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有效途径探索

邓纤

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万塘乡中心小学,422700

摘要: 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教育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有效地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提高数学学习成绩,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旨在探索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教育的有效途径,通过对学困生的特点分析、转化教育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和具体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探索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更好地帮助学困生克服困难,实现转化教育的目标。
关键词: 新课标;小学数学;学困生
DOI:10.12721/ccn.2024.15730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前言

新课标在小学数学学困生转化中的价值:第一,引导学困生脱离题海,在放松的身体和心理环境下,提升他们的数学素质,避免沉重的作业负担打击他们的数学学习积极性,为他们积极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二,新课标对五项管理的帮助,有助于提高小学的数学作业质量,加强对作业难度、种类和数量的控制,让学生在高质量作业的帮助下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第三,为了实现新课标目标,老师们会对教学措施进行改革,使教学行为具有发展性,从而对学困生进行趣学、乐学、会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帮助。因此,在新课标大环境下,如何有效地完成学困生的转化目的,就变得十分必要。

一、分析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小学的孩子们还处在学习和发展的初期,他们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念。目前,我国的小学数学教育中,对数学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对小学数学的教学也有很大的影响。在实施数学教育的过程中,一些老师对落后学生的课堂学习状况不够关注,致使其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下降,对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产生一定的负面作用。结果表明,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下降,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产生了恐惧。要提高整个班的数学教学水平,就必须提高成绩差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并能帮助他们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二、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提升原则

(一)生活化原则

学困生对数学的学习不感兴趣,是因为他们对数学的陌生。为了让学困生了解数学,走进数学课堂,热爱数学,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必须以生活化原则为指导,有效地培养学生。比如,老师可以在“找规律”教学中布置一个任务,那就是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有规律的事物,然后和其他学生一起共享。有的学生则会注意到自己家中的灯光是有规律的,即弱光、渐强光、强光,这些都是学困生解决“找规律”的问题的有利条件。利用生活场景和实践经验,把学困生和数学之间的关系拉近,让他们转变成对数学的固有观念,从而有效地缓解他们的学习负担,从而帮助他们完成转化。

(二)启发性原则

由于学困生的思维活动能力差,上课时也容易走神、搞小动作、走神,因此老师要在课堂上根据启发性原则,一是引导学困生在课堂上保持良好高效的学习状态,二是要适时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避免老师在知识上反复的讲解,既耽误了教学的时间,又不能达到转化学生的目的。因此,在新课标的环境下,数学老师应该在课堂上充分启发学生的思维、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进行“角的认识”的课堂上,老师可以指导学困生发现周围的“角”,并对他们进行启发,比如:“看看自己的桌子有没有角?”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会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到课桌上,结合角的特征找出角来,生活中的“角”也有助于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来了解所学知识,从而有助于老师对学困生进行转换。

(三)持续性原则

学困生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当前的学习阶段,一些学困生可以在学习的进程中坚持自己的学习,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学困生会出现学习兴趣丧失,学习方法不当的现象。为了防止“返回”到学困生的人群中,老师应遵循持续的教学理念,保证了学困生的转化能够不断地进行。举例来说,为了使学困生计算能力提高。老师可以设计一张口算题卡片,在每次课程结束前花5分钟,使用“开火车”的方式利用口算卡进行运算,该方法过程简单,效果好,可持续进行,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可以增强数感、符号意识和运算能力,从而实现对学困生进行有效的转化。

三、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学困生学习能力提升路径

(一)改进转化学困生的教育理念

新课标政策引导着老师把注意力集中于科学的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上,而不是靠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来实现教育目标。学困生一般都不愿意完成家庭作业,这就要求老师在课堂上实现学困生的转变。比如,在进行“图形的运动”的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运用旋转、轴对称和平移等多种形式的动作来制作手工作品。有些学生用纸板制作七彩风车,有些学生用罐子和木棍制作出了一个巨大的摩天轮,进而通过创新实践,获得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有助于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等全面素质的提高。学困生在制作完手工制品后,会有一种成就感和幸福感,他们对体验性的数学学习更加向往,能够勇于尝试和练习,从而实现从心理层面上转变学困生。

(二)创新转化学困生的育人方式

为了让新课标政策真正渗透到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老师必须改善教育手段,避免“填鸭式”“满堂灌”等让学生感觉到学习中存在的负担,从而实现课堂育人的最优,而不必再安排太多的作业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例如,在进行“方向与位置”的教学时,可以采取“信息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利用小视频,图片,创设自学情景,学生可以从观察和反思中获取到一定的知识:小明一家在动物和植物乐园玩耍,这时妈妈、小明和爸爸三个人在图片 A, B, C三点上,老师就要鼓励学生们把小明一家聚集在一块,并说明 A, B, C三点的移动路线。由于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不固定的,学生们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老师要引导学生多说多做,引导学生寻找正确的学习路径,并在学习中运用多种方式来处理问题,学习如何在平面图中准确地测量描述对象的位置,确保翻转课堂上学困生的转化能够与数学目的相一致。

(三)加强转化学困生的成果反思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确保新课标政策能够深入到学困生的整个转化教育中,就必须把教育反思置于与教育设计同样的高度,为的是针对基于新课标的学困生转化效果予以诊断。通过对教育趋势的预测、教学经验的总结、教学问题的发现以及教研计划的制定,进而弥补新课标下学困学转化的缺陷。

比如,在运用“合作互助+任务指导”的教学方式将学困生转化后,经过自我反思,发现有些小组中学困生不能参加实践活动,这与学困生的心理状态、小组组长的能力和老师的指导等因素相关,为了使这种教学方法得到最好的体现,老师要把学习中的心理知识融入到教学中,引导他们把互相帮助看作是一种美德,在组织实施活动的过程中,要突出平等的原则,不能区别对待学困生,使他们产生自我贬低和拒绝合作。同时,小组组长还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承担起规划实践活动的任务,为学困生重新回到数学课堂打下良好的学习环境。

参考文献:

[1]岳兵兵.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路径[J].中外交流,2021,28(2).

[2]林芝清.小学数学学习困难生转化策略[J].科教导刊,2021(2).

[3]钱明海.浅谈小学数学教育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魅力中国,2020(8).

[4]程晓艳.浅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学困生转化策略[J].科学咨询,2020(13).

[5]吕玲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学困生的转化对策探究[J].家长,2020(31).

[6]马钦花.农村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及转化策略分析.中国校外教育,201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