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信息技术助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腾飞

范慧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安家皂学校 038200

摘要: 于信息化技术与设备具有广泛的新颖性和趣味性,它可以应用到教育中,并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基于此,论文着重探讨了如何将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小学数学中,以期对小学数学教学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数学
DOI:10.12721/ccn.2023.157259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1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的作用

1.1 改善教学模式

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上采用一种“一成不变”的方式,而基于数学学科自身的特点,一些重要的数学知识仍然十分深奥,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他们的自信心。如果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将数学知识的图解具体化,逐步完善教育模式,不断革新教育方法。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深刻的认识,又可以锻炼他们的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数学综合素质。

1.2 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大部分小学生处于6~12岁,因年龄较小,他们缺乏社交经验,逻辑思考能力还需要提高,但是他们的数学抽象思维发展却相对较强,需要更多的逻辑思考来帮助他们完成思维的训练。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起学习数学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对数学学科学习的积极性,甚至会对学习数学产生反感情绪。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东西光靠绘图是不可能让学生完全掌握的,比如进水管出水管、相遇追击,等等,这些都是不断运动的,而图像却是静止的,教师很难在两者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结合起来,那么,数学教师就可以通过录像,把比赛和进水出水的全过程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感。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探索的热情,使他们能够更积极地去学习新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量。

2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现状

2.1 教师的信息技术意识淡薄

当前,尽管计算机技术在中国高校教育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一些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理念还停留在传统方式上,对信息化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他们觉得,与信息技术手段相比,板书更有教育意义,因此在课堂上,学生很难有机会使用信息技术,也不会使用信息技术设备。在评优课、公开课、旁听课时,教师都会根据相关的评定程序进行备课,却并未要求教师的教学课堂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因此,很难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对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是不利的。

2.2 对应用信息技术存在认识误区

除以上所说的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认识不够成熟以外,也存在一些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误区。有些人把小学数学课本上的所有知识都搬到了课件上,有些人却过于注重内容的密集程度和题海战术,使用信息技术制作的课件包含的元素太多,让人眼花缭乱。教师自身无法根据教学内容区分教学主次和重难点内容,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时会觉得知识点太多,过于杂乱。由此产生的结果是,学生对所学的东西渐渐失去兴趣,教学质量大打折扣。

2.3 过分看重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

尽管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已经意识到了信息化教育的重要性,但他们并没有真正地运用它,而是一味地去利用它。不管这一堂课教什么,他们都会利用信息技术设备帮助自己快速收集素材。但是,这部分教师却忽视了数学学习的严谨性,要求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究,过于依赖科技的发展和技术设备,最终会导致学生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了图形和色彩上,忽视了数学内容本身的学习,甚至会影响教学效果。

3 信息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3.1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与教师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相比较,学生的兴趣才是提升教学效果最重要的因素。在开展相应的教育活动时,教师要将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中,让课堂上的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信息技术的优势在于能为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特征增添一些生动活泼的元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在教师安排课外实践活动过程中,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极大地缩短教师板书的时间,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引入激励性的教学活动。如果有学生的答案是对的,或者表达了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鼓励他们,让他们既能学会抽象的知识点,又能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当学生在做题时,教师应该鼓励他们,比如,继续努力、不要放弃,等等。把信息技术手段与课堂融为一体,有助于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加深对数学的认识。

3.2 增强信息技术意识,加强学生信息化教学的教育

当今,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在教育领域,为了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质量,教育部门也积极提倡将课堂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因此,教师要加强自身对中小学数学教学的认识,加强对学生信息化教学的教育,让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辅助学习,真正的把信息技术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

3.3 正确认识信息技术应用,教学内容构成要素要适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的构成要素适度。其中,教师要对文字、图片、声音、图像要进行适当的组合,有助于学生扩充知识面,寻找更多的数学资料,进而培养他们的逻辑思考能力,对数学有深入的了解。比如,在教授“三角区域”一课时,教师会让学生回忆四边形的计算公式,然后再问一个问题:“三角形的区域,能不能用来比喻四边形?”然后,教师再通过各种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所学的教学内容——本堂课介绍了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教师让学生互相对比,猜测哪个图形是最大的。另外,利用图形化的方式展示三角区域的计算方法,要做到简洁易懂,便于学生了解。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所学到的面积的计算,找出先前各形态的三角区域的确切比例和公式。在此基础上,不但能提高教师对计算机应用的认识与了解,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3.4 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建立健全的数学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助工具,过于倚重信息技术手段,反而会本末倒置,错失本来的教学目的。因此,在中小学数学教育中,必须从教育的需求出发,合理、有效地应用信息化技术。让学生置身一个声形俱全、图文并茂的数学教学环境中。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之美,从而为建立健全的数学知识体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4 结语

数学学科在整个人类的发展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不管是工作、学习还是生活都和数学息息相关。中国早就意识到数学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并早早地把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融入教育系统中。小学是基础教育的初级阶段,对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知识水平的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就要准确应用信息技术与现实生活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营造更加轻松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积极主动地开展学习。

参考文献

[1] 倪东妮.信息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途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58):78-79.

[2] 牛丽.职前小学教师整合技术的数学教学知识的双重测量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