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电力能源让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迅速,发电过程中的热能与动力工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面对着电网覆盖面积的逐步扩大,加之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使得国家高度重视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有效应用。通过正确的方式,确保发电厂的高效运行,真正地为国民经济作出贡献,也让节能的目标顺利达成。
1、热力与动力工程
伴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强化绿色能源的使用率具有现实意义。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煤炭生产国,实际的消耗量巨大,但是大量煤炭资源的消耗引发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人们环保意识逐步提升的今天,很多节能环保的项目被运用,取得的成效十分显著。热能与动力工程便是鲜明的案例,此项技术的应用以及发展备受瞩目,通过合理地使用相关的举措,降低环境污染的同时,还适当节省了能源。在国家经济转型及升级的过程中,社会对于电能的实际需求逐年增加,需要通过更为环保的手段发电,确保环境污染情况得以改善,促使社会和经济同步发展。发电厂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成效突出,电能转化更加的高效,最大程度上控制中间环节产生的损耗。可见,热能与动力工程在发电厂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应在详细了解相关理论的前提下,运用可靠的手段规范发电厂的运行,保证二者的结合真正地达到节能降耗的目的。
2、电能应用效率低下的原因
2.1设备陈旧
发电厂热能产生阶段可能受到各类因素的干扰出现损失的情况,锅炉燃烧会产生很多能量,并将能量转变为电能,在此过程中会使用很多设备。目前,部分发电厂参与热能转换为电能的相关设备陈旧,在运行期间非常容易发生故障,由此会影响生产工作的进行。除此之外,使用陈旧设备会导致热能利用率非常低,因为设备问题导致锅炉出现产热不足的情况,在此过程中会损失大量产能,浪费大量的材料。厂家虽然已经采取措施,采用变频调节的方式,但是会增加成本,因为技术含量比较高,也不适合大面积普及,不具备较高的操作性。
2.2能源流失
通常情况下,热能与动力工程使用过程中,由于操作失误,造成热能损耗严重,可以通过节流调节来调整设备参数,降低负荷承载,但是发电厂普遍通过控制汽轮机功率,作为主要调节电力输出的方法,但同样会造成大量能源流失和电力质量损坏,导致发电厂节流调节工作效果并不明显[4]。在发电厂运行过程中,热能与电力工程对节流调节所涉及的各个领域并没做出科学的整合,使得整个系统工程在能量转化过程中,缺少相应的运行数据和指标参数,导致热能与动力工程实际运行不够全面,而将发电厂与该工程相结合,出现矛盾冲突,二者无法得出统一的结论,从而使得一个发电厂内有两套互不相干的系统,造成了大量的能源流失,影响整个电厂的运行效率。
3、发电厂节能降耗中热能与动力工程的应用方法
3.1选择适宜的变频设备
电能难以进行合理地储存,发电量往往是依照所带负荷产生明显变化,所以对厂用设备设备的出力也应该进行科学地调整,依照设备的报价和作用进行合理地分析,展开综合判断。变频的主要目标就是改变设备的转速,借助设备的转速以及电功率成三次方的关系,依照设备生产阶段的作用,可以让其运行的更加经济。设备的合理安装可以适当降低泵和风机的容积损失,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强化具体的利用效率。经过科学控制,厂用设备耗电降低至一定的范围,节省的热能可以更多地参与到发电中,以此达到节约能源的基本目的。
3.2选择调频技术,保障健康发电
热能与动力工程是一种新型能源转化技术,该项技术的应用有利于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需求,但在该项工程使用过程中,极易出现能源流失现象。因此,为了满足实际工作需求,同时也是为了使热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从而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需要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作人员,选择合适的调频技术,从而为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作带来技术支持。首先,为了维护发电厂的正常运转,同时也是为了降低工程运行中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需要采取新型调频技术,在预防环境污染的同时,保障发电系统正常运行,从而避免人们在用电时,受到其他因素影响,造成对该项工程满意度降低。其次,由于发电厂各项装置构造不同,导致不同的发电厂所能承载的电负荷存在差异,为了维护发电厂正常工作,热能与动力工程工作人员,需要设置多项节能调频技术方案,结合发电机组实地情况,因地制宜的设置电量调节度,保证能源损耗,始终维系在合理区间之内,并且在不同调频段设置特定的调频方法,简化调节手续,为发电厂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继而保障发电厂中的各项设备健康运转。
3.3落实传热实践应用
工业化发展进程中,能量强化及热量传递均有所涉及,动力领域以及石油领域,换热器设备得以广泛运用,展示出各自的优势,可强化传热效果,确保换热器传热的效率明显提升。比如借助于化学处理,使得汽水品质明显提升,合理地控制设备结构提升换热效率,将通流部分结构逐步地控制,确保能量转化率明显提升,运用新型的材料让设备换热效率得以强化。换热强度的提升使得工作条件逐步地优化,减少相应的阻力,保证换热中间环节损耗降低至最低范围,促使着能源生产中的热能合理传输。
3.4调配选择及工况变动法
电能的生产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动态化特征的过程,依照季节发生明显变化,结合着负荷的实际要求,将工况合理地调整,由此使得热能转化过程更为经济。比如最佳真空的调整就是显著的代表,冬天的环境温度低,对于水的流量和压力进行调整时,可以适当地降低机力风机的基本转速;在夏天时,由于环境温度较高,加之负荷变化明显,使得循环水量有所增加,调整叶片角度和风机的高低速,可以让循环水温度控制在适宜的范围,促使真空维持在合理的状态下,由此实现高效、节能运行的目标。
结束语
立足于节能降耗进行多番努力,并且用当下的资源投资于未来的长期产出才是最可行的。对于电厂而言,要确定好要走的道路,坚持做出各项安排。电能生产需要进行,然当今背景下需要改善能源生产情况,对于电厂而言一定要落实节能降耗理念。另外,要不断改进相关技术,确保实际应用质量得到有效提升,在完成更好的规划设计之后使其更加符合发展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高文乐,朱茂迅,李元振,等.发电厂双曲线型冷却塔的定向爆破拆除及爆破效果数值分析[J].爆破器材,2020,49(04):52-57.
王朝阳,官宇斌,左理天.西气东输管道新增燃驱压缩机组尾气余热发电厂自动控制系统实践[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21,41(10):168-169,171.
高树奎.燃煤发电厂的能耗管理与节能技术——评《燃煤发电机组能耗分析与节能诊断技术》[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39(12):175.
[4]崔骞丕.火电厂热能与动力工程中的节能技术探讨[J].科学与财富,2020(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