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下载
电力企业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研究

陈永江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磐石市供电公司,吉林磐石,132300

摘要: 利用现代计算机等互联网级技术,供配电自动化可对配电网络及其机械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配电自动化的出现,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用电问题,全面高效地保障了供电的稳定。配电自动化的发展不仅使我国人民的总体用电质量得到了保证,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我国的用电安全问题。在实际管理工作中,电力企业还存在诸多问题,要想实现电力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有效运维和管理,企业还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才能达到这一目标。
关键词: 电力企业;输配电;用电工程;自动化;运行
DOI:10.12721/ccn.2022.157085
基金资助:
文章地址:

引言

随着电力企业的运行发展,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系统是最有效、可靠的工作模式。配电自动化不仅能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还能降低运行成本与电力能耗。指出了未来智能配电技术与配电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总结了推动电力事业发展、提升智能化技术普及率的正确措施。

1供配电系统中的电气自动化应用概述

供配电系统是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生产制造需要而供给和调度的系统软件,是供电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随着智能社会的快速发展趋势,无论是工程建筑还是配电企业,对供配电系统的要求不是一台或多台变压器,而是十几台甚至几十台变压器,从而明确对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提出了更好的规定。在供配电系统中,电气设备自动化技术的最大作用是监督和维护。初期供配电系统尚未引入自动化技术,属于纯手工生产的实际操作。电力设备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供配电系统,主要是基于计算机软件的应用,系统对各机器设备进行对准,开发自动控制系统,最终完成电气工程安装的专业化。

2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

2.1使用自动化技术改进数据网络技术系统

为了更好地保证配电系统在自动化技术的使用中能够发挥更强的作用。供电系统的移动数据网络需要进行一定的改进。在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严格执行网络信息安全规章制度。根据电力工程调度移动数据网的业务规模和服务项目具有相对固定的特点,必须满足自动化技术更高的安全规定,才能满足个人互联网基础建设的外部标准。在网络通道层打造电力工程调度专用移动数据网络,保护配电网等互联网,最终提高供电系统互联网的安全系数和稳定性。

2.2电能质量检测和电能消耗统计

通过检测的结果显示,电压和功率的大小是判断电容器的工作状态的主要依据。从配电网的反馈信息中,进行自动化的检测电能质量,同时切换变压器的开关来控制电能的大小,增强电线的寿命。在正常的工作状态下,通过运输数据的检测和分析,各类设备的远程监听和控制,以及抄表、报告、诊断等各种不同状态的远程操作。

2.3功率因数监视和控制

功率因数监视和控制作为整个系统的基础功能,利用不同的通讯技术进行对现场的各类运行设备进行检测和控制。利用远程遥控的方式使用户端的各类用电参数及时的反馈到终端。对自动化设备的各种状态实时的进行遥控操作。同时对于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动态化着色。

2.4使用自动化技术保护数据网络

在配电设备自动化技术中,必须从智能管理系统入手,确保电力工程调度数据信息的安全。系统对系统与各移动数据网络的连接采取了合理有效的管理方法,使各系统的互联网安全系数提高到一定水平。移动数据网络运营智能化管理系统已经建立完善,自动化技术人员也需要加强管理,提高对数据信息网络信息安全的认识;同时,避免内部人员误用数据信息造成重大损失,加强供配电网络安全领域为保证网络信息安全,需权威专家、专家学者确认。及时获取电网数据信息的安全系数。

2.5使用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提高系统可靠性

配网自动化技术,科研和应用的关键是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分为五个层次:我国电网、省部级电网、区服务电网、县市级调度和区域电网。不同档次的网格图调度与电子计算机应用软件密不可分。该领域自动化技术的完成,主要是利用软件核心和基础建设,打造一个完整的电网调度监控中心,让电网的所有单个项目都包含在内,进而完成电网调度管理方法,可以看成一个整体。在电网调度中使用计算机软件不仅可以监测和采集系统运行的数据信息,关键是要实现对数据和信息的综合分析,预测和分析供电系统的负荷,以及根据实际经营情况选择合理的方式完成管理。最终可以提高供电系统的安全系数和可靠性。

2.6使用变电站自动化技术提高参数信息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和对其的深入科学研究,这也推动了该技术在电网基础建设中的应用达到一定水平,合理提高了发电能力和发电效率。在整个建设和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依据和参考是电子信息技术,完成了对配电站和系统运行状况的综合分析。此外,在所有系统运行期间,输出电力通信电缆都转换为光缆。电缆或金属确保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更加可靠和稳定。要想更好地发挥配电站自动化生产的技术优势,提高配电站运行监管质量,可以对主要参数进行详细信息化。工作过程中形成的设备和数据。一旦系统软件在运行条件下出现问题,必须立即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解决。

2.7引入物联网技术,进行自动化故障诊断

供电企业管理者必须在新建设的智能化配电系统中,安装多个传感器,基于互联网技术重构电力资源调度机制,强化配电网的资源输送能力与荷载能力,使之与物联网进行深度融合,促进电力技术的发展。技术人员可使用不同等级的智能控制技术,如无线感应技术、红外观测技术、射频技术等,快速搜集来自城市用户的电力使用信息,如用电时间长短、电力消耗量等,将信息传输到后台控制系统之中,并加以分析研究。技术人员还可操控传感器基于物联网系统向后台传输信息,及时了解、记录故障问题,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保证电力设备的正常运作,缩短设备维护活动的持续时间,并有效控制整个配电系统建设工程的成本、质量,衔接配电系统的各个环节,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2.8合理分配人力资源与组织资源

为提升企业供电的稳定性,推进配电网自动化建设进程,管理者必须基于行业经营标准与技术发展趋势,规范具体的配电系统改造与建设流程,组建专业化的供电系统管理队伍,汇聚掌握尖端技术的优秀人才,使之参与到配电网智能化建设活动之中。在供电企业中设立多个相关工作岗位,对配电系统管理岗位上技术人员的个人专业素养提出较高要求,建立完善的技能考核标准,引导技术人员学习最新的智能配电网络管理技能与控制技术,做好相关人员培训教育工作,让其尽快掌握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打造高素质技术团队。供电设计企业必须汇聚可用的组织资源,对参与配电系统设计与相关技术研发活动的设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在强化设计人员的工作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电力工程建设活动的顺利开展。供电企业应当主动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做好电力系统自动化分期建设与优化工作,明确设备改进思路,推出全新的配电系统设计方案。

结束语

信息时代人民群众对电力资源的需求快速增加,供电企业管理者必须合理运用智能化配电技术与自动控制技术,计算用户用电活动的安全性,拓展先进技术的应用范围,保证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配电自动化实用功能的具体应用面也应当在进行严谨的检测后投入实施。同时在城市的供电中,配电自动化实用功能的应用也是用电方面的一个需要深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宗恺.电力企业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J].技术与市场,2019,26(10):129+131.

[2]易勇.电力企业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研究[J].花炮科技与市场,2019(02):64.

[3]邓有良.电力企业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J].南方农机,2018,49(24):111.

[4]蔡连斌.电力企业中输配电及用电工程的自动化运行[J].科技视界,2017(22):179+175.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7.22.114.