争为农村居民营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
4.结语
我国农村污水治理是当前制约农村生态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有关部门应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合理的控制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水资源保护的宣传力度,加大农村污水的治理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加快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进一步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