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护生实习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

崔德花 晏廷亮 丁璐萍

曲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云南曲靖,655000

摘要: 目的 探讨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护生实习前护理技能训练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60名护生,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学生。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技能训练方法,实验组采用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进行护理技能训练,课程结束后,分别对两组护生进行理论、技能考核和综合素质评价。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护理技能训练效果和综合素质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以 ECS 为载体的实训教学方式,为护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训机会,弥补了传统教学的薄弱环节,其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实训教学方法。
关键词: 模拟教学;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护理技能训练
DOI:10.12721/ccn.2024.157357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广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医药卫生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22年度医学模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2022MYLX045)。
文章地址: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我国医学教育改革的一个主要趋势就是注重医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1]。近年来,随着社会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与生态环境、生活方式有关的问题逐渐增多,护理需求范围日益扩大[2](如:安宁照护、老年护理、精神病护理等),人们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我国传统的护理教育主要是以课堂、书本、教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社会对护理人才的需求,当今社会不仅需要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过硬实践技能的护士,同时还需要具有丰厚人文精神和关爱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护理人才。最近几年,我国护理专业招生规模在不断扩大,医疗纠纷越来越多,护理专业的学生(以下简称护生)在患者身上进行临床护理技能操作的机会越来越少,为了提高护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笔者逐步将高仿真模拟人引入护理教学中[3],并对应用高仿真模拟教学在护生实习前护理技能训练效果进行评价,现将应用情况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本校即将进入临床实习的2021级三年制护理专业学生60名,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名学生。

1.2 仪器  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

1.3 方法

1.3.1 教学实施

1.3.1.1 建立病案库  课题组成员根据实习前技能训练教学要求将模拟人设计成具体案例,如青霉素过敏性休克患者急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综合急救、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救护、哮喘患者综合急救、心脏骤停患者的急救等。并设计治疗、护理方案,建立病案库。

1.3.1.2 选取典型案例  根据实习前技能训练项目,由授课教师从病案库中选取1个典型病例,内容包括患者现在的健康状况、心理社会因素、实验室检查报告、治疗方案、护理措施等。

1.3.1.3选拔教师并培训  选取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教师进行培训,一位教师负责计算机软件的编程和控制,一位教师指导学生模拟临床场景,并模拟医生角色;一位教师承当TSP,展现患者的心理活动。对TSP进行培训,让TSP熟悉案例,模拟问诊,使其在授课中能更真实展现患者的状况。对照组由一位教师承担教学。

1.3.1.4 组织教学 将实验组的30名同学分为6个学习小组,每组5名学生,分别在教学中充当护士长、护士等角色。教学过程分为5个环节:小组自学、教师讲解、分组模拟练习、学生自评互评、教师总结评价。课前教师把案例发给学生,学生自学相关知识,查阅相关文献,解答案例相关问题。实验课上教师先向学生强调本次课的内容,再分配小组任务,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上按照护理程序进行问诊、体格检查、提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等。小组成员在练习过程中可进行角色互换、全方位、多角度强化练习;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能够自动模拟出案例中患者真实的症状和体征,对操作和用药会出现相应的反应【4】,如正常/异常呼吸音、心音,可触及多处脉搏搏动,会眨眼等。TSP会及时展现患者的心理活动状况,学生操作时更接近真实的临床体验,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模拟操作环节可由小组自愿报名演示,如果没有小组报名,则由任课教师指定一个小组进行操作,小组成员根据案例和患者病情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其余学生在旁边认真观看,一名教师模拟医生角色,并根据学生的操作情况和患者的反应及时设置场景。在操作过程中,小组成员可随时互换角色,练习每一项操作。操作完毕,先由小组成员自己对自身操作过程进行评价,然后小组成员相互评价,再由其它旁观的同学对整个操作过程进行评价,最后由教师总结评价,教师首先要肯定同学们取得的成绩,其次要指出同学们操作中存在的不足,并给以正确的指导。还可以给学生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供学生课后查阅【5】。对照组采用讲授+案例教学法结合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先向学生讲解课程的主要内容,提供案例,学生在普通模型上训练操作,最后教师点评。

1.3.2 评价方法

技能训练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进行理论、操作技能考核,并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两组学生对两种教学方法的评价。理论考试内容是与实训操作相关的理论知识,命题方式实行教考分离、闭卷形式,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用相同的评分标准进行护理技能操作考核,护生随机抽签决定考核项目,最后对两组护生的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进行比较。同时,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实验组护生进行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效果的调查,发放30份问卷,收回30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3.3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样本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统计性描述。P<0.05代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验组护生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护生成绩比较 截图1741069058.png

2.2 实验组护生对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效果的评价,见表2。

表2 实验组护生对ECS教学效果的评价 例(%) 截图1741069069.png

3 讨论

3.1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的优势

3.1.1 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有利于提高护理教学质量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通过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设置不同的模拟情景,可将学生带入不同的临床场景,学生可反复练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6】,从而使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有很大的提高,100%的学生对这种教学方法感到满意。

3.1.2 有利于提高护生的沟通协作能力  

从表2可以看出,93.3%的学生认为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有利于提高护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在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中,学生通过分组练习,各小组成员紧密合作,共同解决护理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交流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其次,模拟教学组通过问诊、健康教育、与TSP交流获取信息,从而培养护生的沟通能力。

3.1.3 有利于培养护生的临床应变能力

从表2可以看出,86.7%的护生认为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有利于提高护生的临床应变能力。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可以模拟设置不同的临床急救场景,把护生带入紧张的抢救氛围,培养学生的临床应变能力【7】

3.1.4 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  

表2显示,93.3%的护生认为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有利于提高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可以设置真实的临床护理情境,护生通过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的病情做出判断和处理,使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得到提升。

3.1.5 有利于提高护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设置真实的临床情景,使护生的操作更贴近临床,在接近真实的临床情景中学习护理知识和技能,使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能很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3.2 影响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开展的因素

3.2.1 开展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需要大量资金、人力、物力、时间

开展ECS的教学模型、配套设施所需费用远远超过普通教学,本次培训有3位老师参与教学,从案例设计、模型的使用、参数的调节、教学的开展等方面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普通教学只需要1位老师就可以了。目前,在我校护理专业学生人数多的情况下开展ECS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3.2.2 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功能有限

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功能有限,只能表现出部分症状体征,这样会影响学生对患者病情的观察判断。

3.2.3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使用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还要会灵活地应用知识,形象真实地设计临床情境,并且要有熟练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外语水平,才能更好地实施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

3.3 建议与对策

3.3.1 加强校企合作,制定合适的案例,以利于模拟教学的开展

开展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需要切实可行的案例做指导,需要学校与医院合作开发案例,可以请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专家和校内教师共同商讨制定案例,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后逐步推广,为今后开展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节省人力、物力、财力。

3.3.2 增强模拟的真实性

由于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功能有限,很多症状体征表现不出来,如紫绀、水肿等,这样会影响学生对病情变化的观察,因此,在选取案例时,教师尽可能选取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能表现出症状体征的一些病例,这样仿真性更高,此外,还可以采取各种方法来增强模拟的真实性,如紫绀时,可在嘴唇、指甲上涂抹特定的颜色,教师也可以在操作时提示学生。

3.3.3 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与理论课结合开展

本次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是在学生实习前训练时开展,学生对很多理论知识已经忘记了,而实习前强化训练时间紧、任务重,对理论知识复习少,学生对疾病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所遗忘,建议在平时的教学中,当疾病相关理论知识学习完成后,让学生进行临床见习,之后再采取高级智能综合模拟人(ECS)教学让学生实践,这样学生可以把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提高教学效果。

3.3.4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多跟同行沟通交流,特别是跟已经取得模拟教学经验的学校做一些交流活动,相互借鉴,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巩固理论知识,课前,教师通过雨课堂推送案例,要求同学们做好案例相关理论知识的复习。课堂上教师要多指导学生,多与学生互动,根据学生的情况及时改变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张明亚.医学模拟教学中心的建设与应用[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7,27(2):93.

[2]沈宁,护理教育:有质量才有前途[J],中华护理教育,2006,3(4):185-186.

[3]孙建萍,牛桂芳,杨支兰,等.高仿真模拟人模拟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教育,2011,8(1):18-20.

[4]渝志婷,李倩.医学模拟教学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进展[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3,9:9-11.

[5]汪芝碧,黄雪玲,郭绘.仿真情景模拟教学法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10,39(19):2684-2685.

[6]赵嘉,陈运香,高燕. 高端模拟教学试验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J ].

护理学杂志, 2009,24(7):63-64.

[7]吴雪红, 谢 虹, 钱 荣, 叶 红. 模拟教学法在急救护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J].护理教育, 2010(8):1022-1023.。

【作者简介】:崔德花(1977),女,云南省曲靖人,大学本科,教授,主要从事护理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